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國務卿萊斯示警 中國力圖扶植在台親中魁儡政權

台灣在美中競爭的核心地位日益凸顯,成為維持印太區域和平與國際秩序的關鍵焦點。前國家安全顧問、前美國國務卿,現任胡佛研究所所長萊斯(Condoleezza Rice) 近日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發布最新文章特別關注美中、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威脅,並強調美國無法退回孤立主義政策。

萊斯認為,美國的全球參與仍是保障國際秩序和維護盟友安全的關鍵。她呼籲美國建立更有力的外交與軍事策略,以面對當前危機。

除此之外,萊斯也在近日《Uncommon Knowledge》的訪談中談到,美國需要制定靈活的策略以應對中國可能的施壓,並且強調中國「只需要改變台灣的政治,直到它看起來像香港。

美國不應採取孤立主義 美國與世界相互需要

美國前國務卿萊斯近日在《外交事務》以「The Perils of Isolationism: The World Still Needs America – And America Still Needs the World」(中譯:孤立主義的危機:世界仍需要美國—美國也需要世界)為題發表文章。

萊斯在文章中提到,二戰後建立的國際秩序正逐漸瓦解。這套基於自由貿易、安全聯盟和多邊合作的體系,正在被保護主義和地緣競爭所取代。萊斯指出,全球化正在削弱,國家之間的對抗和經濟脫鉤變得愈加明顯。

他從冷戰開始談起指出,過去領土衝突主要透過代理人進行,就像在安哥拉和尼加拉瓜一樣。 莫斯科主要將其軍事力量的使用限制在自己在東歐的勢力範圍內,就像它鎮壓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起義時一樣。

當今的安全格局的特點則是大國之間直接軍事衝突的危險。 中國的領土主張挑戰了從日本到菲律賓的美國盟友以及該地區的其他美國合作伙伴,如印度和越南。 美國長期以來一直持有的利益,如航行自由,與中國的海洋野心發生了直接衝突。

她以 2020 年的新冠疫情為例,這項百年大疫凸顯國際合作的脆弱,與 911 事件後全球一致打擊恐怖主義的局面形成鮮明對比。尤其,隨著美國及其盟友與中國和俄羅斯之間的鴻溝日益加劇,很難想像這種趨勢會逆轉。

萊斯:過去以戰略模糊台中關係 美國轉向威攝與反擊中國

美國前國務卿萊斯。圖:萊斯臉書

萊斯特別舉出台灣為例,回顧美國長期以來對台灣採取的「戰略模糊」政策。自 1979 年以來,美國歷任政府通過向台灣出售武器來維持區域平衡。

他指出,美國在歷史上曾多次干預台灣問題,例如 1996 年克林頓總統派遣「獨立號」航母到台灣海峽,制止中國的軍事挑釁;2003 年,小布希政府對陳水扁的獨立公投計劃予以譴責,以避免破壞「現狀」。

然而,隨著中國在近年對台灣展現日益增強的軍事壓力,美國的「戰略模糊」政策逐漸轉向公開討論如何有效威懾甚至反擊中國入侵。

他強調,台灣問題不僅是中國民族主義的重要象徵,也是習近平實現個人歷史地位的關鍵一步。習近平將台灣視為「叛亂省份」,如能成功「收復」,他將與毛澤東齊名。

中國的多層次威脅 威脅台灣美國也難以倖免

萊斯在胡佛研究所的受訪畫面/圖:翻攝自網路

在外交事務的專文發布後,萊斯也在胡佛研究所的訪談中提到相關的問題。除了指出中國不需要對台灣進行全面軍事入侵便能實現其政治目標。她在訪談中提出,中國可能透過以下策略對台灣施加壓力:

1.封鎖:以經濟封鎖阻止台灣的貿易和能源供應。
2.奪取小島:占領台灣控制的小島,以顯示軍事威懾力。
3.網路攻擊與切斷海底電纜:擾亂台灣的資訊基礎設施和經濟體系。

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成為國際競爭中的關鍵資產。她指出,台灣生產了全球 90% 的高端半導體,使其成為美國和全球科技供應鏈的核心。但同時警告,這樣的依賴也讓美國暴露在中國的威脅之下。

萊斯:「改變台灣的政治 使其看起來像香港一樣」

主持人以香港及台灣做比較詢問萊斯,萊斯認為與香港不同的是,台灣和香港之間的身份認同差異是中國的一大挑戰。她指出,根據調查:「 70% 的台灣人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而非中國人」這使得中國要在台灣推行類似香港的政治策略變得更加困難。

政大選研中心每年定期調查台灣民眾台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分佈,從調查結果顯示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百分比在2024 年 6 月來到 64.3%。圖:政大選研中心

然而,萊斯同時在訪談中指出,中國並不需要實際軍事佔領台灣,只需「改變台灣的政治,使其看起來像香港一樣」。

這意味著中國可能採取非軍事手段來改變台灣的內部政治,促使親中的政府上台。並且強調中國的策略可能是「逐漸施壓直到台灣出現一個親中政府,進而一步步侵蝕台灣的獨立性,避免冒險的軍事入侵。

這類「片面蠶食策略」(salami tactics)會逐漸侵蝕台灣的獨立性,類似香港的「一國兩制」演變成「一國一制」。她強調,中國的最終目標是通過各種手段讓台灣政府轉為親中,形同傀儡政權

最後,企業的順應,他提到中國相信台灣的商業界最終會像香港一樣,在壓力下選擇與北京妥協。她表示,香港的企業界在面對中國的壓迫時,多數選擇了配合和妥協,而非抗爭。

參考資料:
2024/10/22 Foreign Affairs The Perils of Isolationism The World Still Needs America—and America Still Needs the World
2024/10/19 Hoover Institution Which Way, America? Condoleezza Rice on America’s Foreign Policy Challenges | Uncommon Knowle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