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報呱台灣

白色恐怖軍審資料公開 受害者:威權政府用以製造社會恐懼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今(26)天舉辦「臺灣轉型正義資料庫」發表會,呈現威權統治時期政府透過軍事審判迫害人權之歷程。

促轉會發言人葉虹靈表示,建置這個資料庫其實是轉型正義的基礎工作,透過回答轉型正義的基本問題:誰受害、如何受害、誰該負責、為什麼?進而打破「過度簡化加害者概念」的迷思。

葉虹靈表示,資料庫則以便利大眾查詢的方式,整理出受害者的姓名、籍貫、職業、年齡等各種基本資料,讓受害者的整體圖像得以更完整呈現,有助歷史研究。

葉虹靈說明,外界始終好奇:加害者在哪裡、他們做了什麼。促轉會建立這個資料庫正是要告訴大家,把基礎工程做好才能還原歷史真相:應先整理出參與壓迫體制的不同職位、掌握不同權力的人到底做了什麼事,我們才有可能進行歷史責任的釐清與反省。

國家人權館陳俊宏館長指出,資料庫納入許多過去未曾接受補償故不在名單內的受難者,讓受難者名單更加完整,也提供一個重要研究路徑,讓臺灣高度體制化的白色恐怖運作體系能夠透過後續研究更完整呈現。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台灣轉型正義資料庫」26日對外發表,促轉會主委楊翠(圖)操作資料庫網頁。
(圖/中央社)

許雪姬委員則強調,資料庫透過多方資料比對與整理,了解威權統治時期政治案件受害者的整體圖像,這是非常困難的基本功,非個別學者可獨立完成,

政治受難者呂昱先生以自己的案件為例,說明白色恐怖軍事審判讓政府最高統領介入判決,並製造社會的恐懼感。很高興能夠看到促轉會卯足全力推出資料庫,讓檔案「千呼萬喚始出來」,以前研究者千辛萬苦找不到,現在一個指頭就可以查詢、使用。

促轉會初估威權統治時期曾受政府追訴、審判或立案監控管制之受害者人數,約有1萬8千餘人。促轉會表示,截至目前為止,「臺灣轉型正義資料庫」中所含之受裁判人數已逾1萬人,針對這個人數落差,未來也會持續進行編碼工作。

促轉會說明,除了特定檢索項目外,使用者也可選擇特定資料項目進行交叉統計,這些統計項目以起訴與終審資料為主,包含人數、性別、被起訴時年齡、籍貫、起訴機關、終審機關、終審刑度等。透過交叉統計功能,了解威權統治時期軍事審判侵害人權的總體資料。

促轉會強調,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中有關「壓迫體制加害者及參與者責任」的釐清,須以充分掌握歷史事實為前提,才能夠展開反省與釐清責任的討論,這也是資料庫整理並呈現審判流程的重要意義

臺灣轉型正義資料庫之公告上說明建置目的,威權統治時期政府透過軍事審判迫害人權,由此產生大量違反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侵害公平審判原則所追訴或審判之刑事案件。為了釐清與還原人權受迫害之歷程,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爬梳與檢視審判過程中產生之相關檔案文件內容,一方面搜索與統計政治案件受裁判人姓名與人數,另一方面識別參與案件審理流程的主要官員姓名與職稱,以此整理案件審理流程的梗概,並建置臺灣轉型正義資料庫,供社會大眾查詢使用。

今天的發表會,出席者包括促轉會楊翠代理主委、葉虹靈委員、許雪姬委員,並邀請資料庫的協辦機關代表:國家人權博物館陳俊宏館長、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陳美蓉副局長,以及受難者呂昱先生、國史館陳儀深館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