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錫悅在 5 月 10 日就任韓國第 20 任總統,在國會廣場舉行的就職典禮上,尹錫悅表示會把韓國「重建成以自由民主和市場經濟為基礎,人民能當家作主的國家」。也提到「繁榮、富裕與經濟成長正是自由的擴張。我們社會中的所有成員都必須是自由公民。」並指出「自由民主創造和平,和平守護自由。」
尹錫悅的就職演說提及武漢肺炎的全球大流行危機之後,他說「必須解決這些問題的政治,遇到所謂的民主危機而無法發揮原有的功能。」接著他呼籲「為了克服這個困難,共享普遍價值非常重要。那就是自由。我們必須正確的認識、重新發現自由的價值」。尹錫悅在當天 16 分鐘的就職演說中提到 35 次「自由」。
尹錫悅舉出民主危機最大的原因是「反智主義」,他主張「以多數的力量去壓制對方意見的反智主義會傷害對民主的信任」。尹錫悅認為「在快速的成長過程中讓大多數的人民能找到新的機會,提升社會流動,將可以去除兩極化與對立的根源」。而關於安全保障,則提到「我們不應該追求暫時性迴避戰爭的脆弱和平,而是應該追求永續的和平」。
尹錫悅就職的同時也開啟了「龍山時代」。總統的辦公地點不再是以往的青瓦台,而是轉移到距離 6 公里的龍山地區。尹錫悅當天午夜在龍山的總統府地下的國家危機管理中心接受三軍統帥權的轉移,正式開始了他的職務。
尹錫悅在就職典禮後,簽署了提名韓悳(音同德)洙的國務總理任命同意案,並由總統辦公室提交給國會。當天,也任命了經過朝野同意在人事聽證報告通過的包含經濟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秋慶鎬、國防部李鐘燮在內的 7 位部長(包含國務總理在內,尹錫悅共提名 19 位行政首長,其中國務總理需經過國會同意,總統才能任命)。
12 日,尹錫悅任命了行政安全部長和「美國通」朴振擔任外交部長。
延伸閱讀:以韓美同盟為主軸多角化經營 尹錫悅指名通曉日文的「美國通」朴振任外長
雖然朴振在國會人事聽證會上遭到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的反對而沒有通過人事聽證報告書。不過,尹錫悅儘管還要等國會報告書通過,但某些部會有立即需要處理的問題,所以無法避免要直接進行任命。像是外交部就要準備 21 日在首爾召開的韓美峰會。
隨尹錫悅上台,美國拜登政府強調美韓同盟的重要性也期待加強美韓之間的合作。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在當天的評論當中強調「我們有信心我們和韓國之間的同盟會維持下去,並會一同追求利益和守護價值。」並且也強調「美韓同盟不受任何特定時間誰執政的影響,無論是在美國或是韓國。」普萊斯稱「美韓同盟是印太地區和平、安全與繁榮的核心,為了對抗全球性的挑戰,我們期待美國和韓國持續合作。」
白宮發言人莎琪(Jen Psaki)也表示「(拜登)總統期待和他(尹錫悅總統)有區域安全問題和韓半島去核化相關的對話。」美方率團出席就職典禮的副總統賀錦麗的丈夫任德龍(Douglas Emhoff)和尹錫悅見面時也轉交了拜登總統的書信。
日本在就職典禮這一天,派遣外務大臣林芳正作為首相特使出席,並向尹錫悅提交了岸田首相的書信。官房長官松野博一也在當天著和尹錫悅就任,他表示「國際社會正面臨劃時代的變化,健全的日韓關係在確保區域和平與穩定上是不可或缺的,期待尹錫悅總統的領導能力。」
中國高規格的派遣國家副主席王岐山作為習近平國家主席特別代表,出席了 10 日韓國總統尹錫悅的就職典禮,下午在龍山的總統接待室邀請尹錫悅訪中,「習主席歡迎並邀請總統在雙方方便的時候訪中」。
尹錫悅表示「當選後,習主席送來書信,還直接打祝賀電話給我。真的很高興副主席親自出席就職典禮。我們充分理解中國重視韓中關係。」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 10 日的記者會上表示「中韓互為重要合作夥伴,擁有廣泛共同利益。今年是中韓建交 30 週年。中方願同韓國新政府及各界攜手努力,推動中韓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與時俱進,不斷邁上新台階。」不過中國外交部旗下的智庫「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中韓關係,進入『逆風調整期』」,並且用「韓國的對中政策日本傾向化」來形容中韓關係,他說「日本要在確保美日全面合作的前提下,保持對華關係的穩定,而尹錫悅政府在對華政策上可能會採取相近的立場和做法。」
相關報導:
2022/04/08 尹錫悅代表團訪美展現發展韓美同盟意志 韓團代表:韓國的角色很重要
2022/03/11 韓國政治素人總統尹錫悅將登場:修復日韓關係、強化日美韓安保
參考新聞連結:
2022/05/11 朝鮮日報 尹錫悦大統領が就任演説「繁栄と平和で国民の自由拡大」
2022/05/12 聯合ニュース 韓国の尹大統領 新外相に朴振氏任命
2022/05/11 中央日報 習出席、尹大統領に訪中招待…「両者が都合のいい時期に訪問歓迎」
2022/05/09 Department Press Briefing
2022/05/10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
2022/05/10 中國新聞週刊 王岐山率團赴韓出席尹錫悅總統就職典禮:為何規格超出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