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報呱觀點

【魯斯濱】俄羅斯和中國在哈薩克的角力

哈薩克,在今天的國際地緣政治中,雖然一般台灣民眾對這個國家認識較為陌生,但哈薩克以及整個中亞都處於全球現代國際政治的關注範圍內。但是比較特別之處在於 —— 對於美國,由於哈薩克地處偏僻沒有靠海、基礎設施較為落後,以及行政機構的腐敗 —— 這個國家常年以來不屬於美國外交政策優先領域。但這裡很有趣的是,哈薩克有一個最為獨特的地方,那就是這個國家在正處於兩個大國競爭對手 —— 俄羅斯和中國之間、地理位置更在中亞軌道正中央。根據美國國家安全學說,俄羅斯和中國是「修訂國」,企圖改變美國建立的單極世界秩序,而哈薩克之於中亞各國,更是俄中兩國亟欲追上美國、展現政治經濟影響力的重要之地。

不可否認的是,直至今天,不論俄羅斯和中國關係再怎麼在全球媒體面前宣傳友好,但在哈薩克這個領域,俄羅斯和中國一直都是競爭對立的緊張關係。尤其是中國正在努力發揮自己的影響力,試圖突破俄羅斯在中亞的戰略鏈。而對於俄羅斯而言,從俄羅斯帝國、蘇聯,到今天為止,哈薩克是理所當然的俄羅斯「後院」,甚至無需異議。自 2010 年以來俄羅斯希望恢復過去後蘇聯時代的昔日勢力榮光,因此透過實施「歐亞一體化計畫」對中亞恢復以往的影響力,俄羅斯政府並於 2015 年成立了「歐亞經濟聯盟」。但此概念,最早是由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於 1994 年在莫斯科大學演講時所提出。

歐亞經濟聯盟(EAEU)關係圖
圖╱報呱製圖
報呱小教室

歐亞經濟聯盟(Eurasian Economic Union,EAEU)
為俄羅斯主導的自由貿易集團,亦稱為歐亞聯盟(EAEU),是一個由白羅斯、哈薩克、俄羅斯、吉爾吉斯、亞美尼亞和其他前蘇聯國家所組成的自由經濟同盟。 歐亞經濟聯盟於 2015 年成立,該組織取代了從 2000 年至 2014 年運作的歐亞經濟共同體。該聯盟的市場規模人口約 1.83 億人,國內生產總值超過 4 萬億美元

「歐亞經濟聯盟」簡稱 EAEU,這個組織包括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等國,但成員各國對 EAEU 的前景看法也不同。例如,哈薩克向來堅持在聯盟內各國應保持經濟獨立,不過俄羅斯會定期拋出超越國家政治機構、單一貨幣和歐亞議會等帶有更深層次融合意涵的提議。然而哈薩克方面認為,這些提議實質上意味著 EAEU 成員國將會失去獨立性。俄羅斯透過雙邊外交形式對中亞地區國家施加影響,以推動其利益。例如,與烏茲別克斯坦新領導人共同主導大規模經濟和人道主義計畫、透過塔吉克斯坦參加集體安全條約組織,以及以第 201 師的身份在塔國領土上部署俄羅斯最大的海外軍事基地 —— 哈薩克學者認為俄羅斯對中亞國家的態度較偏向胡蘿蔔加大棒。

而原本沒有干涉中亞跡象的中國,在 2013 年中國提出了兩項全球計劃:第一是在往西方建立絲綢之路經濟帶,穿越歐亞大陸向歐洲發展;第二個是「21 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強化與東南亞和南亞國家建立大規模的合作。以「一帶一路」的概念形式進行。

目前在哈薩克和中亞的俄中對抗現狀

現在中亞正處於中國的一帶一路構想的最前線,這在客觀上與俄羅斯聯邦及其歐亞一體化的地緣政治戰略利益產生衝突。

近代俄中在中亞的對抗可以先簡單地分為幾個階段。第一階段,從 1991 年到 2010 年,當時俄中雙方各自制定了自己的地區影響力戰略。第二階段,從 2010 年到 2013 年,俄羅斯利用在關稅同盟框架內對貿易實行更高的關稅,將中國趕出了區域市場。第三階段,從 2013 年至今,中國實施「一帶一路」倡議。

在第一階段,俄羅斯和中國都才剛剛適應中亞新獨立國家的外交模式以及區域互動的特殊性。尤其中國傾向於雙邊合作形式,希望增加聯合貿易並尋求機會參與該地區(如哈薩克和土庫曼)的能源儲藏開發,因為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能源是中亞的一大特色。當時,吉爾吉斯被認為是使用自由貿易組織制度進行的中國消費品貿易轉運點(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是後蘇聯時代最早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的國家之一)。烏茲別克斯坦在「哈里莫夫時期」是一個受外部影響的「封閉國家」。隨著時間的流逝,塔吉克已成為中國積極投資的國家,同時塔吉克也積欠中國債務成為債務國。

俄羅斯總統蒲亭上台後,新獨立的前蘇聯中亞地區成為俄羅斯外交政策關注的主要領域。俄羅斯所採取的歐亞一體化戰略開始取得成果,俄羅斯,白羅斯和哈薩克斯坦關稅同盟在 2010 年成立,這個關稅同盟的功能還包括阻止中國的影響力擴大。吉爾吉斯與關稅聯盟的鏈接產生了決定性的作用,因為透過吉爾吉斯斯坦批發市場再出口中國商品的這條路已經被完全關閉:吉爾吉斯與中國的貿易額減少了。在這個階段,俄羅斯設法成功捍衛了在中亞的獨占性地位,大大遏制了中國的影響力。

然而,2013 年 9 月,習近平在訪問哈薩克時宣布了一項新的地緣戰略計畫:建立絲綢之路經濟帶,一個雄心勃勃的戰略。

針對中國的「絲綢之路」計劃,俄羅斯政治家們提出了替代方案。依據俄羅斯一些學者的觀點,俄羅斯在提出這些替代性方案之前先事先自己試驗了一些計畫,以此來評估這些計畫是更安全的選擇,然後試著讓中國投資導向這些計畫項目。

例如,中國希望和歐洲的鐵路連接,在鐵路運輸方案中,中國傾向於中亞,而俄羅斯則堅持跨西伯利亞鐵路方案。俄羅斯的兩條跨西伯利亞鐵路(Transsib 和 BAM)在歷史上是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資源修建的,再加上惡劣天氣和人口稀少等因素,讓西伯利亞鐵路進行升級大改造是幾乎很難取得經濟效益的。但是,在 2015 年 12 月,中國已經成功試驗了一條從中國到喬治亞亞的鐵路,通過哈薩克斯坦和阿塞拜疆直抵喬治亞共和國首都特比利西(Tbilisi),繞過了俄羅斯 —— 這大大加劇了俄中之間的戰略對峙關係。

俄羅斯相關專業人士們對於「海上絲綢之路」也有替代方案,這個方案是穿越俄羅斯北冰洋領海的「北極航線」。中國最初的海上絲綢之路計畫完全沒有囊括俄羅斯的方案。「北冰洋」是一個俄羅斯的實力遠強於中國的戰略區域,也是可以比美國施展更多控制力的地方,但中國也沒有照做,由此可知中國的一帶一路已經完全和俄羅斯的戰略對衝。

俄羅斯希望中國一帶一路走的西伯利亞大鐵路
藍線為俄羅斯的北方海路(Се́верный морско́й путь),俄方希望中國一帶一路海路能走這條,紅線為蘇伊士運河

但在 2014 年,烏克蘭危機爆發,俄羅斯因佔領克里米亞飽受歐美經濟和外交制裁,外交政策被迫轉向東方,俄羅斯亟需亞洲國家的市場以及中國在外交議題上的支持,因此不得不對於中國在中亞的干涉進行一些有限度的妥協,這可以說是俄羅斯的戰略無奈。

這時,中國趁勢開始在中亞國家設立運輸物流,發展投資工業,投入大量精力在中亞地區發展中國影響力。2015 年 5 月,俄羅斯和中國領導人簽署了《關於 EAEU 和 SREB 結合的協定》,俄羅斯變相宣布承認中國在中亞經濟主導地位的新現實。實際上,這個協定規範在中亞地區俄羅斯和中國兩個大國的勢力範圍劃分。俄羅斯和中國「默許」的分配是這樣進行的:俄羅斯的影響力範圍將集中在中亞的軍事政治領域並繼續提供安全保障,而中國則專心在經濟項目,此分工持續進行至今。但哈薩克國內民間媒體各界對於中國的戒心非常高,哈薩克政府對中國的每個外交動作都嚴格檢視,因此俄羅斯也慢慢的開始不再擔心中國對於中亞的滲透能力。

不過儘管俄羅斯和中國沒有經過中亞各國的商議就私自協定,但中亞國家仍努力製定屬於自己的獨立外交戰略,以削弱俄羅斯和中國施加的影響力為目標。

俄羅斯和中國分別對哈薩克施加不同程度的影響力。
圖╱報呱製圖

俄羅斯對哈薩克的影響:

俄羅斯之於哈薩克的影響力大部分是軟實力層面。除了國防安全和俄羅斯已經達到 100% 的相互合併外,哈薩克同時擁有獨立國家國協(CIS)裡面最龐大的俄語人口,俄語也是哈薩克的官方用語之一,因此在文化認同方面,哈薩克人和俄羅斯人幾乎沒有什麼明顯的隔閡。

哈薩克目前繼續與俄羅斯保持著堅定的盟友關係,歐亞聯盟也是哈薩克發明的概念,因此在目前,對於俄羅斯和哈薩克來說,使用有利可圖的中國輕工業技術和中國投資不再是一種不可接受的罪惡。哈薩克對於中國的政策一直較為謹慎,因為哈薩克執政高層知道民眾對中國態度消極和敏感。哈薩克任何和中國的外交動作與協議都會被哈薩克國內進行仔細的檢視,哈薩克政府對於俄羅斯明顯較為信任。

中國對哈薩克的影響:

首先要知道的是,中亞國家都不是真正的「民主」國家,因此和中亞國家交往的關鍵往往在於和中亞各國的政治高層,而中國的一帶一路最大的特色在於不要求對象國做出政治變動、更不會影響獨裁勢力,這也是中國在中亞能順利拓展經濟動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話雖如此,今年 9 月初,哈薩克多個城市仍爆發大規模的反中示威遊行,哈薩克日益仰賴和中國的經濟聯繫,民眾以及哈薩克政壇的精英恐懼中國將會併吞哈薩克,失去政治主權。尤其是新疆事件,隨著一些從新疆逃出到哈薩克的哈薩克人或維吾爾人,控訴中國政府的節目和相關影片流出後,在哈薩克引發媒體和民間的眾怒。但反中對於哈薩克來說已經不是新聞,反中情緒的背後還有哈薩克民眾對於中國新疆再教育營的強烈憤怒和不滿。但即便如此,哈薩克總統還是在 9 月 11-12 日訪問了北京,並會見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這是托卡葉夫以國家元首的身份首次訪華,雙方領導人在在會談中強調,應將兩國關係提高到永久的戰略夥伴關係層次。過去六年來,哈薩克首都阿斯塔納與北京之間的高層接觸明顯增加。雙邊已經有數十億美元的投資交易。對於中國而言,哈薩克的自然資源石油、天然氣和礦產尤為重要。為了換取中國的大量投資,哈薩克增加對中國的碳氫化合物出口量,並承諾提供更多的穀物。今天,中國已成為哈薩克繼俄羅斯之後的第二個經濟夥伴,並正在爭取成為第一名。

筆者個人推斷,中國的新疆再教育營事件所引發的哈薩克反中情緒,應不會對哈薩克執政高層的對中戰略產生什麼重大影響,因為哈薩克本身的對中政策就已經很謹慎,完全緊緊貼著經濟兩個字在走。中國對哈薩克的影響力主要著重在促進經濟利益,當然,政治領域是支持經濟項目的一個必要條件。但就如前面所述,中國和西方投資者的最大不同,是對於威權體制並不要求做任何改變,這是中亞這些威權國家領導者最欣賞中國的一點。中國的「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和「利益協同」等用語吸引了中亞的政治高層。

同時要注意的是,中亞居民是俄羅斯低技能勞動力的主要來源。的確,如一些俄羅斯專家所說,移民匯回的資金目前是中亞各國重要的收入來源。但中亞勞工已成為在俄羅斯最受歧視的群體。中亞經濟如果發展起來,他們與俄羅斯雇主之間的政經地位落差就會大大改善,甚至不再需要外出打工。

在今日,哈薩克商界青年族群都對中國較為友善,他們對於中國的看法和哈薩克民間比起來有相當差距,他們認為中國企業和投資在哈薩克的存在是一個積極正面的現象,中國造就了哈薩克經濟蓬勃發展。此外,這些人同時把中國視為可以平衡美國和俄羅斯影響力的其中一個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