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英國外交發展大臣克萊弗利(James Cleverly)出訪中國之際,國會下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 8 月 30 日發布了「傾斜視野:綜合審查與印太地區」(Tilting horizons: the Integrated Review and the Indo-Pacific)報告書,提及「台灣國際地位」,標題「事實上的獨立」(De facto independence)下,指稱台灣已經是「獨立的國家」(Taiwan is already an independent country)。
執政黨的保守黨外交委員會主席柯恩詩(Alicia Kearns)向美國政治新聞網站 Politico 證實,這是委員會首次採用此一措詞。 「台灣已經是一個獨立國家,名稱是中華民國(ROC)。台灣具備所有的國家資格,包括常住人口、明確的領土、政府和與其他國家建立關係的能力,只缺乏更廣泛的國際承認。」
英國國會的這個宣示宛如石破天驚,說突兀也不盡然;2021 年 3 月,英國已思考並闡述了其向亞太地區「傾斜」 的戰略,這是數十年來英國在安全、國防和外交政策的大突破。所以承認台灣是一個獨立國家,放在此脈絡中也不是無跡可循。
但還有另一番嚴肅的歷史性意義。1950 年 1 月 6 日英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法律上的政府」,是歐洲第一個率先承認中共的國家 ,現在又宣布中華民國的存在;像不像法、英宮廷上新君登基的那個傳統宣言 :「國王已死,國王萬歲!」
更具戲劇性的是,英國早就賜死中華民國,「蔣介石已死,毛澤東萬歲」,77 年後,又把中華民國從地獄中挖將出來賦予新生命,表達「中華民國已死,中華民國萬歲!」的新意;把中華民國送上斷頭台,又在國會接生中華民國 ,歷史的弔詭莫過於此。
英國本是最講究實際利益的,英國政治名言顯示大英帝國「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中華民國死而復生,又有什麼奇怪。英國的國會向有無所不能的美譽,「除了不能使男人變成女人、女人變成男人外,什麼都可以做。」這裡又有新的見證。
比較奇怪的是,英國國會與內閣一體,柯恩詩說:「我們認知中國的立場,但我們並不接受。外交大臣必須堅定、公開地站在台灣這邊,並明確表示我們將維護台灣的自決權。」並表示:「克萊弗利在訪問中國期間應該清楚表態。」
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訪台,白宮撇清說,那是國會自主,白宮無法干涉云云,嘛ㄟ通。內閣制的英國則不然,執政黨的外交委員會作此宣示,不啻柔性政變,內閣勢必要做出正確的回應。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中繼續指出,「台灣人民不願成為中國的一部分,根據廣泛民意調查,多數台灣民眾不希望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近年來支持立即和最終統一的人數持續下降。雖然維持現狀仍然是最受歡迎的選項,但支持獨立的人卻越來越多。」
對英國而言,其實這些都是外緣因素,核心議題是報告書指出的,台灣具備了所有國家的資格,包括常住人口、明確的領土、政府和與其他國家建立關係的能力等,換句話說,英國承認的中華民國,迥非 50 年的蔣介石治下的那個中華民國,是新而獨立的國家,因為人口、領土、政府與能力都是新生事物,與「蔣記」的中華民國杳不相涉。
台灣是現實的存在,是不是讓全球各國非正視不可?是不是印證黑格爾《法哲學原理》的名言:「凡存在的必合理」?黑格爾的這句話必須透過恩格斯的解釋才更清楚,他在《費爾巴哈在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表示,黑格爾的原意是:「存在(reality,亦可翻譯為實在、現實、真實)的特性,只屬於同時是必然的:在存在發展的進程中,證明為必然。」
國家存在的「必然性」多少有學理爭議。但是,台灣存在的合理性,已經在其發展的過程不斷地被證明了。
英國國會報告還敦促倫敦發展 「威懾外交」,增強與盟國的抗衡能力和以防禦為導向的政策,來應對中國的威脅和保護 「台灣人民的自決」。這是肯定台灣的努力成果與方向,也將是全球化的趨勢。
對中國而言,只剩悲、悲、悲而已。一貫的「反台獨」口號已無用武之地,連「反對兩個中國」也難以招架了,因為此中華民國已非彼中華民國,是新而獨立的一個國家。習大大頭大了。
對國民黨來說,有悲有喜。悲的是,一天到晚吶喊「捍衛中華民國」成了無的放矢的笑柄,所謂「九二共識」的謊言,不攻自破了,拿著中華民國當幌子的勾當,勢必終結。喜的是什麼?過去馬英九們為了對抗「台獨」創造「獨台」,實現了,中華民國萬歲萬萬歲,幸也不幸,一語成讖。
對民進黨來說,襲取國民黨的黨國之名,終於告成,蔡英文賡續李登輝路線的「中華民國台灣」修成正果,賴清德被對手揪住的「台獨工作者」小辮子,同時解圍;當然喜不自勝。可悲的是,民進黨創黨的誓言:「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被反諷的取代。德國詩人海湼(Heinrich Heine)說,不能在牆上畫鬼,會招來鬼。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