歐盟各國領袖近期討論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否該改變歐盟做出重要決策的方式?「成員國一致同意」是歐盟目前的決策方式,但這同時也表示,個別的歐盟成員國對各種事務享有否決權,範圍從是否接納新成員,到批准何種制裁不等。這種決策機制很容易讓整個聯盟被一個或少數國家綁架。 Read More
德國、法國、義大利三國領袖造訪基輔,就烏克蘭申請加入歐盟表達支持之意。在此之前,德國總理蕭茲、法國總統馬克宏及義大利總理德拉吉都被外界批評為綏靖主義者,本次基輔之行格外要洗刷此等不受歡迎的印象。三國領袖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面晤會談後公開表示,他們都認為應該要給予烏克蘭歐盟候選國的地位,以一致的發言向莫斯科傳遞訊息。 Read More
德國總理蕭茲就任後訪問亞洲的首站選在日本,《日本經濟新聞》歐洲總局長赤川省吾 4 月 29 日的報導指出,德國的亞洲戰略出現了鮮明的變化。在現今民主陣營與集權國家的對立愈來愈深的情況下,德國正試圖抹去梅克爾政府時期對中國、俄羅斯採和睦政策所烙下的印象。 Read More
烏克蘭戰爭爆發後,中國反而強化與俄羅斯的盟友關係,引起西方國家高度警覺。美國總統拜登及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都表示,中國若協助俄羅斯規避經濟制裁,甚或提供俄羅斯武器,都必須承擔「後果」及「聲譽風險」。上週德國總理蕭茲則在訪問日本時明確表示,德國以及其他歐洲國家將強化與印太地區各國的關係,排除中國意味甚濃。 Read More
中國加強了對俄羅斯的言論支持,不在意美國和其他國家希望北京譴責莫斯科。同時,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引發歐洲各國領袖重新檢討評估對中政策。由於需要迅速解除幾十年來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問題,從羅馬到布拉格的政府官員正重新評估他們與中國的經濟和政治關係。 Read More
28 日傍晚,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在日本首相官邸進行了約 70 分鐘的會談並在晚間約 9 點舉行晚餐會。對於俄羅斯侵略烏克蘭,雙方確認了七大工業國集團(G7)等國際社會堅定應對的重要性,也將會全力支持烏克蘭。鑑於中國的海上擴權,雙方也一致反對在東、南中國海以武力單方面試圖改變現狀的行為,並為實現自由且開放的印太緊密合作。 Read More
法國時間 2022 年 4 月 24 日晚間 8 時許,隨著極右派候選人雷朋與極左派候選人梅蘭雄發表敗選感言,現任總統馬克宏以 58.8% 的得票率,確定連任成功。現年 44 歲的馬克宏也成為近 20 年來首度連任成功的法國總統,顯示法國進入 21 世紀之後在歐洲及國內所面臨的嚴峻挑戰。 Read More
英國「電訊報」(The Telegraph)專欄作家丹尼爾.強生2022年4月8日刊登一篇評論,抨擊德國前首相梅克爾,認為她應該為自己執政時過度親俄的靖綏政策負責,不該隨著她的退休而一切船過無痕。德英歷史學家及專欄評論家卡亞.霍耶爾亦在今年2月28日撰文批評梅克爾。從這兩篇評論來看梅克爾歷史定位的崩落。 Read More
歐洲國家過度仰賴俄羅斯天然氣和石油的程度已經相當嚴重,歐盟依賴俄國供應逾45%的天然氣、45%的煤礦和25%的石油的情況下,歐洲是否有能力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已成為當前最要緊的問題。本文再回顧美國前總統川普在任時,曾數度警告歐盟國家關於能源安全的重要性,應降低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 Read More
俄羅斯進攻烏克蘭數日以來,戰局跌破許多家觀察家眼鏡,更令人意外的是這場戰爭促成德國外交立場的大轉變。週一(2 月 28 日)路透社有一篇分析文章指出,長久以來,西方盟國致力於讓德國承擔更多國際責任,依舊無法讓德國擺脫二戰罪疚,但這局面在俄烏戰爭第四日有了改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