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立陶宛交通及通訊部次長愛格涅(Agnė Vaiciukevičiūtė)率團訪台,跟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只有數日之差,再次激怒北京。另兩個波羅的海國家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跟立陶宛休戚與共,宣布退出退出中國與中東歐16+1框架(原為17+1),讓該俱樂部成員從最初的17個減少到現在只剩14個。 Read More
歐盟已於1月27日就中國經濟脅迫立陶宛一事向世界貿易組織啟動糾紛程序,2月10日並且傳出台灣、日本、加拿大請求加入訴訟的消息。隔日立陶宛便發表聲明指出,中國海關總署宣布暫停立陶宛牛肉、乳製品及啤酒進口申報,其程序上的理由為「欠缺文件」,但立陶宛國家食品與獸醫局表示,迄今未從收到中國方面關於申報文件缺失的任何通知。 Read More
立陶宛因為與台灣互設代表處而遭到中國霸凌,其他歐洲國家如法國、德國、瑞典等均遭波及,已經開始影響到全球產業供應鏈,面對中國一貫以商逼政手法,歐盟的態度也一貫天真,認為將此事提交世界貿易組織,貿易問題就可以在貿易上獲得解決。不過甫於今年元旦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法國表示,將會制止中國以商業利益綁架歐盟,霸凌立陶宛。 Read More
義大利《晚郵報》報導,教廷受到中國施壓的消息。某外交官表示:「中國希望我們斷絕與台灣的關係,承諾要跟我們建交。但我們一直以來的回答都是,北京政府首先必須允許我們在首都〔北京〕設立教廷使節,如此一來我們才能重新檢視我們和台灣政府的關係。既然〔中國〕始終沒有踏出這一步,事情就維持著原樣,而我們希望情況不會變得更糟。」 Read More
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2021 年 8 月 26 日在結束為期兩天的訪問離開越南之前表示,美國不會迴避「艱難的對話」。因此,在跟越南政府的對話中,賀錦麗除了批評中國在南中國海的橫行與幫助越南對抗疫情之外,也提及越南打壓言論自由與異議份子等侵犯人權行為。 Read More
美國《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專欄作家羅金(Josh Rogin)2021 年 6 月 17 日刊登一篇評論,直言美國和西方民主國家不能只是在檯面上制式的批評中國,反而應該要透過實質協助台灣取得疫苗,來阻止中共擴張的野心。以下為該評論的全文翻譯: Read More
正當美國亟欲翻轉國安軸心到太平洋地區,南中國海的局勢卻相形複雜。除了中國單方面宣稱南中國海大部份的主權,同時也和周圍國家引發外交爭端,現在野心勃勃的中國解放軍海軍持續在南中國海,持續讓緊張局勢益加增溫。 Read More
中國新發布的《海警法》於2021年2月1日生效,賦予中國海警局有使用武器的權限,使得中國海警隊被視為是「中國第二海軍」。對此,越南政府呼籲所有國家遵守國際法。而菲律賓外交部1月27日表示,已經向中國政府提出外交抗議。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致電菲律賓外交部長陸辛表示,美國會捍衛菲律賓免遭襲擊。 Read More
德國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兩年任期將在本月底屆滿,德國駐聯合國大使赫斯根(Christoph Heusgen)在最後一次出席安理會議時,向中國提出釋放被羈留的加拿大前外交官康明凱(Michael Kovrig)和商人史佩弗(Michael Spavor)的要求。2018 年年底加拿大逮補華為財務長孟晚舟後,康明凱和史佩弗兩人成為中國報復還眼的犧牲者。 Read More
由美國國務院部分資助,華府智庫史汀生研究中心和美國水資源監測機構地球之眼(Eyes on Earth)主導的湄公河監測系統於 2020 年 12 月 15 日正式啟用,系統將透過遙測(remote sensing)技術和雲層穿越衛星的資料來追蹤中國在湄公河上游 11 座大壩的水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