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音速飛彈

北韓聲稱成功試射新型高超音速飛彈 韓國軍方:技術太誇大

北韓在本(4)月 2 日進行了新型中長程高超音速飛彈試射,對於隔日北韓官媒《朝中社》宣稱的飛行距離和軌道變更,韓國軍聯合參謀本部表示「北韓主張的飛行距離(1,000 公里)與我軍分析不符,我們認為有被誇大」,並指出「韓美日分析的結果約為 600 公里」。 Read More

4 weeks ago

日本擬部署千發1000公里長程飛彈 射程涵蓋北韓和中國沿海

《讀賣新聞》20 日引述多位日本政府相關人士報導,日本政府研擬讓自衛隊保有 1000 枚以上的長程巡弋飛彈,考慮到台海發生武力衝突,這些飛彈主要會部署在西南群島和九州地區,以彌補和中國在部署大量彈道飛彈後產生的飛彈數量差距。另外,防衛省提出的 2023 年度預算概算,突破以往紀錄來到 5 兆 5974 億日圓,最終預算編列預估可能達 6.5 兆日圓。 Read More

2 years ago

對北韓飛彈試射僅表遺憾 韓國政府隔岸觀火?

剛進入 2022 年北韓幾乎間隔 4 天就進行飛彈試射,為了對抗 5、11 日北韓 2 次試射「高超音速飛彈」,美國拜登政府發動制裁北韓,但北韓金正恩政權反而得意洋洋地間隔 4 天在 14、17 日又接連進行飛彈試射以武力示威,造成韓半島局勢緊張。今年韓國即將舉辦總統大選,北韓不曾像這樣集中火力在選舉年從 1 月就開始挑釁。而儘管如此,韓國政府也僅對北韓飛彈試射表示「遺憾」,讓韓媒《朝鮮日報》以「隔岸觀火」形容韓國政府。 Read More

2 years ago

北韓4個月3度試射高超音速飛彈 日防相:彈道水平又不規則難攔截

北韓官媒朝鮮中央通訊社 12 日報導,北韓的國防科學院在 11 日早上進行高超音速飛彈的試射,朝鮮勞動黨總書記金正恩則實地走訪視察。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在 12 日證實,分析指出北韓 11 日發射的飛彈最高速度達 10 馬赫以不規則軌道飛行。以目前日本的飛彈防禦(MD)系統很難攔截高超音速飛彈,這如實地顯示北韓威脅正步步逼近。 Read More

2 years ago

日美2加2部長會議:再強調台海和平重要性、日本提高駐日美軍經費

日本和美國政府在 7 日上午以視訊形式召開外交、國防部長級的安全保障協議委員會(2加2)。關於明年度以後日本負擔的駐日美軍經費(以往稱作關懷預算,現已改稱同盟強韌化預算),簽署了 5 年平均每年 2110 億日圓的特別協定,也針對反制中國、北韓在開發的高超音速飛彈相關研發協定進行協商。日方預計在今年底之前完成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 3 項文件的修訂,會反映日美之間的協商。 Read More

2 years ago

中國高超音速飛彈精準度提升 美國軍事將領大感震驚

《產經新聞》2 日報導,透過多個日本和美國的軍事消息指出中國在去年 8 月試射的高超音速(或稱極音速)武器落在標的物非常接近的位置。之前的報導都認為是落在標的物約 40 公里外的地方,這表示中國導引技術提高了精準度,也讓嚇阻效果向上提升。8 月的實驗讓美軍領袖受到相當大的衝擊,應該是反映這樣的分析結果。 Read More

2 years ago

因應中國北韓發展高超音速飛彈 日本要讓電磁砲走出科幻用於國防

「電磁軌道砲(Railgun)」是一種不使用火藥,改用電磁力可以連續發射的超高速、長射程武器。原本只存在於科幻作品和動漫中的新型武器,日本政府在 2022 年度預算編列了 65 億日圓正式投入研發。目標是作為新的防空手段來對抗中國、北韓持續進行開發難以攔截的高超音速武器。 Read More

2 years ago

美國遭911恐攻造就中國崛起?晚了20年的美中衝突?

2001 年正當布希政府要將注意力集中在中國時,911 恐怖攻擊給了給中國發揮地緣政治影響力的禮物,讓中國有了 20 年的韜光養晦時機來累積挑戰美國的資本。時至今日,美中對峙已經讓領域、勢力界線模糊,網路、科技、經濟滲透等影響力讓美中兩國的關係已非美蘇冷戰時期的涇渭分明了。 Read More

3 years ago

美商務部再祭制裁!7中企及機構列實體清單

美國商務部旗下工業暨安全局2021年4月8日宣布,以違反國家安全及外交政策利益為由,將7家研發超級電腦技術的中國企業和機構加入實體清單中。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9日回應,北京將會採取「必要措施」以維護這些企業和機構的權益。 Read More

3 years ago

因應印太局勢趨緊張 澳洲投資10億澳幣發展先進海軍武器

由於中國在整個印度太平洋地區日益擴張,因此也讓印太地區的局勢日趨緊張。為了應對這種狀況,澳洲政府 2021 年 1 月 25 日宣佈,將斥資 10 億澳幣(約 7.7 億美元)發展先進新型海軍武器的早期開發研究,其中包括遠程飛彈和魚雷。 Read More

3 yea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