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全球暖化,所有國家也將各自的其他議程和承諾搬上 COP28 的舞台。中國是否真的會削減石化燃料,啟人疑竇,不只是因為中國和俄羅斯在地緣政治上所宣稱戰略夥伴關係「無上限」,實際上更是中國跟產油與天然氣大國俄羅斯的緊密的能源夥伴。
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第二大石油消費國。每天俄羅斯向中國出口 200 萬桶石油,占俄羅斯石油出口總量 1/3 以上,而中國是僅次於印度,俄羅斯原油的第二大買家。今(2023)年 10 月中俄雙方貿易量來到俄烏戰爭以來最高點。
《外交家》12 月 5 日刊出一篇題為〈中俄關係如何影響 COP28?〉的文章,當中提到中國一方面需要權衡自身能源安全;另一方面,中國也需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改善自身環境。
在 COP28 召開前幾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拜登會面,同時宣布新一輪雙邊氣候行動,承諾將再生能源產能提高 3 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其中包括眾所矚目的甲烷。
然而,儘管國際社會將注意力集中在中美兩國加強氣候外交與雙邊承諾,俄羅斯和中國之間仍然維持著能源夥伴關係,這個夥伴關係在 10 月的「一帶一路」論壇上又被重申了一次,也為 COP28 取得的進展蒙上一層陰影。
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SEI、Climate Analytics 等主要氣候組織組成的報告顯示,20 個主要石化燃料生產國政府仍計劃在未來幾年增加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開採,如何遵守巴黎協定的承諾和淨零目標?
儘管列出的國家已經推出了綠色倡議,但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在 2030 年之前將全球暖化限制在攝氏 1.5 度,其中包括 COP28 東道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其參與者(包括中國、俄羅斯、美國等) 。
經濟利益與國安常在國家決策中占主導地位,中國更是如此。根據亞洲社會政策中心研究員 Daria Kurushin 在《外交家》分析提到中國兩手策略:
一方面,中國承諾翻轉全球碳排放第一大國的地位;另一方面,試圖確保能源安全,中國也跟俄羅斯簽署新的化石燃料進口協議,以大幅折扣的價格,購買俄羅斯被制裁的煤炭和石油,這不僅是對抗國際社會對俄羅斯施加的壓力,也是抓住機會擺脫嚴重依賴煤炭的中國經濟。
就在兩個月前,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曾說過:「完全淘汰石化燃料是不現實的。」這個官方表態已證明,即便習近平跟拜登在加州會談上宣布野心勃勃的減碳目標,但中國並沒有放棄共同開發俄羅斯油氣田的想法,同時支持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和天然氣公司諾瓦泰克(Novatek)等俄羅斯能源企業與中國國家石油公司建立夥伴關係。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歐洲市場切斷了俄羅斯能源,俄羅斯將天然氣轉賣到亞洲,而中國也正大力投資俄羅斯天然氣出口計畫。
例如,斥資 500 億美元,2019 年開通的西伯利亞力量 1 號管線(Power of Siberia 1 pipeline),目前俄羅斯每年有 40% 原油藉此管道進入到中國,預計到 2030 年將有第二條管線透過蒙古東部連接俄羅斯亞馬爾(Yamal)半島氣田和中國北部。
此外,第三條管線正在建設中,將庫頁島(Sakhalin Island)豐富的天然氣豐富跟中國城市連接起來。俄羅斯計劃未來 30 年透過這條管線每年可以供應 100 億立方公尺天然氣。
這些新承諾是在中國對俄羅斯石化產業已經進行了大量投資的基礎上做出的。
例如俄羅斯最大的石油生產商俄羅斯石油公司把旗下一家聯合採礦企業中 49% 的股份賣給了中國石化。此外,2014 年和 2015 年,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絲路基金分別收購了價值 270 億美元的北極亞馬爾液化天然氣出口設施 20% 和 9% 的股份,逼近該計畫總投資的 1/3。
即便正在擴大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中國依然聲稱它正試圖在逐步淘汰煤炭工業,正前往發展潔淨能源過渡階段。很明顯的,中國的能源戰略與 COP28 欲徹底淘汰石化燃料的主要目標相矛盾,更重要的是,中國還會進一步促進石化燃料出口大國俄羅斯的工業發展。
而且就算中國在 2030 年達到承諾的減碳值並踏上潔淨能源之路,它還可以透過自家企業在俄羅斯的控股和投資來彌補能源損失,又同時繼續保持全球氣候維護者的聲譽。
因此考慮到中國的情況,各方在氣候會議上想要達成共識將會極其複雜。雖然 COP28 可以在潔淨能源轉型和修改多邊氣候承諾方面達成里程碑,但地緣政治格局對能源領域要達成具約束力的協議恐怕是弊大於利。
參考資料連結:
COP28
2023/10/15 Russia-China energy cooperation in focus as Putin visits Xi
2023/12/05 The Diplomat How China-Russia Relations Are Impacting COP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