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避免通訊基礎設施遭破壞而導致全面斷網,台灣向歐洲尋求協助。」上週《Politico》如此報導,稱「台灣的部長們」造訪歐洲尋求協助,以對抗中國的威脅。此外,立陶宛在主持北約峰會期間公布其新的亞洲戰略,顯示立陶宛不顧來自中國的強大壓力,決心與台灣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Read More
歐盟已於1月27日就中國經濟脅迫立陶宛一事向世界貿易組織啟動糾紛程序,2月10日並且傳出台灣、日本、加拿大請求加入訴訟的消息。隔日立陶宛便發表聲明指出,中國海關總署宣布暫停立陶宛牛肉、乳製品及啤酒進口申報,其程序上的理由為「欠缺文件」,但立陶宛國家食品與獸醫局表示,迄今未從收到中國方面關於申報文件缺失的任何通知。 Read More
立陶宛因為與台灣互設代表處而遭到中國霸凌,其他歐洲國家如法國、德國、瑞典等均遭波及,已經開始影響到全球產業供應鏈,面對中國一貫以商逼政手法,歐盟的態度也一貫天真,認為將此事提交世界貿易組織,貿易問題就可以在貿易上獲得解決。不過甫於今年元旦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法國表示,將會制止中國以商業利益綁架歐盟,霸凌立陶宛。 Read More
自從去年 3 月間立陶宛宣布將在台灣設立貿易辦事處、之後台灣亦宣布將在立陶宛首都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後,立陶宛開始面對中國一連串的恐嚇和貿易報復,中國醜陋嘴臉與鴨霸行徑全世界都看清楚了。為什麼立陶宛突然會和台灣建立起這麼深刻的情誼?請聽主持人阿妙和可樂從台、立的關鍵科技產業來談,為什麼我們足以無畏拒中、抗中? Read More
立陶宛前總統阿達姆庫斯於12月31日接受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公司訪問,他批評政府當初不應允許台灣設立代表處,立陶宛因此而和中國發生齟齬,乃至於蒙受巨大的損失。數日後,現任總統瑙塞達也表達相同的意見,並說政府決策之前沒有徵詢過他的意見。他強調,允許台灣設立代表處本身不是問題,問題在於允許台灣使用台灣之名。 Read More
週五(12 月 17 日)路透社獨家披露一條消息,德國運輸製造大廠馬牌集團(Continental)受到來自中國的壓力,促其停止使用立陶宛製造的汽車組件,這是立陶宛與台灣深化關係後北京的又一報復行動。 Read More
自中國2021年11月21日不滿立陶宛讓台灣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而將兩國外交關係降為「代辦級」後,12月15日立陶宛外交部宣布,基於「人身安全」顧慮,決定召回駐中國臨時代辦契雅佩涅。同時,立陶宛駐中國大使館的19名外交人員全數撤出,將改以遠距方式在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運作,兩國關係瀕臨決裂邊緣。 Read More
2021 年開放國會論壇將於 12 月 2、3日登場,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主席馬爾德基斯率領的國會議員團今天清晨抵台,他預期,這趟旅程會再為立陶宛與台灣帶來更進一步的了解。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