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報呱台灣

啟蒙與行動:二二八與台獨運動系列特展

今(30)日,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舉辦「啟蒙與行動:二二八與台獨運動系列特展」,以「他們的青春」與「我們的歷史」為標題,今日為特展首日的導覽活動,由策展人王善卿導覽,吸引許多民眾前往參加,讓民眾進一步理解戰後台灣獨立運動的起源與發展。

今日導覽人員兼策展人王善卿
圖/潘柏廷拍攝

特展內容

此次「啟蒙與行動:二二八與台獨運動系列特展」 共分為八區:

  1. 一段失落的歷史:1945 年後國民黨對台灣的恐怖統治。
  2. 出走:因政治、留學或移民因素到海外的台灣人。
  3. 以「台灣認同」結社:以台灣為名的海外同鄉會。
  4. 以「二二八」為共同記憶所開展的台獨運動:二二八事件為台獨運動的起點。
  5. 覺醒、行動、分裂:台獨行動與運動走向變遷。
  6. 國民黨政府對海外台獨之反制:國民黨以國家機器、間諜、黑名單等打擊台獨運動。
  7. 國際串連與協助島內民主:海外台獨協助政治犯救援與在美為台人發聲。
  8. 關鍵少數——隱身在台獨運動中的女性:女性在海外台獨運動的表現。
第一區:一段失落的歷史。敘述戰後台灣在國民黨政府的恐怖統治下的歷史激發台灣人獨立之路。
第二區:出走。因政治因素(二二八事件等)被迫離台、留學風潮興起、移民尋找生機,形成台灣人出走的狀態,卻也成為海外台獨運動能夠形成的重要背景。
圖/潘柏廷拍攝
圖從左上由右看分別為: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大統領廖文毅、台灣青年創辦人王育德、左派台獨史明、前 WUFI 歐洲本部主席何康美、與「台灣青年獨立聯盟」認識的陳中統,王善卿認為,在不同的人際脈絡下,海外台獨運動正式形成。
圖/潘柏廷拍攝
第三區:以「台灣認同」結社。以台灣為名結社同鄉會,例如王育德在日本成立的「台灣青年社」,卻也因如此被國民黨設為黑名單,讓這些海外台灣人無法返台。
圖/潘柏廷拍攝。
第四區: 以「二二八」為共同記憶所開展的台獨運動。王善卿認為,1947 年的二二八事件對海外台獨運動者是一種「歷史闡釋」 ,透過二二八事件作為台灣獨立的新起點,因此,「二二八」成為台獨運動者重要的歷史記憶。下圖為王育德在日本舉辦二二八事件 37 年紀念會。
圖/潘柏廷拍攝
王育德創立的《台灣青年》即有「二二八特集號」、國民黨政府在 60 年代就有要駐日代表注意《台灣青年》要發行「二二八紀念」專號。明顯看出,二二八事件對台獨運動者的重視外,也看出國民黨政府對二二八事件的恐懼。
圖/潘柏廷拍攝
”This is March massacee memorial month”,海外台獨運者於 1967 年二二八事件 20 周年以英文宣傳二二八事件與台灣獨立運動。
圖/潘柏廷拍攝
第五區「覺醒、行動、分裂」。透過以筆代劍、遊行宣傳台獨理念,但也因世界潮流(左派學潮)和局勢變化(1970 年刺蔣案爆發),使台獨運動後來走向同目標(建立台灣國)卻也相異(運動手段、國家想像的分歧)的狀態。
圖/潘柏廷拍攝
第六區:「國民黨政府對海外台獨之反制」,右下圖為 1972 年威廉斯波特少棒賽,國民黨派出正在麻州受訓的海軍持棍棒挑釁並攻擊前來加油的台灣同鄉。
圖/潘柏廷拍攝。
第七區:國際串連與協助島內民主。1970 年代國民黨政府外部主權喪失正當性,讓海外台獨運動走向不同面貌,海外台獨運動者以人道救援的方式協助台灣的政治犯,並以民間外交,於 1977 年進入國會,讓美國聽到台灣人的聲音。
圖/潘柏廷拍攝
第八區:關鍵少數——隱身在台獨運動中的女性。包含陳翠玉、張丁蘭、金美齡、何康美、毛清芬、盧千惠等女性都在海外台獨運動下,結集網路,形成更多台獨運動的力量。
圖/潘柏廷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