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報呱台灣

中共挖角、竊取台灣晶片機密 調查局揪出在地協力者

近年來美中貿易戰開打後,半導體產業已經是世界各國視為涉及「國家安全」的重點產業,也就是宣示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已經無法單純以自由經濟、契約自由的角度相待,必須予以嚴格控管,尤其面對中國惡意收購、竊取高科技機密的行為,必須予以設防。台灣是晶片產業的全球領先國,也是面對中共侵略壓力的前線,更是必須嚴肅對待中共的挖角行為,以免危害台灣國家安全。

經濟部長王美花曾坦言,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已經遇上阻礙,為了突破阻礙,最快的方式就是直接來台挖角高科技人才,以及竊取營業機密,經濟部也預期這樣的狀況將會持續發生。

(相關報導:中資不斷滲透護國神山 台灣基進呼籲:管制升級不能再等

經濟部長王美花(前中)坦言,中國為了發展晶片產業,直接挖角台灣人才是最快的方式,挖角的情形只會越來越嚴重。
(圖/中央社)

大規模突襲搜索8間公司 揪出中共在台協力者

法務部調查局在 3 月發動大規模搜索,同時突襲 14 處所,試圖揪出協助中共來台挖角高科技人才的公司,中資假借外資或台資之手,來台挖角晶片等高科技人才,已經是台灣的國安隱憂,法務部調查局高層透露,目前已經成立專責小組以應對中共的挖角行為。

調查局說明,總共有八間公司涉犯非法從事業務(挖角人才)案件,這些中資企業規避我國法律,藉由在台灣的在地協力者掩護,或是轉由第三地區投資之公司名義,隱匿身份以及中資金流,來台灣進行惡意挖角,竊取高科技產業的營業機密,嚴重危害台灣國家安全,早已不是單純的商業競爭行為。

包括字節跳動、中芯國際、商湯科技等中國企業紛紛投入半導體生產研發產業,力拼中國自製晶片市占率。
只不過,現在歐美各國的半導體大廠對中國盜竊智慧財產權已有十足防備,沒有重要技術,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發展能順利嗎?
(圖/Envato Elements)

從調查局去(2021)年提交到立法院的專案報告中顯示,調查局已經強化情報搜集、建立檔案資料庫,偵查營業異常的在台中國企業、辦公室以及港資等,並制定「防制中共竊取國安商業秘密及挖角我高科技人才專案計畫」全力偵辦相關案件,以及成立「資安工作站」強化偵辦資通安全與網路駭客案件。

另外,調查局透過修正「偵查保密令」以及「釋明事項表」等法律制度,讓被害公司可以迅速檢核告訴要件與保全證據,也讓檢調人員於偵辦過程中保護營業秘密不會再度外洩,另外也舉辦專門培訓課程,設置專業證照制度,讓檢調人員持續在職進修,提升檢察官與調查局幹員的偵辦能量。

被挖角到中國恐難回台任職 科技公司高層:將被視為叛徒

調查局某高層接受外媒路透社訪問時表示,世界各國都因缺少晶片而苦惱,並宣示要達成晶片自主供應的目標,中國也不例外,中國為了達成晶片自主,直接來台挖角、搶奪高科技人才的情形只會越來越嚴重。不過,台灣對於保護晶片產業決心,將因為中國的軍事威嚇而更強化,尤其台灣晶片產業對於美國而言也具有戰略意義,因為美方將大多數晶片製造交給了台灣。

在路透社的報導中,有一名新竹科技公司高層表示,中國開出來的薪資條件優渥,通常是台灣公司的兩到三倍,而且這類高科技人才可以遠端上班,台灣公司的確很難予以競爭,但是台灣公司提供更安全的長期職涯發展,而且那些到中國公司上班的人,往後恐怕會遭到歧視,很難在台灣公司找到工作,之前台積電有幾位高層跳槽到中國的中芯國際,也被台灣媒體烙上叛徒的記號。

為保護我國高科技產業,行政院會2022年2月通過兩修正草案,針對營業秘密與經濟間諜要予以管制及防範。
(圖/行政院提供)

國家安全與經濟自由難拿捏

接受路透社採訪的調查局高層也說,目前打算透過修法,將違法挖角人才、竊取商業機密的刑度,提高為三年,並將罰金提高到 52 萬美金(台幣約:150 萬),甚至考慮認定這類行為要以《國家安全法》予以處罰,但是越來越嚴苛的刑事責任,也可能過度拘束合法的外國投資者,進而傷害蔡英文總統建立完整的晶片供應鏈,以及影響外國企業的投資,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之間必須巧妙拿捏平衡。

另外,除了以營業秘密法處罰外,目前依據《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 73 條第 1 項規定:「大陸地區人民、法人、團體、其他機構或其於第三地區投資之公司,非經主管機關許可,不得在臺灣地區從事投資行為。」為了有效嚇阻違法投資者,立法院已於 2019 年修訂同法第 93-1 條,最高可以處罰到新台幣 2,500 萬元。

經濟民主連合長期關注中資議題,並多次提出修法意見,協助台灣防範來自中資的侵略。圖為台灣基進立委陳柏惟(中)、經濟民主連合召集人賴中 強(右)及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沈伯洋(左 )。
(圖/中央社)

中資披著自由的外衣進行侵略 台灣必須嚴陣以待

中國資金的認定並不容易,透過台灣在地協力者、第三地公司作為「白手套」,再將金流進行複雜安排,就很難讓人察覺是否為中資。而且,最棘手的是,我們常常會以「契約自由、經濟自由、市場自由」等觀點來對待中國企業,認為「生意歸生意、政治歸政治」,甚至敵視國家公權力的管制之手伸入自由市場中,這樣的觀點用來對待崇尚自由民主價值的國家與企業或許無妨,但是中國政府常以大規模補貼、傾銷、竊取機密等方式,讓中資企業披著「自由的外衣」侵蝕他國企業,實在很難讓人友善相待。

高科技人才的流動,本來是單純的商業競爭,但是晶片產業已經是各國列為國家安全的產業,若無法達成晶片自主化,可能致使國家經濟命脈甚至國防命脈都掐在他國手上,台灣是全球晶片市場領頭羊,又是抗中第一線,再加上台灣與中國語言相近,人才流動更加容易,面對中資不斷挖角、竊取機密,必須嚴肅以待。

參考資料:
路透社報導
法務部調查局新聞稿
法務部調查局專案報告
經濟民主連合2020年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