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 25 日,現擔任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高級研究員何瑞恩(Ryan Hass)以專文,盤點賴政府目前政策。
文章指出台灣正面臨中國威脅,全球經濟變化對台灣的劇烈影響,賴清德需要對付日漸激烈的國內政治分歧,以及台灣內政如能源、人口結構所帶來的各項挑戰。
所謂的「大戰略」,是以動員和組織行動來達成國家的長期目標。大戰略目的是調整外交、軍事、政治、經濟和技術政策,來達成國家的目標。這些戰略被用看作指導方針,協助各國適應複雜國際環境。
何瑞恩指出,面對北京是無法用對話,或經濟整合來確保台灣的安全,所以賴政府改採取增加台灣威懾力的戰略。同時,提高台灣社會的整體韌性,讓台灣有能力應對各種挑戰與威脅。
何瑞恩認為,未來賴政府的挑戰是要在政府、社會、企業和一般人民間取得多數支持。
台灣外交部長林佳龍推動「積極外交」,強調價值為基礎的國際關係,避免用經濟誘惑或融資來爭取外交盟友。林佳龍認為,台灣的最佳夥伴將是維護自由的民主國家,並希望將經濟議題融入傳統外交關係,特別是與中國關係緊張的國家。
此外,林佳龍指出,俄烏戰爭讓台灣了解國際合作的重要性。台灣應利用在全球資訊與通訊科技價值鏈的領先地位,與菲律賓、印度、立陶宛、捷克等國建立更緊密關係,分享科技發展經驗。
何瑞恩指出,賴清德致力提高台灣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性。台灣的戰略位置、民主價值以及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特別是人工智慧和高科技產業,讓台灣成為全球經濟的核心。
此外,賴也推動「新南向政策」,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台灣對中國的投資已大幅下降,企業在撤離中國後,轉向台灣或東南亞地區投資。
台灣國防部逐步轉向「不對稱防禦」,聚焦於利用台灣的地理優勢,以小型靈活的防禦措施對抗敵方,如海雷、無人機及便攜式反艦、反空飛彈。
台灣國防預算在過去八年增長超過 80%,並計劃在 2024 年繼續增加超過 5%,增加的速度高於鄰近國家。然而,何瑞恩指出,台灣人均國防支出仍低於面臨生存威脅的國家。台灣軍隊也提升訓練質量,擴大後備部隊資源,並加強與其他國家如菲律賓和日本的合作。
參考新聞連結:
20240927 Brookings Taiwan’s search for a grand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