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民主連合智庫與台灣基進立法委員陳柏惟於今日(8號)聯合召開記者會,要求國安會與經濟部正視中國經濟統戰,加速檢討中資規範,完善民主防衛體系,並進一步處理港資背後的中資滲透問題。
經濟民主連合研究員江旻諺表示,中國長期以商逼政,企圖併吞台灣主權,過去藉著全球化趨勢掩飾其政治野心,但是近年來,美中貿易、科技戰逐步重組世界產業鏈,香港反送中運動更揭露中國帝國主義擴張對自由民主國家陣營的潛在威脅。
江旻諺認為,2020年台灣兩次大型選舉的結果,皆反映出社會要求政治人物積極改革,反制中國統戰滲透。高雄市民以93萬張同意罷免票,表達他們對於親中政權之極度不信任,蔡英文總統即便歷經地方選舉大敗,第二任還以817萬高票當選,這表示選民期待執政黨因應快速變化的局勢,全盤思考對策,澈底阻絕中國政府對台灣民主運作的不當干預。
江旻諺指出,目前中資來台投資主要規範皆為馬英九政府時期修訂的結果,遺留下許多中資得以利用的法規實務漏洞,蔡英文政府至今沒有檢討修正這些由親中政權所立下的法規標準,在蔡英文的第二任任期,應由國安會與經濟部儘速啟動法規修正工程。
經濟民主連合召集人賴中強說明,馬英九政府時期訂立的「大陸地區人民來臺投資許可辦法」、「大陸地區之營利事業在臺設立分公司或辦事處許可辦法」、「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業別項目」等法規,產生自2009年第三次「江陳會談」中,由台灣海基會與中國海協會在南京發表的《「陸資赴台投資」事宜共識》。他進一步解釋,前述三項法規,再加上經濟部就「投資許可辦法」第三條中,「陸資『具有控制能力』之第三地投資」的「控制力定義」作出解釋,四者構成了目前中資來台投資的主要規範。
2009年馬政府訂立四項主要規範,正式開放中資來台投資之後,還分別曾於2015年、2014年、2012年、2010年修改「投資許可辦法」、「設立分公司辦法」、「投資業別項目」、「控制力定義」。賴中強特別指出,過程中馬政府擴大開放中資投資項目,甚至試圖強推備受批評的「自經區」,大舉對中招商引資,乃至於當時在母法「自由經濟示範區條例」都還未完成立法的情形下,就透過修改「投資許可辦法」先偷渡相關規定。直到台灣各界猛力抨擊,馬政府才刪除相關規定。賴中強強調,六年以來,台灣公民社會經過多番努力,阻擋中資入台,然而2016年蔡政府上台後,卻至今未曾檢討修正相關規定。
賴中強強力要求,蔡政府不該繼續迴避責任,應積極應對過去六年來的國內外政治、經濟情勢變化與法規實務漏洞,並限縮中資來台投資,建立有效審查規範。他指出,馬政府時期寬鬆的中資來台規範,反映了「兩岸經濟一體化」、「從經濟整合走向政治統一」的國家定位思維。2014年太陽花運動與2016年總統大選政黨輪替的結果,呈現出國民對馬政府傾中經濟路線的總批判,當前蔡政府除了積極推動內需產業及新南向政策,還要能從制度面上擺脫對中國經濟的依賴,其中一個必要的環節就是檢討馬政府時期中資來台政策與法規。
賴中強再細數2009年7月到2012年3月之間,馬政府透過行政命令,歷次修正放寬「投資業別項目」,擴大允許中資來台經營範圍。他彙整出服務業與公共建設領域中,超過半數的項目已開放中資投資,在製造業中更有高達95%的類別項目開放,其中甚至包括資料處理網站代管、大眾交通運輸業電腦系統設計服務業、新市鎮開發、積體電路製造業、半導體封裝及測試業、電子及半導體生產用機械設備製造業等涉關國安的敏感項目,與影響台灣在世界產業鏈地位的關鍵產業。
賴中強透過眾多過往的爭議案件,舉證馬政府時期所建立的中資來台審查規範,無法進行有效監理。由於我國政府跨境監理資料取得困難,現行法制對於中資利用華僑、港資、外資,甚至我國人頭進行投資,皆無力管制。賴中強強調,現行法制也無法處理VIE架構中,境外費用結算,境內中資實質控制的模式,造成中資得以從境外實質控制台灣境內的業務。他主張蔡政府必須透過舉證責任倒置,來強化投資人完整揭露與據實申報義務,並搭配不實申報的嚴厲裁罰,進一步阻絕所有法規實務漏洞。
台灣基進立法委員陳柏惟特別呼籲,政府應該對中資投資做出明確表態。目前中資以經濟滲透方式控制台灣思想言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但許多政策仍沿襲馬英九政府時期,民眾感受不到政黨輪替後的改變。特別是因為中資相關辦法還未完備,雖然有很多中資滲透的問題,但現行法令卻無法處理,也導致人民對政府不信任。
陳柏惟提到,以之前曾於立法院質詢過大同案中資問題為例,最近也陸續收到很多民眾反應,擔心有中資色彩的公司,掌握機敏產業,如指紋資料等。他發現確實大同公司承包了我國的全國戶役政系統、內政部入出境移民署入出境電腦設備暨相關硬體建置及維護案、個人生物特徵系統建置及維護案等等,甚至我國一級情報機關的電子公文系統,這個個案反映的不是只有單一公司的問題。現行的制度下確實沒有調查確定的狀況便無法確認是否有中資,但是已經造成民眾普遍的不信任感。類似這樣的案例,凸顯出現行法規的不足,我們就應該重新考慮如何調整、完備體制,重建民眾對政府的信任。
陳柏惟強調,今天的記者會想要提醒國安會和經濟部,我們的《中資來台許可辦法》6年未修正(上次修正是2015年)、在台灣開放的中資業別的中資來台投資項目更是9年未修正(上次新增開放業別是2012年)。
陳柏惟指出,最近的罷韓活動,被各國媒體解讀為對親中政客投下反對票,因為各國都清楚執政者的態度影響我們對中國的距離。過去提出台灣要與中國保持距離的議題,最常被質疑台灣與中國經貿往來密切,難以切割。但自武漢肺炎疫情以來,世界各國許多經貿往來都呈現斷裂停擺,台灣仍具備應對衝擊的能力,代表我們尚能承受一時的陣痛。過去馬政府時期大量鬆綁對中國交流政策,當時提出先緊後寬,有成果要持續擴大鬆綁,那麼現在沒成果、並且有許多後遺症,是否應該調整緊縮對中資的限制,希望執政當局能審慎評估。
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沈伯洋指出,中國對台資訊戰也是中國銳實力作戰的一環,中國透過認知層面的資訊攻擊,影響台灣內部民主體制運作。他表示,加強防範中資滲透,就是減少中國資訊作戰工具的必要手段。他發現中國不斷利用資訊戰的攻擊以分化社會,包括在最近美國的社會運動事件中藉機分化美國社會。這樣的分化手段在台灣從疫情到罷韓期間一樣持續發生;而且近來的中國假帳號不斷增加,以達到分化台灣社會的目標。
沈教授指出,中國要分化台灣社會需要透過監控、人力整合、個資蒐集來達成目標。監控的部分代表的是技術輸出,比方海康的設備輸出到台灣;人力整合代表的不是只有統促黨,比方我們最近發現中共在台灣有67條人力整合的線,而中國的資金可以造成破口,中共也透過許多在台灣的直播主進行滲透;個資的部分代表透過在台灣營運的公司蒐集國人的個資,掌握國人平常的生活習慣、生活喜好等等,以此做分類來達成社會分化效果。這也是為什麼台灣需要防範中資入境。
江旻諺提到,蔡政府也必須直視美中經貿脫鉤所引發的連鎖效應,並提早因應部署。江旻諺指出美中表面上在貿易戰中加徵關稅項目,但本質上卻正進行爭奪高科技領域、資通訊產業主導權的科技戰,雙方在智慧財產權保護、國家補貼、技術規格、科技運用與人權等面向出現許多嚴重衝突。江旻諺表示,台灣若不積極修正馬政府時期的中資規範,很可能因為法規漏洞所造成的中資滲透,遭國際社會視為「中國隊」的一員,增加受中國波及、遭美國制裁的風險。面對世界產業鏈重組,江旻諺主張蔡政府必須加速檢討「投資業別項目」中敏感的開放投資項目,並由「投資許可辦法」、「設立分公司辦法」加強限制企業併購與保護智慧財產權之相關規範。
江旻諺針對香港情勢與港資規範提出建議,他指出我國將港資視為一般外資,而非中資,這表示現行法制根本無法因應急遽變化的香港局勢。在中國人大逕行啟動「港版國安法」立法程序之後,美國政府已正式認定香港現狀為「一國一制」,取消技術出口管制等政策豁免與香港作為獨立關稅區所得到的優惠待遇。江旻諺強調,香港不同於中國之獨立經濟地位已不復存在,一方面大量中資利用港資名義來台,另方面港資也更直接地受中國政府監控,蔡英文政府應思考區分不同港資的性質,透過政策手段將部分港資改適用中資規定。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