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公視及客委會合製的時代劇「茶金」近日初播,以台灣茶商的商戰為背景,不過劇中出現嚴重不符史實的情節,因而引發爭論,不只台灣史專家李筱峰發文指正,前公視總經理馮賢賢也出聲,今日公視與劇組團隊發表聲明為錯誤致歉。
「茶金」以 1949 年台灣茶葉商戰與金融危機為背景,為編導團隊共同創作的原創劇本,拍攝完成後在劇本基礎上創作小說,並在劇集播映前,小說先行上市。
在「茶金」小說中,行政院副院長將幣制改革方案交給美國在台代理領事看後,美國政府堅決反對,但在影集劇情在描繪新台幣發行時的政策制定過程時,中華民國行政院副院長反對以舊幣「4 萬塊換 1 塊」,但卻被美國在台代理領事施壓定案,因此引發論戰。
除了史實問題外,在「茶金」小說中,兩方角色卻是完全對調,該政策被描寫為由國民黨政府制定,美方堅決反對,讓網友與觀眾感到困惑,不知為何兩者會出現相反的情節。
台灣史專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李筱峰指出,劇本確實與史實不符,國民政府來台初期,惡性通膨嚴重,從 1945 到 1949 年物價就暴漲七千倍,國民政府只能推行新台幣改革。李筱峰表示:「美國政府並沒有贊成,認為沒有土地、房屋的人,這樣錢就都沒了,但劇本變成美國鼓勵執行,確實寫反了。」
針對網友質疑,「茶金」臉書粉專曾如此回覆:「歷史上後來有沒有執行,有!誰執行的呢?最誰拍板決定的?美國不管贊成還是反對,這中間一定有來回討論,這不是本劇重點。總之結果是什麼,當年就是執行了。」
雖然該則留言已被移除,但也激化出更多論戰與批判,鍾浩東孫女鍾法藍就在臉書表示:「原來拍時代劇,歷史框架竟然不是重點,這倒是讓我非常意外,我以為的時代劇,是奠基在史實背景上的創作。」
公視前總經理馮賢賢也在臉書表示,茶金是難得的好劇,但公視應該認真面對史實扭曲的問題,不能以「這不是重點」來迴避,「把一個重要的政治背景移花接木,通膨嚴重到民不聊生變成是美國人在搞鬼,這樣的『歷史變造』很難令人相信是不小心隨便寫的。」
公視和「茶金」劇組下午發出聯合聲明表示,「茶金」是原創劇本,由編導團隊共同完成,拍攝完成後在戲劇劇本基礎上創作小說,並在劇集播映前,小說先上市。劇組虛心接受各界指教,未來將更嚴謹,也對第一時間小編回應未盡周延,造成相關人士困擾併同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