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雨蒼】從火山布雷系統謠言來看國民黨如何造謠 by 林 雨蒼2023-01-302023-01-30 在 2022 年尾的時候,一則美國出售火山布雷系統的文章引發了中國國防部的回應。緊接在後,從親中的紅媒中天新聞,到國民黨的政治人物,不斷接力批評這個布雷系統。但歸納國民黨的論述,就能發現,其實這些論述有不少漏洞。這些論述的問題大致分為四個層面:混淆定義、錯誤推論、錯置因果關係、渲染情緒。透過這四大方向的問題,他們試圖讓錯誤的結論深植於人心。
【邱萬興】馬英九偷拍事件&珍貴現場照片 by 邱 萬興2023-01-282023-01-29 1970 年海外的台灣留學生,還是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在美國校園內充斥著國民黨培養的職業學生,隨時向台灣打小報告,讓你列入「黑名單」,回不了台灣。「黑名單」是國民黨以違反人權的手段對付海外異議分子返台,許多海外台灣人無法獲得返台加簽,從此有家歸不得,長年飄零世界各地。
小笠原欣幸:從 2022 台灣地方選舉看台灣民主的優勢 by 陳怡菱2023-01-272023-01-29 2022 年 11 月底台灣舉行了九合一地方選舉,民進黨敗北,蔡英文總統辭去兼任黨主席。看到這樣的結果,日本方面悄悄談論著台灣面臨民主危機,也有報導將這次選舉定位為 2024 總統大選的前哨戰,但這都不對。從這次選舉看到的台灣民主的本質是⋯⋯
【宋承恩】《不投降承諾書》之辨正 by 宋承恩2022-11-182022-11-18 自從民間團體推動簽署《不投降承諾書》以來,各方政治人物對此多所爭議,雜音甚多。有的推說沒有強制力、沒有意義而拒簽;比較直白的說這運動「很白痴」,詞窮無法迴避時則粗暴地叫人「去死」。本文將很誠實地討論《不投降承諾書》簽署運動的意義。本文主張這個運動是審酌內外情勢,正面嚴肅地對應台灣當前的安全威脅。
【蕭良嶼】台灣準備迎戰入侵:美國前副國家安全顧問眼中的台海現狀 by 蕭良嶼2022-11-102022-11-10 2022 年 12 月,超過 165 年歷史的《大西洋雜誌》即將在實體印刷版雜誌中刊登一份極具份量的專題長文,標題為〈台灣準備迎戰入侵〉。作者是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任內的副國家安全顧問跟演講撰稿人班.羅德斯(Ben Rhodes)。
軟實力天平的兩端 —— 美國和中國贏得人心之戰 by 謝時2022-08-202022-08-20 隨著美中地緣政治競爭日趨激烈,以文化、教育及價值觀作為影響力手段的軟實力戰略,儼然成為雙方近年角力交鋒的關鍵戰場之一。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助理教授列普尼科娃近期在《外交事務》撰文剖析,美中兩國如何透過截然不同的軟實力戰略,企圖爭取各國民心,以鞏固各自的國際地位。
【林雨蒼】便宜的電費,是台灣邁向淨零路上的障礙 by 林 雨蒼2022-07-232022-07-23 在淨零減碳的趨勢下,台灣的電價一直是淨零轉型的一大障礙。跟許多國家比較,台灣的電價便宜許多。過往,台灣利用便宜的電價以發展工業,但在台灣人習慣便宜電價之後,每次上漲電價,總會成為政治對手炒作的標的,使執政黨很難決定上漲電價。
【宋承恩】爭議的豈只是台灣海峽法律地位?中國正吹響進犯台灣的號角! by 宋承恩2022-07-132022-07-14 中國「指稱台灣海峽是內海的說法」為什麼沒有道理?國民黨的說法為何又如此反覆?國際法專家宋承恩認為:爭議的豈只是台灣海峽法律地位?中國正吹響進犯台灣的號角!
【林志鴻】遲到的記憶:盼《台灣男子葉石濤》讓過去成為此刻 by 林志鴻2022-06-272022-06-28 紀錄片上映的此刻,葉石濤逝世已十四年,此時的記憶可說是遲到了,不過遲到總比永遠不到好上許多。文末將附上第二周的場次表,推薦大家進電影院看紀錄片,針對白色恐怖以及台灣文學進行補課,願此部紀錄片真的能讓過去成為此刻,也期盼台灣人能一同面向過去,倒退著走入未來。
【李淳】印太經濟架構之挑戰及台灣參與機會 by 李淳2022-05-292022-05-29 美國於5月23日在東京啟動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不出所料未包含台灣。失望難免,但從更大的格局來看,美國若願意認真重返印太經濟發展,對台灣及各國都有利。更何況臺灣是美國堅實盟友,也是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成員,未來加入IPEF還有很多空間,不必操之過急,關鍵在能否把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