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茂的「亞洲版北約」 為何不可行?

日本執政的自民黨在上(9)月 27 日舉行了總裁選舉,經過兩輪投票後,由前幹事長石破茂當選,接著透過參眾議院在本(10)月 1 日舉辦的指名選舉,石破茂成為了日本第 102 任總理大臣,並在同日晚間成立了石破內閣。

石破茂在總裁選舉投票前,應邀投書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文章在上月 25 日於網站上刊出,其中提到了「亞洲版北約」構想。在他選上新任總裁後,這篇文章也受到了關注。

在參眾議院10月1日舉行的首相指名選舉中,被指名為新任總理大臣的石破茂。
(圖/自民黨)

相關報導:石破茂當選新任日本首相 拋出「亞洲北約」對外關係備受關注

亞洲版北約 石破茂到底什麼意思?

但是什麼是「亞洲版北約」?它的假想敵是誰?中國、北韓、俄羅斯?再者,因為日本憲法的因素,就算亞洲版北約成立了,那自衛隊能出動嗎?等等問題在日美外交安全政策專家之間引起熱議。

更有專家認為「亞洲版北約」這個概念不僅不切實際,還可能讓志同道合的國家對日本產生不信任感,從而危害日本的安全利益。這是為什麼?


前後矛盾 不排除中國加入亞洲版北約?

石破茂過去曾擔任過防衛大臣等職務,在他參選自民黨總裁所提出的政見中,也提到要創設「亞洲版北約」,而在參選人的討論會上,石破茂卻又說「並沒有要在一開始就排除中國(加入)」。

眾所皆知北約成員國有一個共同威脅——俄羅斯。石破茂在投書中也引用前首相岸田文雄「今日烏克蘭可能是明日東亞」的說法,稍微改寫成「今日烏克蘭,明日亞洲」,並將烏克蘭比作台灣,俄羅斯則比作中國,據此,我們可以推論石破茂所謂亞洲版北約是一個為了遏制中國侵略台灣的架構。

但如果中國可以加入亞洲版北約,那麼亞洲版北約的假想敵是誰?

在石破茂確定當選自民黨總裁後,他這乍看之下前後矛盾的說詞,把許多日本和美國的外交安全專家弄得一頭霧水。

美方也質疑石破茂倡議

像是國際政治學者、福井縣立大學名譽教授島田洋一就在月刊《正論》中,提到他收到不少來自美國質疑的聲音。

而佳能全球戰略研究所(CIGS)主任研究員峯村健司也在《日本放送》的廣播中表示,有許多美國不分黨派的政治人物紛紛向他詢問「石破茂到底在說什麼」?

對於石破茂的主張,國際政治與亞太安全政策專家、慶應大學教授神保謙 9 月 28 日在社群媒體平台 X(前推特)上,參酌石破茂過去針對「亞洲版北約」的發言與著作,嘗試解釋石破茂的意圖,並闡述他認為石破茂應收回「亞洲版北約」主張的理由。

神保謙:邏輯跳躍 缺乏論據

神保謙首先梳理了石破茂在該篇投書中的論點:

① 美國曾表明由於烏克蘭非北約成員國,所以沒有防衛烏克蘭的義務,

不過 ② 原本在《聯合國憲章》第 51 條提到的集體自衛權雖然不是條約上規定的義務,而是個別國家所擁有的權利,但美國仍沒有協防烏克蘭,

③ 反過來說,台灣也處於和烏克蘭相同的情況下,而且因為亞洲沒有像北約那樣負有相互防衛義務的制度,所以就容易發生戰爭,

因此 ④ 西方盟國需要亞洲版北約來遏制中國。

神保謙認為石破茂的理論太過跳躍,他對 ①、② 沒有異議,但從 ③ 開始,美國在亞洲存在的是(有簽署共同防禦條約的)美日、美韓、美澳和美菲這類的雙邊同盟關係,儘管具體上會根據條約規定而有所差異,但這些都是美國對其盟國所做的防衛承諾。

而對於台灣,美國則根據《台灣關係法》提供台灣防禦性的武器,但在該法中對於台灣受到威脅時,美國所應採取的「適當行動」卻模糊不清。

神保謙說,如果石破茂的問題意識是,美國應修正對台灣防衛的模糊不清、並明確其防衛意圖的話,那麼這就符合了美國在 2020 年左右討論的「戰略模糊 vs 戰略清晰」。但石破茂忽然超越對台的個別政策,直接主張「亞洲版北約不可或缺」仍然缺乏論據。

谷立言(Raymond Greene)先生將於2024年夏季接替孫曉雅女士,擔任美國在台協會處長。
依據1979年通過的《台灣關係法》,美國在台協會代表美國,負責推展與台灣人民的商務、文化及其他非官方關係。
(圖/總統府)

前後不一 邀請中國還是遏制中國?

石破茂在這次的投書中將「亞洲版北約」定位為「西方盟國遏制中國」這樣具有集體防衛(collective defense)功能的組織,但在他的其他著作中曾提到「我認為的亞洲版北約⋯⋯應該要具有『請中國務必參加』的性質」。

神保謙指出石破茂在概念(編按:後續會解釋)上有些混淆。因為集體防衛的威脅是來自外部的特定國家。

石破茂在文中提到,日本現在除了有日美同盟關係之外,與加拿大、澳洲、菲律賓、印度、法國和英國也有準同盟關係,並與韓國一同深化日美安全合作,若將這些關係升級為同盟關係,就能形成以日美同盟為核心的軸幅狀(hub and spoke)架構,並在未來發展成亞洲版北約。

神保謙說雖然應該由石破茂本人來說明其主張真正的用意,但對此他試圖進一步解讀石破茂的意圖可能是:

① 活化亞洲雙邊同盟關係的連結,② 逐步加深官方正式關係並使其發展為多邊關係,暫時遏制的對象是中國,③ 最終如果不再需要對抗特定威脅的話,亞洲就能確立一個(類似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那樣的)安全合作體系。

亞洲發展雙邊、多邊網格狀關係 不意味走向亞洲版北約

神保謙認為即使假設是上述的這種做法,那也不是「亞洲版北約」。比較像現在以網格狀(lattice)發展的同盟合作,但這些合作也不是以走向亞洲版北約為前提。

神保謙教授曾在今年 5 月的文章中提到,過去也曾嘗試在亞洲建立集體防衛的組織,但大多以失敗告終,像是 1954 年成立的東南亞公約組織(SEATO),當時有包含英美法澳在內的 8 個成員,最後因為越戰等問題在 1977 年解體;還有美澳紐的集體防衛架構 ANZUS,但在 1986 年紐西蘭退出後名存實亡。

他在文中也解釋為何不應該把美國在亞洲的雙邊同盟關係、日美韓、日美菲、日美澳等安全合作、日美印澳 QUAD、美英澳 AUKUS 等等描述成「亞洲版北約」。

北約的核心概念在於第 5 條規定的集體防衛,也就是攻擊其中一個成員國會被視為對所有成員國的攻擊,並對此採取集體行動。

在俄烏戰爭進入兩週年,瑞典繼芬蘭之後正式成為北約的一員,成為第32個成員國。
(圖/報呱/點圖放大)

延伸閱讀:【何澄輝】從困龍索到困龍網 —— AUKUS印太和平關鍵發展

美國與亞洲盟友有防衛義務 亞洲盟友之間則無

但一般而言,歐洲和亞洲的戰略環境本身有根本上的差異,領土相連的歐洲以陸戰為主,而許多國家之間以海相隔的亞洲則以海戰為主。

歐洲面臨的是一個共同戰場,當一個國家失守,接下來可能就會是另一個國家被侵略,但亞洲各國有各自不同的問題,之間的關聯也不明顯,所以在集體防衛上的需求也不同。

前述也提到在以美國為中心的軸幅狀關係中,美國對其盟國負有防衛義務,但美國的盟國之間並沒有打算達成這樣的防衛義務。

單就討論日、韓、澳、菲、印之間的關係,去想像例如日本自衛隊去插手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克什米爾衝突、或印中邊境問題,還是印度海軍來協防尖閣諸島都很不適切。

神保謙在文中指出,就算不是這麼極端的例子,在朝鮮半島、台灣海峽、南中國海各個地區,也都很難讓盟國、夥伴國以集體行動作為前提。

創設亞洲版北約,還得要先說服本國人民為盟國作戰,不過日本民眾興許是二戰後的創傷,連保衛自己國家的意願都很低了,更何況其他國家。

圖為日本陸上自衛隊與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聯合演訓「堅毅之龍2022」。
(圖/日本陸上自衛隊)

印太國家對「中國威脅論」沒有共識

畢竟亞洲各國在安全戰略和優先順序上各有不同。美國政策幕僚也是基於此,否定這些安全合作是為了創建亞洲版北約。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的日本安全政策專家霍農(Jeffrey Hornung)也很直接的表示:「亞洲版北約是不切實際的。北約之所以能在歷史上發揮作用,是因為其成員國對(俄羅斯這一)威脅有共同的認知,但目前在印太地區並沒有這樣的共識。」

美國外交安全雜誌《外交家》東京特派員高橋浩祐在 10 月 1 日的文章中指出:「不要說中國了,印度和東協國家也會反對設立亞洲版北約。」

日本外務省高層也批評說:「亞洲版北約構想不切實際。這必須要有為他國作戰並可能因此犧牲本國人民的覺悟而歐洲與亞洲的情況不同,東南亞絕不會支持這一構想。」

第七波「世界價值觀調查」(World Values Survey,WVS)在 2017 年中期開始進行調查,因COVID-19疫情而推遲了一年,最終於 2021 年 12 月 31 日結束。後續調查每五年計劃進行一次,WVS-8 計劃於 2024 年至 2026 年進行。

第151個提問,當日本人被問到是否願意為國家而戰,回答「是」的比例非常低,僅13.2%。
(圖/截自WVS-7/點圖放大)

延伸閱讀:台海危機的關鍵變數》日本扮演什麼角色?

四方安全對話走向反中軍事包圍網 印度表明不支持

印度與中國之間,東西向的國界綿延了約 3,500 公里,長年以來一直在邊界有領土衝突,印中最近一次在 2022 年 12 月發生過武裝衝突,印度並不希望和中國之間再產生不必要的緊張對立和關係惡化。

石破茂在投書中不僅提到印度,還將四方安全對話(QUAD)與美英澳組成的安全架構 AUKUS,和日美韓安全合作並列為將來可能發展成亞洲版北約的多邊關係。

高橋浩祐提到,印度外交官經常向他表示:「印度雖然和日美澳一同參與了 QUAD,但印度不希望 QUAD 變成反中的軍事包圍網。」所以目前 QUAD 已不太關注安全合作,而是強調關於經濟、技術合作、民間支援等議題上的對話。

峯村健司在日本放送 10 月 3 日的廣播節目中表示,也有印度軍方人士向他詢問石破茂的亞洲版北約怎麼會提到 QUAD,畢竟印度並不認為 QUAD 是一個安全合作架構。

印度外長:不支持亞洲版北約

過去 QUAD 發表的聯合聲明會提到強烈反對在印太地區「以武力或脅迫片面改變現狀的意圖」,但都避免點名「中國」,這是日美澳對於印度不想和中國交惡的立場所做的考量。

而且最重要的是,印度的外交走的是不結盟政策,奉行「戰略自主」而不受特定盟國或大國的束縛,照這樣看來印度根本不會贊成設立亞洲版北約。

事實上,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於 10 月 1 日訪美期間,在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對談活動中,對於石破茂提倡的「亞洲版北約」構想,就表示:「我們並未考慮這樣的戰略架構」,表明印度並不打算支持這個提議。

蘇杰生解釋說:「我們有不同的歷史和不同的處理方式。」

2024年四方安全對話(QUAD)外長會談在7月29日於東京舉行。 由左至右分別是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日本外務大臣上川陽子、澳洲外交部長黃英賢、以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圖/日本外務省)

延伸閱讀:2024 QUAD外長會議加強海洋合作 維護印太國家不受脅迫

東協對中國看法不一

而組建亞洲版北約可能碰壁的還有東協國家。東協一位以匿名為條件接受採訪的外交官,向高橋浩祐表示:

「亞洲國家,包含東協國家在內,和中國之間建立了不同的關係。其中也有作為經濟夥伴和北京、華盛頓有密切連結的國家。由於亞洲國家之間的差異以及對中政策缺乏統一性,應該不太能預料會出現像北約那樣的亞洲同盟。」

延伸閱讀:
東協是區域要角?還是花瓶? 東協外長會議再度聚焦:南中國海、緬甸問題
邊緣化中國影響力 日本-東協強化「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資助柬埔寨運河 中國在暹羅灣影響力佈局

日本在現行法下無法行使全面的集體自衛權

不僅國際現實環境難以實現亞洲版北約,另一方面,假設依石破茂主張成立了亞洲版北約,日本還會面對到更根本的問題是,日本在現行法制與憲法解釋下,無法行使全面的集體自衛權。

峯村健司舉例近期在南中國海,菲律賓與中國之間的局勢相當危險,他質問假設現在菲律賓船隻遭到中國攻擊,自衛隊能出動嗎?

今年6月在南中國海的仁愛暗沙附近,中國海警持斧頭威脅正在執行補給任務的菲國人員。
(圖/截自菲律賓海警公布影片)

相關報導:測試美菲共同防禦開戰紅線?中國海警變身海盜持刀斧搶菲補給物資

日本自衛隊能參戰嗎? 日本憲法第九條不承認交戰權

日本目前是根據安保相關法案,在政府認定為存立危機事態時,才能行使有限的集體自衛權。換句話說,當與日本關係密切的國家遭遇武力攻擊,並且這一攻擊威脅到日本的存亡和國民生命安全時,才可行使集體自衛權。

參見:日媒分析:台海發生武力衝突遭波及,自衛隊的三套劇本

所以根據日本現行的自衛權定義,就算成立亞洲版北約,日本也無法參與其中。此外,這還會牴觸不承認交戰權的《日本國憲法》第九條。

第九條【放棄戰爭,否認軍備及交戰權】
1.日本國民衷心謀求基於正義與秩序的國際和平,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
2.為達到前項目的,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

延伸閱讀:俄烏之戰座談會》三十年的轉變 日本如何面對亞太區域安全

因此,對於日本新任首相提出這樣一個不切實際,甚至連日本本身都可能做不到的主張,峯村健司提到,美方認為在這之前日本應該還有其他更優先需要做的事,例如盡快將防衛費用提高至國內生產毛額(GDP)的 2%。(編按:日本目前規劃至 2027 年以前提升至 2%)

石破茂除了提亞洲版北約以外,還提到要修訂《日美地位協定》希望將日本提升至與美國平等地位(編按:駐日美軍的法源依據,1960年成立後未曾修訂,弄不好最糟會導致美國撤軍,但這是雙方不希望的)。

對此,前美國國防部副助理部長柯伯吉(Elbridge Colby)在9月27日於 X 上表示,美國不該反對應該歡迎才對。他說「在這個極為危險的時代,這正是我們想要的,我們要真正的夥伴,而非依賴。」
如果川普選上美國總統,柯伯吉被認為可能將擔任要職。柯伯吉曾主張美國應停止向遭俄羅斯侵略的烏克蘭提供支持,並將資源轉向阻止中國試圖統一台灣。

日本現在面臨冷戰後最嚴峻的安全局勢,柯伯吉被認為「日本應該做的事還沒有做,只有說要在2027年達到2%,2%現在在歐洲也不夠了,但日本受到中國(和北韓)的威脅,必須盡快達到3%」。

延伸閱讀:
盼日本提升防衛預算抗中 美前駐日大使:若佔GDP 2%都困難,難跟子孫交代
日本過半民眾支持提升國防預算 目標5年內拉高到GDP2%
日本國防預算創新高 中國發出安全關切 日網友:一群強盜住隔壁不得不防
日美峰會》從區域夥伴走向全球夥伴 日美共同承擔全球責任

石破茂混淆集體防衛和集體安全

在當選新任總裁的 27 日當晚,石破茂在朝日電視台的《報導 STATION》節目上還講出令人費解的言論。

他說(北約)集體安全的核心概念是義務,集體自衛權(聯合國憲章 51 條)則是權利而不是具有法律拘束力的義務,義務比權利要更嚴格。烏克蘭沒有加入北約,所以北約對烏克蘭沒有防衛義務。

接著當被問及成員國被攻擊,自衛隊必須向海外派遣部隊,但在現行法律範圍內不可行時,石破茂未正面回應,並回答說這不是自衛權的問題,也不是在講派不派兵,而是在機制內負有互相協助的義務。

朝日電視台新聞節目專訪在當天剛選上新總裁的石破茂。

聯合國憲章第51條集體自衛權是集體防衛的依據

對於石破茂把亞洲版北約認為是一種集體安全(collective security),然後又說「不是自衛權的問題」、「集體安全不是在行使自衛權」,這讓國際政治學者、慶應大學綜合政策學部准教授鶴崗路人在 X 上大喊:「不管聽幾次都聽不懂」。

鶴崗路人指出作為義務協防遭攻擊的國家是集體防衛(collective defense)而不是集體安全,而集體防衛的依據正是集體自衛權。

結果繞了一大圈之後,才發現原來石破茂根本混淆了集體防衛和集體安全等概念,結果讓一票專家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搞不懂石破茂到底想做什麼。

神保謙認為政治家和媒體各方應該要對「集體防衛」、「集體安全」、「合作安全」(cooperative security)、「共同安全」(common security)等概念,以及聯合國憲章第 51 條與第八章區域辦法的關聯,有更專業和共同的理解。

集體防衛的威脅在外部 集體安全的威脅在內部

  • 前述我們提到作為北約核心宗旨的「集體防衛」是指對一個盟友的攻擊被視為對所有盟友的攻擊,並採取集體軍事防禦行動應對,而其威脅是來自組織之外的特定國家。
  • 「集體安全」的代表則是聯合國,其成員包含了處於對立中的國家,所有成員國承諾不對彼此行使武力,成員將採取有效集體辦法,防止並消除對於和平之威脅,制止侵略行為或其他和平之破壞。這裡的有效辦法通常是透過制裁等方式。

集體安全的模式下,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歐安組織,OSCE)是「合作安全」(cooperative security)的典範,它由來自歐洲、中亞和北美的 57 個國家組成。

其特點在於透過非軍事手段,在預防衝突、危機管理和衝突後重建方面進行合作,幫助各國消除分歧,建立互信。

其假設的威脅,可能是由於彼此不信任造成的惡性循環(安全困境導致軍備競賽)而引發的軍事衝突,或是由非國家主體或自然現象引起的非傳統威脅(如恐怖主義、海盜、自然災害等)。

「共同安全」(common security)概念則出自 1982 年「裁軍與安全議題獨立委員會」向聯合國秘書長提出的《共同安全報告》。

在冷戰後期,隨著蘇聯部署中程核飛彈引發局勢緊張,該報告主張東西方陣營的安全應被視為「共通」的,並強調軍備控制與裁軍的必要性。

這種觀點主張,不能僅從單方面的安全角度出發,而是應該從雙方共享的「共同」安全視角來思考,確保雙方的安全都能得到保障。

鶴崗路人認為雖然可以針對亞洲的集體防衛本身做議題討論,但使用「亞洲版北約」這個詞不是一個好主意,就算是為了要激起厭惡北約的中俄兩國的反彈,但若要認真討論就應該消除這些雜訊和誤解。

鶴岡路人在最後提到,是不是北約已經過度成為多邊聯盟的象徵了?(編按:才會讓政治家想發展多邊聯盟卻經常提北約)

關於集體防衛與集體安全概念混淆的問題,慶應大學教授細谷雄一在 X 上進一步說明,集體防衛原本是用「同盟」這個詞來表述,但二戰期間,時任美國國務卿赫爾不希望「同盟」存在於戰後的聯合國體系中,因此在以集體安全為主軸的聯合國當中,在其憲章用的是「集體自衛權」這個表述。

所以以往用「同盟」將假想敵外部化的國家之間的安全合作就稱作是「集體防衛」。不過比較複雜的一點是,北約今年峰會發佈的宣言中也用了「collective security」。

也就是說,會變成 ① 傳統上聯合國和歐安組織這類,將威脅內部化以成就一個包容性的合作體系的「集體安全」;② 在北約中將「安全」集合在一起的「集體安全」(編按:北約宣言中寫作 our collective security)。

如果石破茂用的是第 ② 種用法,那就有點微妙,不能說是完全錯誤的。

混淆是無心之過?還是建設性模糊?

研究印太安全的英國智庫「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RUSI)高階研究員薛特爾-瓊斯(Philip Shetler-Jones)在 X 詢問神保謙,石破茂的亞洲版北約是否有這兩種可能的解釋:① 集體安全,包含中國、② 集體防衛,不包含中國,旨在遏制中國入侵台灣。

薛特爾-瓊斯進一步解釋,他想知道石破茂混淆這些術語是無心的,還是刻意的建設性模糊。

神保謙回覆說,雖然集體防禦似乎是他的主要論點,但包含中國在內的集體安全也是石破茂「亞洲版北約」主張的一部分。

「我認為他還沒有完全理解其方法中的矛盾。更令我擔憂的是,他如此隨意地揭露這類提議。」神保謙說道。意思是說,石破茂不應該在沒有與盟國磋商的情況下,就逕自發表這樣的提議。

石破茂沒有跟上時代

《日經新聞》報導引述神保謙對石破茂的評論,他說:「自從 2015 年通過安保相關法案後,自衛隊職責等方面已有許多變化。石破茂的發言給人一種時間停滯不前的感覺。」

戰略學者、印度管理學院(IIMs)公共政策中心院士中川幸司也在 9 月 30 日的《日本放送》節目中表示,他對於目前石破外交的印象是「沒有更新」。

神保謙擔憂道,若石破茂以首相身份發表這些言論,會讓與日本志同道合的國家感到困惑,從而危害到日本的安全利益。

神保謙認為只有在和盟國、夥伴國細緻的討論現代安全課題,才有可能將網格狀的合作擴大。

石破茂和拜登通電話 沒提亞洲版北約

石破內閣成立的隔天,也就是 10 月 2 日,石破茂與美國拜登總統進行了電話會談。內容包含加強日美同盟關係是石破政府在外交安全政策上的最優先事項。

雙方同意進一步發展日美韓、日美澳印和日美菲等志同道合國家的網絡,以及盡快召開日美峰會等等。

據峯村健司在廣播節目上透露,他詢問了雙方政府官員,在這場電話會談中一句都沒提到亞洲版北約。

甫上任的外務大臣岩屋毅在 2 日的記者會上表示:「很難立即在亞洲建立一個承擔相互防衛義務的機構」,他也說,石破茂首相提倡的亞洲版北約「應作為未來願景的一部分來考量。目前將會仔細的推動各種多邊安全合作」。

日本外務大臣岩屋毅。
(圖/截圖自日本外務省影片)

接下來這個很難實現的亞洲版北約會更新、演變,還是會不了了之,尚待觀察。

參考資料連結:
2024/09/25 Hudson Institute Shigeru Ishiba on Japan’s New Security Era: The Future of Japan’s Foreign Policy
2024/05/16 神保謙 格子状の同盟関係は「アジア版NATO」ではない
2024/10/01 正論 石破茂氏のアジア版NATO構想は反米か媚中か? 島田洋一、月刊「正論」で批判
2024/09/29 日経 石破氏の安保発言、日米同盟に波紋 核持ち込み検討など
2024/10/01 高橋浩祐 石破茂新首相のアジア版NATO構想は中国はおろか、インドやASEANの支持も得られていない
2024/09/27 報ステ 被災地の声にどう応える?解散は?“アジア版NATO”は?石破新総裁に聞く
2024/10/02 外務省 日米首脳電話会談
2024/10/02 日経 岩屋毅外相、アジア版NATO「直ちに設立難しい」
2024/10/02 NHK 岩屋外相「アジア版NATO 直ちに設立難しい 中長期的に検討」
2024/10/03 ニッポン放送 飯田浩司のOK!Cozy up! コメンテーター:峯村健司
2024/09/30 ニッポン放送 飯田浩司のOK!Cozy up! コメンテーター:中川コー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