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海洋造成的污染以垃圾最是顯而易見,但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也可能對海洋造成嚴重的污染,噪音就是其中一種。
領導「海底兩萬聲」研究計畫(20,000 Sounds under the Sea)的科學家安德雷(Michel Andre)表示,人類在海中的工業活動日漸增加,大大提高了海洋噪音的污染程度,雖然這些噪音多半都是人耳所無法查知。「海底兩萬聲」的研究團隊在長達四年的時間裡,在西班牙塞爾維亞(Seville)和南非開普敦(Cape Town)之間的海域收集聲音資料,錄音時數高達 500 小時,結果顯示海底噪音呈現增長的趨勢,主要的噪音源是商業性船隻、地震及軍事活動。
科學家認為,噪音已經成為擾亂海洋生態系的重大元兇之一,許多海洋物種的生命週期都因為噪音而受到嚴重干擾。許多魚類和無脊椎動物都以聲波來執行重要維生功能,噪音不只影響這些動物產卵孵化,也會導致海洋生物發展遲緩或變形不完全。
研究也顯示,雖然海洋噪音污染嚴重,但南半球的情況明顯較北半球為佳,在澳洲和法屬波里尼西亞之間的廣大南太平洋海域,噪音污染都還沒有達到嚴重危害的程度。
相關網路資源:
「測繪海洋探索行動」網站(The Ocean Mapping Expedition)提供線上即時聽聞,按下互動地圖上的光點就可以聽到該處海底的聲音。
「海底兩萬聲」研究計畫網站提供包括海洋生物在內的多種海底聲音標本。
奈及利亞駐聯合國大使穆罕默德-班德(Tijjani Muhammad-Bande)於 9 月 17 日當選聯合國大會主席(任期一年),廣受各界祝賀,但同一時間,奈及利亞國內卻是風波不斷,曾經參選總統的民主運動份子索沃爾(Omoyole Sowore)被控洗錢和陰謀政變,使奈及利亞舉國陷入震驚。
索沃爾於今年 8 月初被捕,一直羈留至今,如今被控陰謀推翻政府及多起洗錢案,與索沃爾同一立場的民運人士紛紛上網聲援,宣稱索沃爾之所以被捕,不是因為目前受控的罪名,而是因為他抗議政府施政不力、破壞民主。
此外總部設在巴黎的對抗飢餓行動組織(Action Against Hunger)也於上週表示,他們設立在奈及利亞東北部博諾州(Maiduguri, Borno)首府的辦公室被政府勒令關閉,理由是他們的行動「資助恐怖份子」。該組織表示,他們的宗旨和具體行動是在饑饉貧困地區提供安全的飲水、食物和醫藥,並非資助伊斯蘭國博科聖地(Boko Haram),要求奈及利亞政府讓他們繼續救助工作,對當地超過 700 萬人提供人道救援。
參考新聞來源:
2019/09/21 Africanews(剛果非洲新聞台) Nigerians shocked by conspiracy and money laundering charges against activist(民運人士被控陰謀及洗錢,奈及利亞人震驚)
2019/09/20 Africanews(剛果非洲新聞台) Nigeria bans NGO for feeding Boko Haram, Islamic State(奈及利亞禁止援助伊斯蘭國博科聖地)
2019/09/20 Africanews(剛果非洲新聞台) Nigerian elected president of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奈及利亞人當選聯合國大會主席)
為了因應無協議脫歐可能造成的影響,英國政府需要民間企業協助運輸關鍵物資,這個為期 4 年,總金額高達 3 億英鎊的標案吸引了多家陸海空運輸公司參與招標,上週政府公佈最後入圍的 8 家企業名單,丹麥聯合輪船(DFDS)和大英輪船(P&O)都榜上有名。
英國政府表示,若是 10 月 31 日無協議脫歐成真,在接下的數個月內,極有可能發生英吉利海峽兩岸醫藥運輸不足的問題,而這次的標案就是為了確保醫療藥品的供給能在 10 月 31 日脫歐期限前起跑,最後得標的運輸公司為求運輸效率,將必須避開法國加萊-英國多佛(Calais-Dover)、英國敦克爾克-法國布洛涅(Dunkirk and Boulogne)等繁忙的運輸路線,改走樸茨茅夫(Portsmouth)、普里茅斯(Plymouth)、普爾(Poole)、菲力斯杜(Felixstowe)及伊明罕(Immingham)等港口。
上週英國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與歐盟執委會主席榮克(Jean-Claude Juncker)會面過後,宣稱已經向歐盟提出「反映英國想法的機密文件」,至於正式的書面,則將在英國「準備好的時候」提出,「而不是遵循一個人為訂定的期限」。話雖如此,芬蘭總理李納(Antti Rinne)表示,他和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都認為英國必須在 9 月底前提出這份正式的書面,若是英國無法做到,「那就一切都結束了」。
參考新聞來源:
2019/09/20 Sky News(英國天空新聞台) No-deal Brexit vital freight carriers shortlisted(無協議脫歐重要運輸公司入圍名單揭曉)
2019/09/19 BBC(英國國家廣播公司) Brexit: UK shares confidential documents with EU(英國脫歐:英國對歐盟送出機密文件)
上週歐盟執委會公佈數據指出,去年歐盟海關總共截獲數量高達 2 千 7 百萬件的仿冒商品,比前一年多出了 1 萬多件,其中違反智慧財產權的商品市值總額高達 7.4 億歐元。假商品流入歐盟的罪魁禍首是現在極為頻繁的線上交易,而愈來愈多商品以分散小包寄送,更增加海關查緝的困難。
這些被攔截的商品當中以香菸為最大宗,佔總量的 15%,其次為玩具( 14%)、包裝材料(9%)和標籤貼紙等(9%),此外個人保養品、醫藥、家電用品等合計佔了 37%。
歐盟海關表示,偽名牌香菸主要來自柬埔寨,這些仿冒品的菸草品質良莠不齊,更添加吸菸造成的危害。而許多品牌的香菸為了提升香氣和口感,往往有數百種乃至上千種的添加劑,目前歐盟採用一種近紅外線光譜儀來掃描菸品,與已知來源的菸草進行比較後,可在數分鐘內判定菸草的真偽。
菸品之外,違反智慧財產權的偽商品主要來自中國,香港也是大量山寨手錶、手機、飾品的來源地,酒精飲料主要來自北馬其頓共和國,土耳其則是非酒精飲料、香水和或妝品的主要來源地。
參考新聞來源:
2019/09/20 Euronews(歐洲新聞台) EU customs seized €740 million worth of fake goods in 2018(2018 年歐盟海關截獲 7.4 億歐元仿冒商品)
2019/09/19 EU Commission(歐盟執委會新聞稿) Customs Union: Fake and potentially dangerous goods worth nearly €740 million stopped at EU customs in 2018(歐盟海關:2018 年截獲假冒及潛在有害商品總值 7.4 億歐元)
氣候變遷議題廣受關切,各地都有科學家參與罷工抗議,上週科學期刊《自然》公開 1900 – 2018 年超過一世紀的時間裡,世界各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數據,並以動態圖表方便讀者檢閱理解。
二氧化碳是造成溫度升高最主要的溫室氣體,而全球的總體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經從 1900 年的 19.57 億噸增加到 2018 年的 368.31 億噸,其中最大的三個排放來源分別為中國、美國和歐盟,其次為印度和俄羅斯,其他排放量高居前十的國家還有日本、伊朗、沙烏地阿拉伯、南韓和加拿大。
高居全球榜首的中國與其他高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國家有個最大的差異,那就是多年來排放量不減反增。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自 1950 年代以來就高速成長,到 2018 年已經高達全球總排放量的 27%,且沒有減緩的趨勢,此外中國是 2018 年最大煤消耗國,佔全球總量 50.5%,遠遠超過排名第二的印度(12%)。美國在過去 10 年間因為用煤減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隨之減少,不過 2018 年起有漸增趨勢(15%),和當前美國政策有關。歐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佔全球總量的 9%,雖然依舊很高,但自 1990 年迄今,歐盟國的年總體排放量已經減少了 20%。
雖然中國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但以中國的巨大人口攤算之後,人均排放量只有 7 噸,還不到美國 16.6 噸的一半,產油的沙烏地阿拉伯則比美國更高,高達 18.1 噸。
參考新聞來源:
2019/09/19 Nature(自然) Scientists worldwide join strikes for climate change(全球各地科學家參與罷工抗議氣候變遷)
2019/09/18 Nature(自然) The hard truths of climate change — by the numbers(氣候變遷的事實:數字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