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報呱台灣

本土政權的終結或延續3》蔡政府改革未竟 轉型正義沒有保守空間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與台灣安保協會於今(13)日舉辦「本土政權的終結或延續」論壇,邀請台北市議員苗博雅、政大法律系副教授林佳和及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陳俐甫回到內政層面,探討本土政權在完全執政期間,有哪些未竟之改革。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與台灣安保協會於今(13)日舉辦「本土政權的終結或延續」論壇,邀請台北市議員苗博雅、政大法律系副教授林佳和及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陳俐甫探討未竟之改革。/圖:台灣獨立聯盟提供

▌轉型正義面臨挫敗 陳俐甫:台灣沒有不區分敵我的空間

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陳俐甫直言,促轉會解散後,威權象徵卻依然存在,代表民進黨這 7 年來轉型正義工作是挫敗的 —— 不過並非沒有收穫,例如針對國民黨黨產的轉型正義就很有成效。

陳俐甫認為,轉型正義是「價值」問題而非數量問題,而價值的鬥爭無法妥協,需要堅守底線,然而政治的藝術卻是妥協,無形之中妥協掉許多價值。以拆除威權象徵為例,拆除威權象徵時間、順序可以妥協,但不能夠讓他留著,這是價值問題。

陳俐甫表示,轉型正義是跟時間賽跑的工程,若受害者不能在生前恢復正義,僅針對他的後代子孫進行平反,無法帶來真正的安慰,很容易淪為政治表演。他認為,轉型正義分為兩種,一種是「社會的正義」,另一種則是「當事人的正義」,當事人的正義不能夠為社會集體的正義而輕易犧牲。

陳俐甫指出,促轉會熄燈後,行政院改以轉型正義會報推動《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立法。然而不是立法就有效果,若機關本身的轉型正義沒有達成,一旦本土政權離開後,這些機關還是會重新助紂為虐。以太陽花運動為例,當時少數惡警會毆打學生,就是因為警務機關並沒有經歷轉型正義,依舊把自己視為政權的「工具」,很輕易的就轉向對付人民。

陳俐甫也批評,台灣社會太過「功利主義」,凡事傾向以商業、市場考量出發,而非站在人權、正義角度出發。以語言政策為例,雖然現在有《國家語言發展法》,還是有許多場合會以「方便」為藉口,要求不能使用台語、客語發言。若所有事情都以物質主義的利益為唯一考量,台灣將會成為富而霸道的社會,放任強凌弱的思維。

陳俐甫分析,台灣社會目前面臨兩個主要挑戰。首先是國際主義的挑戰,許多人訴求經濟全球化、打入國際市場,但由於台灣還不是一個正常的國家,國際主義容易產生拉鋸作用,讓台灣國民找不到理由留在台灣、愛台灣,甚至容易被別國收買,這種認同問題在軍隊尤其重要,卻沒有看到政府在這方面做出努力。

陳俐甫認為,第二個挑戰則是來自中國封建主義。中國霸權利用所謂「中華民族」,試圖以血緣、父家長觀念,將台灣納入其中,而這種中國封建文化將會制約台灣的現代化發展。面對此種文化、意識型態的壓制,台灣政府卻沒有積極抵抗,法律條文上還是寫著大陸地區與台灣地區,難以釐清中國到底是台灣的另外一區,還是另外一國,甚至是敵國。

陳俐甫最後強調,台灣並沒有不區分敵我的空間,照常過日子、什麼都不做就能收穫自由與和平,只是一種夢幻的想像而已。

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陳俐甫直言,促轉會解散後,威權象徵卻依然存在,代表民進黨這 7 年來轉型正義工作是挫敗的。/圖: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提供

▌蔡政府社會政策表現疲弱 林佳和:不可忽視民生可能對民主造成的威脅

政大法律系副教授林佳和表示,千萬不能忽略經濟、民生可能對民主造成的威脅,因為民族主義、國家安全、民主體制等概念,往往無法說服那些過得不好的人。

林佳和指出,從數據上來看,台灣似乎是貧富差距沒有那麼懸殊的國家,最富者的財富大約是最貧者的 6 倍,過去 20 年來都沒有太大的變動。判斷年分配公平程度的「吉尼係數」也有相似的特徵,過去 20 年來皆穩定維持在 0.35 左右。(吉尼係數靠近 0 社會越公平、靠近 1 越不公平)

林佳和提醒,這些數值持平發展,顯示出蔡政府雖然在經濟、外貿表現亮眼,卻沒有明顯改善貧富差距,而這些民生指標往往會反映在地方選舉上,如 2018 年與 2022 年的挫敗

林佳和也從「主觀階級意識」分析,蔡總統執政期間,認為自己是「中下階層」的人雖沒有馬政府時代高,卻逐年升高,這是一種警訊,顯示蔡政府在內政方面受到「新自由主義」牽引,大規模減稅、國家能力減弱,無法有效管制企業,導致股市、房地產等非生產性事業膨脹,使所得分配惡化

林佳和說明,從 GDP 數值更能看出台灣所得分配不均。過去 40 年來,雖然台灣總體經濟表現越來越好,勞工對 GDP 的貢獻(勞方所得)卻逐年下降,代表錢都被資方拿去了,台灣不是「藏富於民」而是「藏於富民」。除此之外,台灣受雇人員的報酬也越來越低。

林佳和指出,台灣也有許多社福制度面臨危機,例如勞工保險即將破產,必須採取革命性的改變。然而台灣的「稅負」約 13%,幾乎是工業國家排名殿後,北歐社會福利國家,如丹麥的稅負甚至接近 50 %,將近一半,若想國家落實社會福利政策,不能不思考稅負的問題。

林佳和表示,青年失業問題也須面對,台灣青年失業率相較國人平均失業率超過 3.2 倍是世界第二嚴重和所有 OECD 國家(全球有 38 個市場經濟體的成員國)相比也只有台灣人學歷越高、失業率越高,長期失業者中最高比例的是大專畢業生

林佳和評價,必須承認,蔡英文執政期間社會政策領域黯淡雖然比馬英九政府更加重視相關問題,卻沒有突破性的舉措。他認為,如果我們在乎多數庶民的生活,也在乎民主的鞏固,內政問題應該得到更大的重視。

政大法律系副教授林佳和表示,千萬不能忽略經濟、民生可能對民主造成的威脅。/圖: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提供

▌以升級型論述進行社會溝通 苗博雅:執政黨需秉持誠懇態度自揭不足

台北市議員苗博雅表示,自己在基層議會服務,接觸到橫跨世代、階級的廣泛民意,發現台灣社會的普遍現象是「大家都活在同溫層中」,不知道同溫層外的他人如何看待世界。而這也解釋了為何政府亮眼的執政成績,會與基層民眾的實際感受產生落差。

苗博雅指出,從解嚴至今的 35 年間,台灣的政治改革始終是「重政治輕社會」。總統直選、廢除國民大會、國會席次減半等等政治制度的改革,確實拓展了許多非國民黨的改革力量,也讓台灣的國家認同逐漸固定。

苗博雅認為,即便「台灣認同」已逐漸成為主流,不同世代民眾對社會政策的看法卻仍有極大分歧。以全民健保為例,即便有社會上有許多人稱讚健保體系,詢問年輕醫護人員卻會認為這是在「壓榨醫護」。

苗博雅分析,現今許多年輕世代的國家認同是明確的,他們認同台灣、拒絕跟中國統一,但同時也對民進黨政府 7 年來的執政有所不滿,甚至渴望用選票來表達強烈意見。

苗博雅觀察,年輕人對柯文哲的支持不是出於他紮實的社會政策,而是出自於對藍綠的厭棄。若民進黨想要重新召喚年輕世代,需要與年輕人重新建立信任的連結,拿出具體的政策,說服年輕人民進黨的理念是一貫的、作為是一致的、改革是向前進的。 

至於該怎麼建立信任,苗博雅認為有兩個做法。首先,民進黨的執政應該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容納同陣營中的進步主張與批判建議。例如 2018 大選挫敗後,民進黨政府對轉型正義的推動趨向保守,聽不見同陣營內部要求積極推動轉型正義的聲音,這種現象容易使外界質疑民進黨改變初衷,出現信賴危機。

苗博雅也提醒,若瘋狂的的為自己辯護,會與人民的真實感受產生斷裂。民進黨在未來八個月的選戰中,應該採用「升級型論述」與選民進行溝通,告訴民眾執政期間有哪部分做得好、哪部分做得還不夠,也要承諾選民,若未來還有執政機會,做不好的部分將如何解決。

苗博雅相信,多數的中間選民、年輕人,其實都擁有相當的國家認同、都希望台灣變好,沒有人故意要來用選票來搗亂,也因此對政府的期待很高。要與這樣子的選民來對話,執政黨必須秉持著誠懇且務實的精神,告訴大家說有哪裡做得還不夠好,在這樣密集的社會溝通下,必然能找回出現斷裂、隔閡的社會力。

台北市議員苗博雅表示,民進黨應該採用「升級型論述」,誠懇告訴民眾執政期間有哪些不足。/圖: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提供

延伸閱讀:
本土政權的終結或延續1》2024總統大選 做台灣人還是中國人?
本土政權的終結或延續2》台海安全國際化 多邊建制護台灣安全
本土政權的終結或延續4》台灣國防困境 抵抗意志之重要性
本土政權的終結或延續5》深度提問犀利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