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報呱世界歐非

德國經濟部長訪中 歐中電動車關稅開啟磋商

週五(6 月 21 日)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哈柏克(Robert Habeck)抵達中國,展開訪問行程,這是歐盟宣布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高額關稅後,首次有歐盟成員國高級官員訪問中國。

中國在哈柏克抵達之前就提出公開警告:中國與歐盟之間就電動車的摩擦不斷升級,可能引發貿易戰爭。

歐盟課徵中國電動車臨時關稅 最高可達 38.1%

歐盟將於 7 月 4 日對進口中國電動車徵收最高可達 38.1% 的臨時關稅,調查將持續到 11 月 2 日,屆時可能會徵收最終關稅,通常為期五年。

即使如此,歐盟都還要辯稱這不是「懲罰性關稅」,而是「矯正」中國提供給企業的不當優勢。相較美國日前課徵 100% 關稅,許多人對歐盟關稅效果是否抑制中國傾銷,都表示懷疑,有專家甚至提到至少必須超過 50%,才能達到效果。

歐盟這次的臨時關稅,甚至未來最後關稅的決定,都涉及到歐盟個別會員國與中國貿易的關係,也形成歐盟會員國的政治角力。尤其目前在中國製造電動車的德國與法國。

哈柏克:中國透過國家補貼增加企業出口優勢

哈柏克表示,關稅於 11 月全面生效之前,歐盟和中國之間還有時間就此對話,他相信開放市場,但市場需要公平的競爭環境,中國透過國家補貼以增加企業的出口優勢,這樣的做法是無法接受的。

前情提要:反傾銷反補貼!歐盟加徵中國電動車關稅

哈柏克並且強調,歐盟要加徵的關稅並非「懲罰性關稅」。他說美國、巴西、土耳其等國家已經採取懲罰性關稅措施,但歐盟「做法有所不同」,歐盟花了九個月來審查中國是否從補貼中獲得不公平利益,依據這審查而生的任何反補貼關稅措施都不是懲罰,其目的在於矯正中國給予中國企業的優勢。

中國辯稱:競爭所形成技術、市場與產業供應鏈優勢

與哈柏克會談的中國國發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否認中國電動車受補貼而佔有不公平的優勢。

他說中國新能源產業是在激烈的競爭中形成技術、市場和產業供應鏈的優勢,這個產業的成長「是競爭的結果,而不是補貼,更不是不公平競爭的結果」。

他還告訴哈貝克,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將損害雙方利益,他希望德國能在歐盟發揮領導影響力,「做正確的事情」。

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哈柏克(Robert Habeck)訪中(圖/中國商務部 X)

德國想跟中國深化綠色轉型合作?

歐中貿易緊張是哈柏克此次訪中的關鍵議題,但會面的標是要深化兩個工業國家之間的綠色轉型合作。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今年 6 月發表的報告,中國在 2023 年新增再生能源裝置容量近 350 吉瓦 (GW),超過全球總量的一半,如果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保持這一速度,今年可能會超過 2030 年的目標。

哈柏克讚揚中國再生能源的發展,但他也指出,除了再生能源的擴張,更重要的是二氧化碳的整體排放量。到 2023 年為止,煤炭仍佔中國電力供應的近 60%,中國、印度、印尼的煤炭消耗量佔全球燃煤總量的近 75%,因為各國政府往往將能源安全、可用性和成本置於碳排放量之上。

中國以安全為由 繼續興建燃煤電廠

鄭柵潔表示,中國正在興建燃煤電廠作為安全措施,哈柏克則說,「我仍然相信,如果考慮到可再生能源在系統中的影響,不見得要採取大規模擴張煤電的方式」。

哈柏克與鄭柵潔會面過後,又與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會面。哈柏克表示,歐中之間有迴旋餘地,他希望這個空間能被善用。

週六晚間王文濤與負責貿易政策的歐盟執委杜姆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視訊通話,雙方同意就電動車補貼及關稅問題啟動磋商。

殺不死你的 終將使你更強大?

中國電動車產業自然關切對於雙方談判是否成功。上汽集團研究總院總設計師邵景峰在微博上公布滑板、帽衫、運動鞋、杯子、雨傘、乒乓球拍等產品的圖片,顏色以黃、黑為主,並印有歐盟徽章和數字 38.1,亦即歐盟將對中國電動車加徵的關稅,並引用哲學家尼采的話:「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將使你更強大!!讓我們記住 38.1」

不過,美國對中國電動車課徵 100%,目前尚未看到相關設計。只是,轉換尼采思想為勵志式的雞湯語錄是否有用?因為,殺不死你的,也可能讓你生不如死。

上汽集團研究總院總設計師邵景峰在微博設計商品顏色以黃、黑為主,並印有歐盟徽章和數字 38.1諷刺歐盟對中國電動車關稅(圖/邵景峰微博)

參考新聞來源:
2024/06/22    Reuters(路透社)    EU tariffs on China not a ‘punishment’, says German economy minister
2024/06/22    Reuters(路透社)    EU and China set for talks on planned electric vehicle tariffs
2024/06/22    Politico EU(政客雜誌歐洲版)    China, EU agree to start consultations on electric-vehicle subsi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