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協定

陳椒華稱政府帶頭欺騙美方 外交部:不接受偏頗指控污衊!

立法院臨時會昨(24)日無異議照案通過「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但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質疑政府在未完成《揭弊者保護法》立法,就與美方簽訂「反貪腐」貿易協定,是「欺騙」美方。 對此,法務部回應稱現行法以足夠保護揭弊者,美方充分了解台灣法規,不存在欺騙情形。外交部更是強硬表示,不接受偏頗指控。 Read More

9 months ago

台美皆引頸期盼的「21世紀貿易倡議」為何很重要?

美國參眾兩院分別通過「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實施法案」後,已將法案送至白宮等待拜登簽署生效。另一方面,台灣於7月24日召開立法院臨時會,無異議照案通過行政院函送業經簽署的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後續提報院會,院會討論前不須經黨團協商。來看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的意義與內涵,及台美雙邊貿易里程碑。 Read More

10 months ago

中共無法恫嚇台美關係深化!美眾院通過台美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實施法案

美國眾議院前(21)日以口頭方式通過「美台 21 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實施法案」,眾議院歲計委員會主席史密斯表示,這向世界表明中共無法恫嚇美國深化與台灣關係。 此外,「台美 21 世紀貿易倡議」也將展開第二階段談判,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鄧振中日前接受專訪時表示,第二階段將針對環保、勞工、農業議題進行討論,重要目標之一是擴大台灣農產品對美國的出口,並堅信逐漸擴充談判議題後,將使「台美 21 世紀貿易倡議」越趨接近真正的貿易協定。 Read More

11 months ago

澳中貿易戰取得上風 澳洲布局印太經濟架構

澳洲金融評論報近日專訪澳洲貿易部長特漢,他指出,有越來越多國家跟隨澳洲的腳步無懼中國的經濟威脅,讓北京的野心無法得逞。中國針對澳洲產品的封鎖解凍機會也就更加渺茫。他還強調拜登計劃中的「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也廣納澳洲的意見,這也是美國對抗中國經濟實力的關鍵要素。 Read More

2 years ago

RCEP全球最大貿易協定 2022確定生效

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即將在明年 1 月 1 日生效,而參與協定的國家有日本、中國、韓國、澳洲與紐西蘭,再加上東協(ASEAN)10 國,總共 15 國。橫跨全球 20 億人口,經濟規模達 26 兆美元、占全球 GDP 的 30% 的巨型貿易圈即將成型。 Read More

2 years ago

串連印度洋:印度的非洲戰略

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2021年6月12日抵達肯亞進行為期三天的訪問,由於肯亞是印度在印度洋戰略意義上的鄰國,因此印度對與肯亞的關係特別重視。此外,近日印非貿易理事會平台在新德里的加納大使館啟動印度–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印度公司也承諾積極利用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協定機制前進非洲。 Read More

3 years ago

紐西蘭簽署對中貿易升級協定 貿長發言惹毛澳洲

變種病毒帶來新一波全球疫情,紐澳之間原本運作良好的「跨塔斯馬尼亞泡泡」交通圈也因而中斷。1月25日澳洲宣佈關閉邊境72小時,以因應紐西蘭兩個月以來首度出現的社區感染病例。紐西蘭總理阿爾登對這項決定表示失望,因為這直接衝擊到紐澳兩國的交通與旅遊業。 Read More

3 years ago

15國簽署貿易協定RCEP 印度憂對中依賴加劇而退出

包含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中國以及東南亞國家在內的15國於2020年11月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涵蓋21億人口,佔全球GDP的30%,廢除關稅達91%。RCEP可能會讓中國擴大在協定區域內影響力。而原始談判國印度以會擴大對中國貿易赤字為由在2019年退出談判。此外,專家表示,成員國經濟發展差距大。 Read More

3 years ago

柬埔寨工會的誠實豆沙包:與中國簽貿易協議會讓國家更窮

柬埔寨和中國7月20日宣布,柬埔寨商務部長Pan Sorasak與中國商務部部長鍾山之間的貿易協定談判已結束,表示加强兩國關係並使兩國受益。但是柬埔寨工會和分析師23日表示,柬埔寨試圖透過跟中國達成自由貿易協定(FTA)來抵消歐盟貿易優惠「除武器外所有產品」的部分損失,而將注意力轉向中國,這會讓柬埔寨變得更加貧窮。 Read More

4 years ago

新北美貿易協定將於7月1日生效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2020年4月24日表示,他已通知國會新的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USMCA)將於7月1日生效,比原訂計畫遲了1個月。萊特海澤表示,墨西哥和加拿大都已採取必要措施以履行新協議中所作的承諾,因此新協議將取代已有26年歷史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 Read More

4 yea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