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侵略,瑞典就已經進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最嚴峻的國家安全考驗。俄國口中的「特別軍事行動」,已經證明了這個瑞典旁邊的獨裁政權有強烈的可能會冒著極高風險,來在武力和政治上改變歐洲諸國的版圖。瑞典已經清楚的認識到俄國的威脅,在 2022 年末宣示要將軍事預算盡快提高到國內生產毛額(GDP)的百分之二,並且要讓國會與政府共同組成的國防委員會對未來五年的國防改革方向提出政策建議,盡快完成面對俄國威脅的準備。
其實瑞典的準備並不是從去年的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之後才開始,而是早在 2014 年時,瑞典就已經從克里米亞事件中認識到俄國的野心,而開始讓整體的瑞典社會都為最壞的戰爭狀態做準備。
2015 年之後,本就已經是歐陸國家中軍事化典範的瑞典,更重新把冷戰結束後消失的「整體防衛」概念引入國防規劃。冷戰結束後,瑞典就沒有在系統性的準備戰爭,民防體系的相關預算也減少,但隨著俄國的威脅增加,瑞典勢必會帶回整體防衛,並同時面臨準備當前社會面對戰爭韌性的挑戰。
以「韌性」為核心的整體防衛概念.守護人民的食衣住行
在 2017 年末,瑞典國會與政府共同組成的國防委員會對未來 2021 年到 2025 年的國防需求對瑞典國防部提出了政策建議,並在其中把「韌性」作為瑞典整體防衛的核心。
韌性從何而來?整體的韌性代表並不是只有國防部要面對戰爭,而是整體社會都必須要面對戰爭風險。如今的瑞典如同大多數的已開發國家一樣,雖然擁有即時且便利的運輸、能源、網路與數位化的生活方式,但上述的社會功能在面臨戰爭時都是十分脆弱且不堪一擊的。為此該報告建議,瑞典最重要的整體防衛概念是必須要能夠在戰時有效動員整體社會,以便在重大災害與戰爭的衝擊下社會與政府的各部門仍舊能發揮其作用。
瑞典國防委員會清楚地認識到,當瑞典面臨戰爭的威脅時,國際社群與鄰國很可能會需要相對長時間才有辦法妥善的回應與提供援助,為此瑞典必須要能夠在國際援助到來之前擁有防衛能力與維持一定的社會機能。
為何瑞典難以加入北約?
自從瑞典申請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以後,已經過了九個月。而如今瑞典想要加入北約的希望則因為土耳其的阻饒而顯得更加渺茫。瑞典可能無法如期加入北約,而土耳其又因兩國不肯在恐怖分子議題上合作、履行反恐承諾而拒絕讓兩國加入北約、特別是瑞典加入。由於兩國的防衛合作甚深、若只有芬蘭加入則瑞典沒有加入,則北歐諸國未來和北約的合作、後勤將會更複雜。
瑞典國防委員會具體建議;瑞典的整體防衛計畫必須要能夠在受攻擊的戰爭狀態下,至少維持三個月的社會機能,而民防與後備動員體系也應該要在一個星期內發揮功能。
瑞典國防委員會也提到,除了在制度上準備政府的抵抗韌性,瑞典也必須要訓練並提供相關資訊,來讓任何一個瑞典國民能夠在沒有政府介入的情況下獨立生存一周。而作為社會福利國家的瑞典,也同時強調對於無法獨立照護自己的國民,政府應該要予以統計,並且在戰爭時期為他們提供應有的幫助,可說是把即便在戰時也要堅守自己社會福利國家的立場。
瑞典把整體防衛計畫的核心設定為全體國民參與防衛的意志。因此,必須要為國民做好準備,來讓他們預備好在戰爭或是重大災害發生時一定會面臨的心理衝擊,為此瑞典也在討論應該成立新的部會來負責發展與準備國民面對戰爭的心理韌性與精神上的防衛機制,例如在戰前就積極負責對抗假訊息、以及在戰爭發生時負責公共資訊與政府宣導的傳播。中央行政體系與民選官員更要在戰爭時期捍衛法治、守護民主與開放社會的基礎。地方政府也也應該積極促成地方企業與民間團體能夠在急難時刻發揮作用。
瑞典現在高度專業化與分工的醫療體系,就如同大部分的現代國家一樣完全是為了和平時期而預備的。但是為了準備戰爭時期會發生的大量傷亡,瑞典醫療體系正在提前預備好被侵略時可能瞬間湧現的大量傷患,透過演習來最大幅度的提高每一個瑞典國民的生還機率。
而瑞典的整體防衛規劃中,保存經濟實力也很重要。瑞典認為有戰略意義的企業應該要提前被盤點,並提前規劃戰爭時期的戰略角色。而戰爭時期也應該要提供給國民一定程度的經濟規劃能力,所以必須要讓轉帳、提錢的功能在戰爭時期也能夠維持,以讓國民的注意力能夠專注在防衛任務上,而不至於因為失去經濟能力喪失抵抗信心。
而瑞典也清楚地認識到民防的韌性和傳統軍事防衛一盎重要,為此瑞典政府也在 2023 的改革計畫中強調要提高瑞典面對緊急災害和民防體系的相關預算,從 2021年的新台幣 30 億,逐步提高到 2025 年的 130 億元。
而整體防衛系統如果給每一個國民都賦予了責任,也理應照顧的每一個國民的生命安全。因此,國民維持生命的基礎所需如食物、水、能源與醫療用品都應該要提前儲存,也當提前準備資源不足時的各項物資如何配給。為此政府也授權經濟部和貿易部門在 2021 年到 2025 年之間要合作盤點瑞典各項物資的存量。
台灣糧食存量安全嗎?
台灣並非沒有注意到糧食存量的問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台灣所用的黃豆玉米至少要確保6個月的儲存量,才能支應國人 10 個月至 1 年的糧食無缺。至於豬肉、雞肉、水產品等食材也至少有 3 個月以上的用量,根莖類蔬菜儲量未來將從目前 4 個月存量延長為 10 個月,明年將再調整為 12 個月。
瑞典的未來與台灣的課題
要強化嚇阻力,瑞典必須要增加在北海地區的存在感,也要預備好在可能無法加入北約的情況下,仍舊強化接收和照顧同盟國軍隊的可能性,瑞典必須要打破自己多年來作為中立國的傳統並且加入北約,以提高俄國侵略瑞典的成本。就算俄國未來很可能會發生政權變動的情況,但也無法代表俄國侵略瑞典的可能性下降,反之瑞典國防必須要為軍事報復與俄國社會已經出現的復仇主義(Military revanchism)而提高警覺。
過去北極圈的鄰近國家如挪威、丹麥、加拿大、美國與俄國在北極圈採取的合作立場也預期即將發生變化。俄國很可能會重新加強北極圈的軍事力量,也可能會因為未來芬蘭加入北約組織,而導致北約會員和俄國最重要的北方艦隊(Краснознаменный Северный флот)發生衝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不管採取敵對態勢的俄國要對北極圈的航道與尚待開採的資源採取甚麼行動,瑞典國防軍都必須做好準備。
台灣可從瑞典學習到的經驗是甚麼?
第一,是國防終究要守護的是人民的生活,一旦人民的生活品質被摧毀,我們將很難預期抵抗意志能夠持續多久。即便現在烏克蘭人願意在沒水、沒電的寒冬下持續作戰,但我們應該要引此為誡,讓能夠維持人民基本生活的各項社會機能保有面對災害與戰爭的韌性。特別是對於在戰爭中可能更難以被照顧到的弱勢個體應投注額外資源進行保障。
第二是對於國防改革不應只在國安層峰處理,也應在國會與民主機制內處理來達成社會溝通的目的。相比起台灣政軍體系高層的不協調與立法院面對國防議題常見的關說、不專業質詢;台灣亟需如瑞典一樣以民主體制內制度化方式提出公開的改革主張,增加國防改革的正當性,才有辦法說服台灣一般民眾對於防衛台灣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