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外交關係協會」(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ECFR)發表《Moving closer: European views of the Indo-Pacific》的研究報告,指出歐盟宜盡快擬定務實的印太戰略,提高自身在印太區域的能見度,避免遭到邊緣化的下場。 Read More
美中對抗的態勢自從美國前任總統川普開始奠定基礎,台灣也在這股浪潮中,成為美中交鋒的一顆亮眼之星。近日,據美國《金融時報》報導,表示美國有考慮讓台灣駐美代表處正名「台灣」,這是台灣外交局勢的突破,不過,中國外交部與國台辦昨(13)日紛紛表示不滿,仍老調重彈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Read More
中國2021年9月1日生效海上交通安全法修正案,要求船隻在進入中國所聲稱的領海前要通知中方,並提供船號、位置、預計抵達時間和下一停靠港。菲律賓國防部長羅倫沙納8日表示,菲律賓會無視中國的新海事法。此外,菲律賓外交部長陸辛10日也跟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華盛頓會面,雙方深入討論兩國共同防禦的軍事同盟關係。 Read More
因應中國威脅逐漸加劇的情勢發展,美國、日本、與台灣三方近期均有若干相對應的措施,而這些反應有些是單邊的,有些是雙邊的,有些則是三邊的。北京的因素會是美日台三方進行軍事合作的最大考量。但在中國持續提升軍事壓力下,美日台走向軍事合作難道不是自然與合理的發展? Read More
今年 7 月立陶宛與台灣公佈將互設辦事處的消息後,中國便以貿易作為懲罰立陶宛的手段,此舉除了招來美國國務院的批評,也激起歐洲國家不少國會議員的反感,紛紛發聲表示支持台灣和立陶宛的正常往來,此外批評中國貿易報復的聲音也見諸歐美媒體。 Read More
立陶宛同意設立台灣代表處之後,中國不斷加強對立陶宛的打壓,包含中斷進口立陶宛食品、停止出口經貿原料、並打算中斷雙方的鐵路直達車,藉此威逼立陶宛不再與台灣來往。歐洲議會暨歐丶美丶英等總計 13 國國會、14 位外交委員會主席,於昨(27)日發表聯合聲明,聲援立陶宛與我方發展實質關係,並譴責中國以政治、外交及經濟等手段施壓立陶宛。 Read More
外交部長吳釗燮宣布將以「台灣」名義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設立代表處,引發中國大動作反彈,於三日後召回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陶宛相應召回大使。各自召回大使其實就是互相驅逐大使的委婉表達,實務上具有等同效果,嚴重程度僅次於斷交和外交降級。換言之,中國對立陶宛施加極大的政治壓力。 Read More
8 月 15 日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無血投降,塔利班(神學士)進城後宣布未來將成立「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此事引發國際熱議,台灣社會對此事件也在網路上進行討論,討論台灣應該怎麼辦?昨(16)日,中廣董事長趙少康就在臉書表示,未來台灣若像阿富汗兵臨城下那一日,蔡英文要戰還是逃?此話一出,引發在網路上的討論,民進黨於今(17)日表示,趙少康應比較1949年國共內戰後的國民黨。 Read More
針對中國告知澳洲只有滿足中國條件才會重啟對話,澳洲外交部長潘恩(Marise Payne)2021 年 8 月 5 日表示,澳洲不會為了要重啟跟中國的談判而改變政策。另一方面,澳洲前總理艾波特(Tony Abbott)認為,中國一直在利用西方的善意,因此他呼籲澳洲應該跟印度盡快達成貿易協議,讓民主國家遠離中國。 Read More
國際期刊Science雜誌專文報導,有超過100位諾貝爾獎得主聯名發表聲明,抗議中國試圖在今年4月間插手干預諾貝爾獎峰會。該聲明指控中國駐美國華盛頓DC大使館在今年3月要求主辦單位將兩位預定講者——達賴喇嘛尊者和李遠哲博士的演講取消。針對這三次的要求,NAS 的回答都是果決的「不」,三度拒絕中國的無理要求。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