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量本土疫情已連續 5 週呈現下降趨勢,室內口罩鬆綁及二二八連假後都未見疫情反彈,且 COVID-19 感染者現多為輕症、無症狀,為減輕確診對民眾的影響、逐案通報之負擔,以及與國際防疫步調一致,指揮中心昨(9)日宣布將於 3 月 20 日起實施多項防疫鬆綁新制。
防疫新制包含輕症患者免隔離、免通報,改採「0+n 自主健康管理」,僅中重症患者需通報。這也是台灣自 2020 年 1 月 15 日將 COVID-19 列入第五類法定傳染病後,時隔 1,159 天終於放寬強制隔離規定。
3 月 20 日起,COVID-19 隔離制度將由現行的「5+n」改為「0+n 自主健康管理」。指揮中心說明,n 最多為 10 天,輕症或無症狀患者取消強制隔離,只需採自主健康管理至快篩陰性或發病(採檢陽性)滿 10 天即可。
COVID-19 疾病通報定義也由「確診均通報」改為「併發症(中重症)才須通報」,輕症或無症狀患者無需通報,也不會再收到隔離通知書及簡訊通知,只有 COVID-19 檢驗陽性,且出現肺炎需氧氣治療或其他新冠相關併發症因而住院或死亡的中重症患者,醫事人員才須進行通報。
指揮中心建議,自主健康管理期間,有症狀時應盡量在家休息、避免不必要外出,無症狀或症狀緩解(退燒至少 1 天)後即可安心外出。確診期間若要外出應全程佩戴口罩,且避免與他人群聚或進出醫療院所。
為降低引發併發症之風險,指揮中心提醒 65 歲以上長者、孕婦、慢性病患者等「COVID-19 重症高風險因子」民眾,快篩陽性後應儘速就醫,以利醫師及早診治並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
至於同住接觸者,目前採取的「0+7 自主防疫」自 3 月 20 日起將全面取消,同住者不需進行自主防疫,但仍建議在日常生活中採取適當防護,包含戴口罩、勤洗手等,保持良好衛生習慣,並避免與確診者共食。
指揮中心強調,「0+n 自主健康管理」屬於指引建議性質,由民眾自主進行,並無相關罰則。
因應輕症免通報、免隔離新制,指揮中心宣布取消居家照護遠距諮詢服務,確診者由視訊診療回歸一般看診流程,民眾出現症狀時可自行前往醫療院所就診。若確診民眾需要使用相關藥物,公費口服抗病毒藥物以及公費清冠一號仍會持續提供。
指揮中心指出,「0+n」各類對象適用假別共分 5 大類,軍職人員、公務人員、教師及學生確診後都可請病假,勞工則可以請普通傷病假。
輕症患者自 3 月 20 日起免通報,不會有確診證明,也不會收到隔離通知書及簡訊,民眾因此擔心未來確診後該如何請假。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建議,請假依據認定快篩陽性證明(如照片)即可,不須要求出示醫師開具的診斷證明,至於請假相關作業細節,依目的主管機關規定辦理。
雖取消強制隔離,但考量校園多為近距離且群聚活動,教育部建議確診師生快篩陽性隔天 5 日內不要到校,待在家中進行自主健康管理。
學生持快篩陽性證明即可請病假,不會列入出缺席紀錄,家長在孩子確診期間亦可以請防疫照顧假。教師若無法居家辦公或進行線上教學,也可依快篩證明請病假,不會列入病假日數計算及成績考核,學校會代為安排代課教師並支付鐘點費。
配合新制,指揮中心宣佈同步調整「遺體處置感染管制建議」,取消確診遺體須儘速火化、取消雙層屍袋等措施。3 月 20 日起也將開放親友瞻仰遺容,唯建議家屬應配戴醫用或外科口罩,避免直接接觸遺體。
COVID-19 遺體處置感染管制建議修正重點說明如下:
一、 取消「醫院或接體車上入殮封棺後逕送火化場火化」建議,調整為「遺體得採火化或埋葬等方式進行處置」。
二、 取消「不可再打開屍袋」建議,調整為「於符合感染管制原則下,親友可瞻仰遺容,惟應佩戴醫用/外科口罩,並避免直接碰觸遺體」。
三、 取消「使用雙層屍袋」建議,調整為「如有體液滲漏風險,應使用完全密封且非滲透性的屍袋」。
四、 工作人員(包含醫護工作人員、太平間工作人員及禮儀人員等)建議依執行任務之暴露風險,選擇適當個人防護裝備。
指揮中心指出,衛生福利部也將修訂「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死亡喪葬慰問金及關懷金發給要點」的適用對象,改為新制實施日前之往生者。
新聞回顧:
2023/03/04 報呱 本土肺炎疫情邁向最低點 王必勝:三月將逐步進行三階段解封
參考資料連結:
2023/03/09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第三波Omicron疫情持續下降,上週平均每日新增10,439例COVID-19本土個案;另新增37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確定病例
2023/03/09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3月20日起,COVID-19輕症免通報、免隔離,改為0+n自主健康管理」,相關防治措施同步放寬
2023/03/09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因應防疫鬆綁新制,自3月20日起調整COVID-19遺體處置感染管制建議
2023/03/09 教育部綜合規劃司 自112年3月20日起各級學校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定 調整教職員工生請假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