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南榕

【邱萬興】曾前往美國監控台獨聯盟的黃國書

台灣在戒嚴時期,國民黨政府用「戒嚴令」來威脅恐嚇台灣人民。白色恐怖時期,從事台獨運動者去衝撞台獨禁忌,往往就是換來十年以上牢獄之災,甚至於失去性命。國民黨怕鬆動他的威權統治基礎,用「動員勘亂時期臨時條款、懲治叛亂條例」,繼續壓制著獨派人士,黨國的情治單位運用線民滲透到各社運組織與黨外公職服務處。請黃國書告訴我們,你在當黨國情治系統的線民時, 寫了多少台獨聯盟人士與黑名單報告? 領了多少密告台獨聯盟高額獎金津貼? Read More

2 years ago

鄭南榕足跡巡展走到台南 賴清德:新時代的使命就是守護臺灣主權

副總統賴清德 10 日到台南參觀鄭南榕基金會舉辦的「自由紋理:探索在地 Nylon 足跡」展覽。賴清德表示,鄭南榕是百分之百言論自由的殉道者,而新時代的使命就是守護臺灣主權、民主、和平與繁榮。 葉菊蘭則表示,鄭南榕為台灣民主犧牲生命,報導卻抹滅事實,至今仍有人以「炸彈客」來形容鄭南榕,這代表台灣社會對鄭南榕被迫自焚犧牲和原因的理解,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Read More

2 years ago

228和平紀念日 蔡總統:轉型正義是和時間賽跑的工作

今天是 228 和平紀念日。內政部表示,為落實轉型正義,2017 年起已全面清查戶籍資料,現行戶口名簿、戶籍謄本等,政治受難者均無記載如叛亂、匪諜、槍決等不名譽文字。蔡瑞月舞蹈研究社等多個本土社團號召民眾,再次集結走上街頭,思考 228 帶給台灣的疼痛;台灣國家聯盟下午在自由廣場前舉辦紀念活動。 Read More

2 years ago

被遺忘的…警備總部(下)警備總部迫害人權血淚斑斑

警備總部/保安司令部作為國民黨蔣家王朝的錦衣衛、劊子手,橫跨的時間(一九四五年–一九九二年)實在太長,涉入管轄的業務範圍也太廣,很難用有限的文字勾勒其清晰完整面貌。本系列第一篇從台灣人的生活、文化上受到控制說起;接著介紹了警備總部/保安司令部的組織與演進;本章節則旨在描述它們讓白色恐怖無所不在的作為。 Read More

2 years ago

不投降承諾書》目前共104位候選人簽署 陳南天:不願被中國併吞就是台獨

習近平強硬表態絕不放棄武力犯台,且將強化對台灣內部統戰。台獨聯盟表示,目前共有 104 位候選人簽署「捍衛台灣.絕不投降」承諾書。新北市議員戴瑋姍指出,侯友宜應表明願不願意捍衛台灣。台北市議員苗博雅說,政治人物的態度對於全民士氣有關鍵作用。立法委員劉建國表示,對中共而言,雲林是具備戰略意義的縣市。 Read More

2 years ago

「流麻溝十五號」攝影展開展 蔡焜霖:至今仍難以理解難友面臨死刑前的燦爛笑容

國家人權博物館與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湠台灣電影有限公司、攝影師謝三泰攜手籌劃「火燒島:流麻溝十五號」攝影展昨日開展,政治受難者蔡焜霖表示,希望台灣社會不要遺忘這群善良、富有正義感,卻被誤解的人。電影「流麻溝十五號」 6 日舉行首場媒體試映,出品人姚文智與演員徐麗雯、連俞涵等出席,700 名觀眾觀影過程不斷傳出啜泣聲。 Read More

2 years ago

紀念鄭南榕 林佳龍批侯友宜:不懂反省!侯恐在關鍵時刻用中國法律奉命行事

代表民進黨參選新北市長的林佳龍今(12)日至鄭南榕紀念館拜訪參觀,在參訪後的記者會上,他批評現任新北市長,亦是當年拘捕鄭南榕的侯友宜,說他不懂反省。 Read More

2 years ago

朱立倫為「世上最長戒嚴」開脫 挨轟:罹患獨裁黨國失憶症

1987 年 7 月 15 日蔣經國總統宣布解除長達 38 年的戒嚴令,至 2022 年 7 月 15 日恰好是解除戒嚴 35 週年。對於蔣氏父子一黨專政體制,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試圖辯解,台灣之所以有世上最長的戒嚴,那是因為處於冷戰時期。但台灣基進黨批評,蔣氏父子只是為了鞏固自身權力才宣布戒嚴,並以「反共」作為藉口迫害台灣人權,痛批朱立倫罹患黨國失憶症。 Read More

2 years ago

促轉會五月任期屆滿 今舉辦轉型正義成果發表會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促轉會)將於五月底任期屆滿,各項任務將移交各常設部會接續推動落實。今(30)日舉辦「真相.傷痕.記憶—促轉會任務成果發表會」,總結促轉會階段性成果。行政院也表示,五月底之前會成立「人權與轉型正義處」,接手轉型正義任務。 Read More

3 years ago

言論自由日》紀念鄭南榕 關注李明哲:正因言論自由遭受中國酷刑

民主前輩鄭南榕於 1989 年 4 月 7 為言論自由殉道而亡,2016 年行政院正式核定 4 月 7 日為言論自由日,每年均在今日會有紀念活動,追思鄭南榕的精神以及捍衛得之不易的言論自由。藉著言論自由日,或許能順帶注意到,台灣人李明哲在中國因發表言論而遭受酷刑,應於今(2022)年 4 月下旬釋放回台,但如今毫無聲息,值得台灣人持續關心。 Read More

3 yea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