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地區

討論中國、朝鮮問題 日本首相菅義偉預計4月9日訪美會拜登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加藤勝信 2021 年 3 月 12 日宣布,日本首相菅義偉預計 4 月 9 日前往華盛頓拜訪美國總統拜登,目前菅義偉與隨行人員已經完成武漢肺炎疫苗接種。菅義偉將是自拜登上任以來首位面會的外國領袖,雙方預計會討論中國、印太區域、朝鮮半島、疫情、氣候變遷等議題。 Read More

4 years ago

美日印澳四國元首會議 議程廣泛暗指中國

美澳印日四國領導人會議將於今日(3 月 13 日)以視訊方式舉行。這是四國首度有領導人階層的會議。印太四國之間的合作至少可以回溯到 2004 年的印度洋大地震引發的南亞大海嘯,當時四國協作合力救災,獲得良好成果,如今四國則希望延續這個模式,結合價值相近的國家,組成一個穩固的區域集團。 Read More

4 years ago

劍指中國 美國印太司令部籲國會增加270億美元預算

為了對抗印度太平洋地區的中國威脅,美軍 2021 年 3 月 1 日向美國國會提出報告,呼籲在 2022 年至 2027 年之間增加大約 270 億美元的支出,以佈建新的精準打擊系統、空中飛彈防禦系統以及其他軍事能力等一系列常規威懾武器,並計劃加強跟印太地區盟國的軍民合作。 Read More

4 years ago

智庫:印太局勢導致全球軍備居高不下

倫敦智庫國際戰略研究中心(IISS)新發表的《2021 年軍事平衡報告》(The Military Balance 2021)顯示,儘管武漢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對各國國防都造成衝擊,區域強權競相提高防禦軍備卻使全球軍事支出高漲。分析家認為,軍事支出居高不下的主因在於印太地區局勢短期內沒有緩和的跡象。 Read More

4 years ago

脫歐後的英國:申請進CPTPP、將派航母至印太、欲入四方安全對話

脫歐後的英國在 2 月 1 日正式遞件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2021 年內派遣伊麗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打擊群至東亞地區推進國防合作。考慮預訂在今年上半年訪問印度時的高峰會上針對參加 「四方安全對話」。 Read More

4 years ago

針對中國?美國安顧問: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對話是印太地區戰略核心

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2021年1月29日表示,由美國、日本、澳洲和印度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將會是美國印度太平洋地區戰略的關鍵,以因應中國崛起。同天,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致電印度談及四方安全對話,同時也和巴基斯坦討論了反恐和阿富汗和平進程議題。 Read More

4 years ago

【拜登時代台美關係展望04】王定宇:亞洲經貿衝突關鍵在「習近平計畫」

今(30)日於集思台大會議中心柏拉圖廳舉辦「拜登時代下的台美關係展望」座談會,社團法人台灣安保協會主辦,財團法人現代文化基金會與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協辦。共有兩場座談會,第二場座談會,由財團法人台灣安保協會理事長陳重光主持,立法委員王定宇、青平台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宋承恩與前台灣人公共事務會 FAPA 辦公室主任主講,其中,王定宇強調,亞洲經貿衝突關鍵在「習近平計畫」。 Read More

4 years ago

【拜登時代台美關係展望01】賴怡忠:拜登不是歐巴馬2.0 台灣要強化與美國國會合作立法

今(30)日由台灣安保協會主辦、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協辦的「拜登時代下的台美關係展望」座談會,會中邀集前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現任陽明大學副校長司徒文(William A. Stanton)、台灣智庫執行委員賴怡忠、媒體評論員汪浩、宋承恩、立法委員王定宇,以及學者專家李明峻、林彥宏和林仁惠等。賴怡忠強調,從目前拜登團隊的人事任命與作為來看,拜登不會是「歐巴馬 2.0」,但台灣需要更強化與美國國會之間的合作。 Read More

4 years ago

【拜登時代台美關係展望】前美外交官司徒文寄厚望

今(30)日由台灣安保協會主辦、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協辦的「拜登時代下的台美關係展望」座談會,會中邀集前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現任陽明大學副校長司徒文(William A. Stanton)、台灣智庫執行委員賴怡忠、媒體評論員汪浩、宋承恩、立法委員王定宇,以及學者專家李明峻、林彥宏、林仁惠和謝若蘭等。 Read More

4 years ago

連環 call 日本再三向拜登政府確認日美同盟構想

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在1月24日與美國拜登新政府就任國防部部長的奧斯汀(Lloyd Austin)進行電話會議。27日日本外務大臣與美國國務卿。28日日本首相與美國總統。雙方反對中國單方面嘗試改變東海、南中國海現狀,再次確認了釣魚台列嶼(日稱尖閣諸島)是美國對日本負有防衛義務的美日安保條約第5條的適用對象。 Read More

4 yea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