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蕭茲於上週五(11 月 4 日)率商業代表團訪問中國,行前就引發各界關切甚至批評,迫使蕭茲在《法蘭克福廣訊報》發表文章,交代訪中理由,其中最首要者為確保商貿,此外也並聲明此行會向中方談及人權、新疆維吾爾人以及台灣等艱困的話題。 Read More
上週《政客雜誌》報導引述一條外洩的外交電文指出,比利時外長拉碧(Hadja Lahbib)在一次採訪中提到,中國商船可能改裝成搭載軍事設備的軍艦,採訪過後數日,中國一名駐比利時的外交官便會見比利時外交官,批評拉碧「聽信謠言」,並要求比利時方面撤回此一說法,但為比利時外交部回絕。 Read More
雖然面對來自中國越來越大的壓力,但立陶宛再從貿易僵局中獲得盟友的支持。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2022 年 2 月 9 日飛往澳洲參加立陶宛在澳洲新落成的大使館開幕,也跟澳洲外交部長潘恩(Marise Payne)會面。兩國同時面臨中國的打壓,因此兩國外長的會面格外意義。 Read More
歐盟已於1月27日就中國經濟脅迫立陶宛一事向世界貿易組織啟動糾紛程序,2月10日並且傳出台灣、日本、加拿大請求加入訴訟的消息。隔日立陶宛便發表聲明指出,中國海關總署宣布暫停立陶宛牛肉、乳製品及啤酒進口申報,其程序上的理由為「欠缺文件」,但立陶宛國家食品與獸醫局表示,迄今未從收到中國方面關於申報文件缺失的任何通知。 Read More
負責經濟成長、能源與環境的美國國務次卿費南德茲造訪立陶宛。國務院發表的聲明指出,費南德茲造訪立陶宛的主要目的在於商討美立雙邊經濟合作,並「對立陶宛面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壓力與經濟壓迫表示支持」,在布魯塞爾將與歐盟商討如何應對中國對立陶宛的壓迫,也會商討跨大西洋兩岸的經貿投資。 Read More
澳洲金融評論報近日專訪澳洲貿易部長特漢,他指出,有越來越多國家跟隨澳洲的腳步無懼中國的經濟威脅,讓北京的野心無法得逞。中國針對澳洲產品的封鎖解凍機會也就更加渺茫。他還強調拜登計劃中的「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也廣納澳洲的意見,這也是美國對抗中國經濟實力的關鍵要素。 Read More
立陶宛因為與台灣互設代表處而遭到中國霸凌,其他歐洲國家如法國、德國、瑞典等均遭波及,已經開始影響到全球產業供應鏈,面對中國一貫以商逼政手法,歐盟的態度也一貫天真,認為將此事提交世界貿易組織,貿易問題就可以在貿易上獲得解決。不過甫於今年元旦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法國表示,將會制止中國以商業利益綁架歐盟,霸凌立陶宛。 Read More
自從去年 3 月間立陶宛宣布將在台灣設立貿易辦事處、之後台灣亦宣布將在立陶宛首都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後,立陶宛開始面對中國一連串的恐嚇和貿易報復,中國醜陋嘴臉與鴨霸行徑全世界都看清楚了。為什麼立陶宛突然會和台灣建立起這麼深刻的情誼?請聽主持人阿妙和可樂從台、立的關鍵科技產業來談,為什麼我們足以無畏拒中、抗中? Read More
澳洲的最大貿易國是中國,但中國卻以經濟制裁報復澳洲,而且報復手段還在進行中。不過,受益於能源價格上漲,澳洲的煤礦、天然氣、鐵礦石等礦產與能源淨出口達到3,790億澳幣,比去年還高出690億。2021年1月至9月期間,中國進口了價值1,275.8億美元的澳洲產品,比去年同期增加50%。顯示出中國對澳洲經濟制裁並沒有效果。 Read More
週五(12 月 17 日)路透社獨家披露一條消息,德國運輸製造大廠馬牌集團(Continental)受到來自中國的壓力,促其停止使用立陶宛製造的汽車組件,這是立陶宛與台灣深化關係後北京的又一報復行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