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鴻】陳文成事件四十週年:紀念一位堅決抵抗國家暴力的勇者

【臉書】陳文成事件 40 週年紀念線上悼念響應 (圖:陳文成事件 40 週年紀念。)

1981 年 7 月 2 日上午 8 時 30 分,旅美博士陳文成遭臺灣警備總司令部以約談之名自住處被帶走,整整一日皆無消息,直到隔天上午 7 時 30 分,才被發現陳屍在國立臺灣大學研究圖書館後方左側草坪上

陳文成是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助理教授,在被警總帶走後,直至警方通知前往殯儀館認屍前,家屬都未能獲得音訊,令此案受到社會高度質疑,亦引起海外矚目。

儘管檢警於第一時間成立專案小組偵辦,監察院亦在案發後一個月內針對「致死原因及有關機關偵辦是否適法允當」進行調查,真相依舊未明,即使官方分別於 1994 年、1996 年、2002 年、2009 年重啟調查,仍無顯著進展。民間對於政府涉案之懷疑亦未曾削減,因此,陳文成命案被許多人視為推動轉型正義的指標案件之一

▍陳文成:數學系的高材生

1950 年出生的陳文成,在台北縣林口的三塊厝長大,他的父母堅持教育是最好的財產,寧可賣地,也要讓小孩唸書。陳文成從大同初中、建國中學到台大數學系的求學路程,一路輕鬆愉快,在當時填鴨式惡補盛行的環境下,他從來不用補習,也不曾讓家人擔心過他的學業。

陳文成的父母/圖:財團法人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官網。

從陳文成出生到考上大同中學之間的十二年(1950~1962),台灣正處於白色恐怖時期,政治情勢動盪,但當時的陳家仍覺得政治是別人家的事。他讀初中到高中畢業這六年(1962~1968),台灣國民所得連年攀高,但是繼二二八清鄉行動到白色恐怖期間,政治異議者遭無端下獄仍時有所聞。

據弟弟陳文華回憶,那時他已開始閱讀英文原著,舉凡希臘神話、小說、乃至於思想,已漸漸在他心中啟蒙了。童稚的我尚不能夠理解他與朋友們在談論的主題,但是「民主、自由、社會、中國…」的字眼已時常出現在他們的言談之中。

大學的歲月裡,陳文成登過玉山,課餘當英文家教,半工半讀,賺取生活費用。這段時期台灣國際處境艱難,群眾的民主意識逐漸抬頭,但當時的他未涉政治,依循一般優秀學子的路徑,服兵役時考上教官,並發明了「自動計價器」,在國內擁有十年的專利。

留美時代的陳文成。他身處異國峻偉的山川,卻只想望台灣的山水。他說:「台灣的山水才是山水,離開了台灣,一切都是不實在的……」/圖:財團法人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官網。

1975 年,陳文成前往美國安娜堡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攻讀研究所,1976 年取得碩士學位並拿到保險公司「精算師」的頭銜,接著便與他台大的學妹陳素貞結婚,然後繼續攻讀博士,1978 年 8 月取得博士學位後,即進入匹茲堡的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統計系任教。

妻子陳素貞認為他「前途充滿潛力」,擁有一位新生兒, 一個他所熱愛並引以為豪的家庭,有一份充滿活力和希望的事業,是一個聰明、果敢的人,他熱愛生命,在這世界上,他擁有值得活下去的一切。

前程似錦的陳文成博士夫婦〈一九七九年八月〉/圖:財團法人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官網。

▍人在美利堅,心繫美麗島

陳文成在國內的成長過程中,對於國民黨迫害知識份子的惡劣行徑,在台灣嚴密的輿論控制下,根本無從知曉。直到他去了美國,參與同鄉會活動,親眼見到所謂拿國民黨津貼的「校園間諜」打留學生小報告之後,幡然覺醒

在密西根大學鐘樓前留影 /圖:財團法人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官網。

在密西根攻讀碩士的期間,他便已開始熱心公共事務,那兩年的《安娜堡鄉訊》由於他的參與,無論在印刷、設計、編排、內容水準上,都可以算得上全美鄉訊中第一名的。時值台灣的親國民黨文壇正全力封殺、撻伐鄉土文學, 陳文成卻在每期的《安娜堡鄉訊》上介紹一位鄉土作家及其作品,當時的校園特務因而盯上了他。

陳文成關心島內政情的急迫感,可見於 1978 年《安娜堡鄉訊》第四十三期上,以「曉帆」的筆名,發表一篇名為〈徬徨〉的文章:
「長年學塾式的填寫,仍壓抑不了內心深處對於社會鄉土的關注。… 深藏於內心那改革、求善的熱情,畢竟是根固於扭曲的客觀環境!於是,刺痛的良心竟成為彼者的噩夢。…可是,對於事情本質的了解,卻帶來更沉重的壓力。」

1979 年 5 月 至 6 月期間,台灣的政治動態空前熱烈,《美麗島雜誌》即將創刊,陳文成在美國發起成立「民主推動基金」

美麗島雜誌/圖:維基百科。

據陳文成在美國的故舊回憶,陳文成打電話給他,說要募款支援《美麗島雜誌》,他說全美同鄉會有六十多個,只要每人每月認捐十元,每個同鄉會每月認捐兩百元,一個月捐上一萬元,太簡單了。

他不只是說說而已,八月上旬還藉校際球賽之便,上台公開號召捐款,並寫成傳單分發,當場由十個左右的同鄉會代表共認捐每月 1500 元,從該年十月起寄給美麗島雜誌社的總幹事施明德

待《美麗島雜誌》發行後,他又四處聯絡人將該刊文章翻譯為英文,然而十二月,美麗島事件發生了。陳文成推動募款一事,當然也被國民黨的校園間諜將情報傳回國內,並且成為陳文成後來返回台灣後被限制出境以及遭警總約談的原因

▍陳文成事件:轉型正義的指標案件

在美國的陳文成始終思念他的祖國—台灣,他曾對美隆大學校長說:「我終究要回台灣的。」他也常對陳素貞說:「美國的山水有什麼好看的。山要翠綠才是山,水要清澈才是水,那才叫山水!台灣的山水才算是真正的山水。」

陳文成抱著還在襁褓中的新生兒陳翰傑,他遇害時兒子還未滿周歲/圖:財團法人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官網。

1981 年 5 月 20 日,陳文成偕妻子陳素貞與新生的孩子回到闊別多年的台灣,「去國六年的阿成,帶著素貞與未滿一歲的翰傑回台灣,我們全家人都到機場去迎接,親家的家人也到了。阿成由海關走出來的時候,全家人一擁而上,那種久別相聚欣喜萬分的感覺,實在很難加以形容。」陳庭茂如此回憶與兒子再相聚的欣喜之情。

返臺後,7 月 2 日上午,三名彪形大漢至陳文成家中,出示台灣警備總司令部的約談通知書(這是警總第二度約談他),陳文成被警總帶走後,於 7 月 3 日清晨被人發現陳屍台大校園,當時的他只有三十一歲。

據家屬回憶,陳文成遭警總約談當日,家人皆感驚慌。陳素貞打了幾通電話,試著瞭解狀況,也頻問家人陳文成是否返回兄嫂的公寓,都無消息;翌日一早,陳素貞在託人打聽之外,還與其父陳錦華親至警總詢問,都是得到已將人送回的答覆,但還是不見陳文成回家

直至下午終於得到陳文成的消息,卻是死訊。根據陳文成父親陳庭茂的敘述,他先是接到陳文成被車撞死的通知,復獲古亭分局來電,要求他到分局作筆錄。至筆錄完成、警方交還陳文成的遺物,家屬見到陳文成屍體時已是 7 月 3 日晚上 7 點半。陳素貞表示在殯儀館看到丈夫遺體的一瞬間,就知道那不是一樁意外事件,因為身上有太多無法解釋的外傷,且陳文成的遺體置放處有重重警衛。

年輕的爸爸、媽媽和小翰傑,這是永遠不再的全家福/圖:財團法人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官網。

離開殯儀館後,家屬的懷疑與反應,都被警總以監聽的方式紀錄下來:陳文成母親徐淑靜在 7 月 3 日晚間曾在電話中表示,警總將陳文成帶走後、要陳文成承認自己是共產黨,陳文成不從,警總才把他打死、丟在臺大校內;7 月 4 日上午,陳庭茂、陳素貞也分別在電話中對親友控訴「陳文成死於警總刑求」。換言之,對家屬而言,陳文成的死自始與警總脫不了關係。

屍體被發現隔日,媒體以「離奇」二字形容這起命案,報導指稱被害人遭到重擊,亦提及衣著之零落,如:皮帶扣在上衣外面,像是拖屍體用的,且其雙腳的襪子不見,左腳套著一隻鞋,右邊鞋子落在現場,這些情狀引發輿論猜疑。

1981 年新聞資料/圖:財團法人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官網。

據家屬的回憶,命案見報當天,陳家人便被新聞媒體及情治人員包圍。如陳庭茂的說法,「家裡的電話打不出去,外界也打不進來,凡是進我家的人都要被情治人員過濾、登記,所有接近我家的車輛也都被登記車號」。而陳文華(陳文成弟)則憶及,當時夜晚甚至會接到無聲電話騷擾,令陳家人感到恐懼。無法與外界聯絡的陳家人,在案發初期,除被動接受檢警問話,幾乎無法對外表述心情與想法,只能靜候調查結果。

▍英才殞落:熠熠發光的星星忽然墜逝

1981 年的台灣社會,距離美麗島事件、林義雄家滅門血案發生之後還不到兩年,在台灣民主運動遭到重挫,黨外人士飽受威脅之際,陳文成仍毅然決定回來看看他所思念的故鄉。朋友眼中為人正直、行事坦蕩的陳文成,斷沒有想到當時國民黨政權及情治單位無法無天的程度。陳文成返回思念的故鄉,卻也從此永遠長眠故土。

壯碩活躍的身軀,變成傷痕累累的屍體。回家省親的喜樂,化作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情。/圖:財團法人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官網。

「陳文成的驟然去世,對於他的父母妻兒是晴天霹靂,頓失傍依的傷痛,對於台灣的社會安定與國際聲譽,是無法彌補的損失。對於國內外的數學界,則像一顆熠熠發光的星星一瞬間忽然墜逝,留下驚疑,震撼與無比沉痛的嘆惋」,陳文成的老師、台大數學系黃武雄教授道出無盡的沉痛與惋惜。

在陳文成案發生後,依照他任教的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教務部門的非正式統計,台灣、南韓、伊朗、利比亞是在美國佈建最多校園間諜的國家。不僅是留學生,連台灣人到美國參加過台獨集會, 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會議,回台後都可能遭情治單位約談,甚至被迫轉職。

▍卡內基梅隆大學校長:我們必須成為台灣獨立運動的一份子

今天我們在此追悼一位同事。這位同事陳文成,在他有機會達到他各種能力所及的頂峰以前,他的生命就被奪去。對於我們這些有機會活得久些,且能知道生命的苦樂的人來說,他的去世更覺悲慘。
我們向他的妻兒致最深的同情;他們必須在無夫無父的情形下振作起來重新過活。我們也知道,當一個學者在未能充分利用他的創造力之前就死去時,整個世界同受損失
我們同事的不幸離去,使我們在某方面變得貧泛些了。他的去世再次提醒我們人的生命是多麼脆弱,而人的存在是多麼短暫。因此,我們應該重新考慮那些在我們生存中被視為重要的目標,而且我們應該省察我們的生活,以便看出我們在那些方面能夠幫助這所大學—這所曾經庇蔭並幫助他成長的機構—更為有效率。
我們必須深入檢討社會的性質,尋求我們能夠在那些方面幫助建立一些可減少人性殘忍的社會。我們必須找出使個人能自由自在地過活而且能造福全人類的生活方式。我們的社會必須是能容忍且滋養自由思想、自由討論和自由行為。
文成的死亡顯示出我們全美國人需要為全人類有個民主的生活方式而努力。他的去世再次使我們想起唐忠(John Donne)在他的「喪鐘為誰鳴」裏的思想,意義。隨著文成的死亡我們每個人也死去了一部份,因為假如我們設身處地,假如我們過他的生活,那麼我們對於人權、自決和自主的感受就會與他同樣強烈。在這些情況下,只要人有一點點想像力,就能夠認知到:他的死亡象徵著我們自己的死亡。
在這種場合裏,悲傷是很容易擊倒我們的,但是我們不可以讓自己被它擊倒,我們勢必繼續奮鬪以揭開他死亡的謎團。我們必須努力以期看到那些對他的死亡必須負責的人得到懲罰,而且我們必須付諸行動防止其他與文成具有相同信念的台灣人再淪於同樣慘痛的遭遇
很久以前,在另外一個場合裏,美國的開國領導人物為了自由而立下神聖的誓言。我們這些曾經是文成的同事們也能如此做。我們必須立下神聖的誓言要在美國建造一個社會,使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不管是否為美國公民,都能生活在真正的自由裏。任何剝奪個人行動自由的恐懼行為,都必須要清除。最後,我們必須立誓消滅現存於台灣的警察國家。我們必須成為少數台灣人現在正奮鬪爭取的台灣獨立運動的一份子,以慰藉我們這一位因相信民主而被謀害的同事。

卡內基・梅隆大學校長 Cyert 於 1981 年 9 月 11 日悼念陳文成的演說

▍真相靠自己:財團法人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顧名思義,係紀念故人陳文成而成立的。為了紀念這位熱愛鄉土、為台灣前途付出生命的勇者,海內外台灣人踴躍捐款,於 1984 年買下座落於台北市新生南路 3 段 25 巷 1 號 2 樓的房子,計畫成立陳文成文教基金會。

陳文成文教基金會申請立案一事,政府單位以「命案未破」為由,駁回申請。歷經多年的奔波籌劃,1990 年 5 月 31 日始改名為「財團法人台美文化交流基金會」。多年來,基金會為了「正名」,始終努力不懈,直至 2000 年新政府成立後,才於 7 月 31 日獲文建會核淮,正名為「財團法人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距命案發生,已逾 19 年。

台北市新生南路 3 段 25 巷 1 號 2 樓/圖:陳文成基金會提供。

陳文成博士的犧牲,催化台灣的民主與人權運動。基金會成立以後,在威權統治時代,以荒漠耕耘的精神,初期辦理台語教室、本土文化系列講座,舉辦二二八學術研討會;1992、 1994、1995 和 1997 年,以四場「島國的旋律」音樂會追思陳文成;2001 年 7 月,更請音樂家蕭泰然作曲、詩人李敏勇作詞〈啊~福爾摩沙─為殉難者的鎮魂曲〉,在「國家音樂廳」舉行世界首演,來紀念陳逝世 20 周年;1993、1995、1997 和 1999 年,基金會以台灣歷史人物為主題,舉辦 4 屆「島國的顯影」活動,藉全國性的影像巡迴展,和隨後的結集出書,喚醒人們認識福爾摩沙的歷史;1996 年,則以「台灣人權電影展」在這塊島嶼巡迴放映,向這位人權鬥士致敬。

真相靠自己/圖:財團法人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官網。

2000 年政黨輪替之後,基金會終於有機會探究那段被掩埋半世紀之久的白色恐怖歷史,並且配合新政府人權立國的方針,在人權史料蒐集、展示、出版,和人權紀念園區的規畫,貢獻所能。2001 年 12 月,在總統府一樓走廊舉行的「台灣民主人權回顧展」,和在 2002 年、2004 年相繼續出版《人權之路》中文版和英文版,2007 年 7 月出版日文版,希望對無數的受難心靈,撫慰和洗滌;對扭曲埋沒的歷史,澄清和梳理;對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警惕和照明。

▍促轉會:政府首次承認國家涉嫌殺害陳文成

促轉會成立後,即依《促轉條例》第 2 條第 2 項第 3 款及第 4 條第 2 項規定,啟動陳文成案真相調查。促轉會經檔案清查、協調相關機關進行解降密並調用,復進行證人訪談、委請專家鑑定及提供專業意見後,得出的調查結論為:

一、陳文成及親友於案發前後遭到嚴密監控

美麗島事件發生後,威權統治當局嚴加防範國內民主運動與「海外勢力」合流,陳文成便是在這一背景下於在美期間即遭情治機關監控。
在首度出土的國安局檔案中,發現最新揭露的監控證據有:陳文成與施明德的監聽紀錄,以及陳文成一家在美期間與在臺親屬聯絡之信件、電話內容等。其中以與施明德之通話,最為關鍵,檔案中顯示:臺灣時間 1979 年 9 月 30 日(美國時間應為 9 月 29 日),陳文成自美國打了一通電話給《美麗島》雜誌社總經理施明德,因當時施明德的電話早已被警總監聽,情治機關遂以這通電話為起點,逐步將在美的陳文成納入監控範圍。
在陳文成因已屆預定返美日期卻未獲出境許可而壓力日增,急切往返境管局打聽出境證辦理進度的情況下,警總做出「陳文成急於出境,無法培養偵查而至拖延」的判斷,決定收網,並以陳文成參與「台獨叛亂活動」為由,於 1981 年 6 月 30 日假藉境管局人員名義進行約談,並因該次約談成果不如預期、且認定陳文成所述「無法澄清其可疑」,隨即於同年 7 月 2 日對陳文成進行第二次約談。

二、現有證據無法證明陳文成被警總帶走後,有脫離警總的實力支配

7 月 2 日約談雖有錄音,但並非全程錄音,現有之錄音譯文也不完整,故無法根據譯文內容認定陳文成當日於警總之人身安全及自由意志無虞,也不足據以判斷當晚陳文成是否有離開警總且不再受到監控
錄音譯文內容顯示:直至譯文將近結束,陳文成的交代仍不能令訊問人員滿意,訊問人員不僅明確表示,能否出境要看陳文成的交代是否能讓警總滿意而定,更要求陳文成承諾返美後不再參與臺獨活動,而且要「貢獻國家」。在沒有律師在場陪同且訊問情境具有高度敵意的情況下,難認陳文成的人身安全與意志自由在訊問當時可以確保。

三、陳文成陳屍處並非第一現場,死於他殺之可能性高於自殺或意外死亡

促轉會藉由學者協助,發現陳文成的傷痕不僅與陳屍位置之現場環境不符,且其於受傷後有被移動,意謂陳屍處並非第一現場。雖由於資料的欠缺,目前無法查明造成這些致死傷勢的原因,但考量陳屍現場並非第一現場,且陳文成的身體於受傷後曾被移動過,可以認為這些致死傷勢是他為的可能性,顯然高於自殺或意外所致的可能性。再加上陳文成屍體被發現時,襯衫露於長褲外、皮帶繫在襯衫外肚臍上方,且雙腳均未穿著襪子等情狀,促轉會認為:陳文成死於他殺的可能性高。

四、警總介入偵辦,威權統治當局阻礙家屬對真相的追查與揭露

案發後,警總及其他情治機關積極對陳文成家屬進行監控,手段包括電話監聽、信件攔檢,針對陳庭茂的部分,更運用所謂的內線人員試圖勸阻其發起或參與各項聲援活動,更進一步透過查禁相關紀念文集,試圖阻止家屬自力救濟,也防堵不利於威權統治當局之有關本案意見在社會流通。警總這樣的作為,反而強化其於公眾眼中的涉案嫌疑。
當家屬向外求援,並獲得陳文成任教之學校所委請之法醫專家來臺進行獨立調查時,情治系統亦基於政治偵防目的將其納入監控範圍,避免調查活動與結果在海內外造成對威權統治當局的不利影響,甚至試著控制輿論,以避免其威信受損。
威權統治當局為了維護政權,除去對其不利之影響,先是以政治偵防之目的監控、約談陳文成,於陳文成死後再以政治偵防之手段阻礙家屬對真相之追求以及操縱輿論方向,係將真相的發現與揭露置於政權鞏固之下。佐以當年總統蔣經國將警總總司令拔擢為國安局長、執掌情治系統樞紐,更加確認了政權維穩高於真相發現之邏輯。

從個案到體制,調查未停/圖: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臉書。

而在政治檔案的徵集方面,促轉會指出國民黨在 2018 年 10 月向促轉會通報的 4 萬多筆檔案多屬已公開者,後經促轉會審定為政治檔案者約 4000 餘筆。促轉會後續調查發現,國民黨疑似有未通報的情形,因此在 2020 年 7 月函請國民黨補正通報,但國民黨函復「並無其餘檔案可通報」。今年 1 月再度函請國民黨補正通報各工作會的檔案,國民黨再度函復「並無其餘檔案可通報」。

國民黨涉嫌隱匿政治檔案/圖: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臉書。

今年 3 月 12 日,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發出新聞稿表示,調查發現就國民黨持有但未通報的政治檔案,其中包括重大案件如陳文成命案、特定人士檔案,例如台獨分子專卷(含彭明敏、黃文雄)、海外台獨人士及留學生情報檔案,如海外台獨人士情報、入出境返國檔案,例如涉嫌台獨分子申請探親案等。

▍陳文成紀念廣場:校園民主的未竟之業

2007 年,台大學生會首度舉辦「台大殺人事件簿」座談,並舉辦燭光祈禱晚會,2011 年陳文成基金會發函台大,希望設立紀念碑卻未獲回應,直到 2015 年台大校務會議通過將陳文成陳屍地點命名為「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不過廣場工程需要新台幣 1200 萬元經費,籌措遇到困難,透過募資才完成招標,並於 2020 年 7 月 16 日動土。

陳文成基金會董事長楊黃美幸表示,如果沒有學生的努力,根本不可能動土。廣場所在地是一個令人悲傷的地方,卻也是讓人世世代代反省的地方。廣場設計以「空」為主題,因為「空」最能讓人反思,陳文成事件的真相難以查清,但更重要的是反思威權政府如何對待人民,以及自由人權的重要。

台灣大學「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正式動土/圖:中央社記者謝佳璋攝 2020 年 7 月 16 日。

2021 年 2 月 2 日,台灣大學為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舉行啟用典禮,學生會長楊子昂提到,廣場設計概念「空」,代表歷史真相未明,灰暗空間也模擬牢房和偵訊室,感謝過去支持廣場設立的師生,沒有因時間流逝而冷漠,而是一代代傳承,才有今天的前進;今天廣場啟用,希望成為在白色恐怖時代受難的台大師生重新被納入討論和重視的起點,也呼籲台大校方著手整理相關資料,還原歷史真相。

陳文成紀念廣場/圖:財團法人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臉書。

然而,台灣青年民主協會在臉書貼文指出,啟用典禮上的碑文「紀念一位堅決抵抗國家暴力的勇者」,是由保麗龍製成,在 2 月 5 日拆除。質疑是台大校方對「國家暴力」4 字有意見,且典禮當天校方並沒有廣為周知,許多賓客都是自發前往,沒有收到校方邀請。

臺大校方對「國家暴力」四字有意見/圖: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TYAD 臉書。

2021 年 6 月 19 日,台灣大學校務會議表決學生代表提案,在校內的「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三一矮牆上,設置說明文字「紀念一位堅決抵抗國家暴力的勇者」,最終以 74 票同意、64 票不同意通過。

應邀列席說明的歷史系教授周婉窈解釋,「紀念一位堅決抵抗國家暴力的勇者」是在廣場啟用儀式時,由陳文成的老師楊維哲提案,經陳文成基金會討論後、以珍珠板做成貼在矮牆上的暫時性說明,獲得不錯的迴響。

周婉窈引述多個史料指出,陳文成在長達 12 小時的疲勞審訊過程中,仍堅持自身的民主理念,不曾屈服或供出其他運動者的資訊,進而牽連無辜,因此他足以作為「勇者」。而「國家暴力」一詞,則是要提醒民眾要時刻保持對權力的警覺,認識到民主不如想像中穩固。

學生代表在校務會議上提出應另再設置說明牌,寫出陳文成的生平和事件本身、紀念廣場的由來、藝術設置理念。然而,說明牌卻被退回校園規劃小組審查,根本沒能進入表決,經過十年的抗爭,一塊說明牌卻依然遙遙無期

學生會發出聲明痛批,投票結束後,學生代表質疑為什麼主席不處理秩序問題、為什麼可以跳過討論程序。管校長只回覆「因為有異議,我們就投票。」臺大民主淪為貨真價實的點人頭遊戲,而贏的人,是管的了全場麥克風的人。

臺大學生會長楊子昂接受《沃草》專訪,還原當時校務會議情形/圖:沃草 廖昱涵 攝。

校務會議結束後,臺大學生會長楊子昂接受《沃草》專訪時表示,不管是矮牆或說明牌案,戲劇系教授林鶴宜、中文系教授梅家玲、社工系教授馮燕等人在會議上以「太政治化」、「太激進反對,許多教授甚至主張「自己去 google 就好」,認為會被拿來操作意識形態或是造成政治對立,有校務代表還希望說明牌要就寫「陳文成很用功」即可。

▍結論:剩下就是我們的事了

吳乃德教授曾於《百年追求:台灣民主運動的故事》的導言中這樣寫著:
「和其他民族相較,臺灣的民主運動並不特別壯烈,不特別曲折,也不特別艱難。不過這卻是我們自己的故事。這些故事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上一代的我們、曾經在同一土地上生存、工作的先人,他們的憧憬、無畏、局限和困頓,至今都仍然和我們有著各式各樣的牽連。」

臺灣之所以獨特,是因為眾多和我們有所連結的先人,他們付出了青春、血淚甚至是生命,從抵抗日本的統治開始,到政權轉換期間發生的二二八事件、《自由中國》雜誌對國民黨威權獨裁的挑戰、再到美麗島事件後遍地開花的黨外運動,透過一代一代的傳承,臺灣人終於獲得將近一百年的追求:民主、平等、自主和尊嚴。

2021 年 10 月 17 日為臺灣文化協會成立一百週年/圖:百年追求 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3 冊套書)林志鴻攝。

正如卡內基梅隆大學校長所言,假如我們設身處地去瞭解眾多民主前輩們當時的生活,那麼我們對於人權、自決和自主的感受就會與他們同樣強烈,筆者也不會忘記,當年鄭南榕為了追求 100 %自由而成為一位反抗者,挑戰政府加諸於社會的思想箝制、向這種荒謬狀態公開說「不」,最後決定自囚於《自由時代》雜誌社總編輯室以捍衛他堅持的價值期間所遺留的期許:「剩下就是你們的事了。

前人篳路藍縷,將自由的火炬傳承到後人的手中,如今「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於 2018 年 5 月 31 日上午揭牌,並已將近兩千頁的《任務推動及調查結果報告書》提報行政院,首次以國家的高度說明三年來全面規劃、調查、推動的狀況與下一階段的落實行動藍圖,但筆者仍要呼籲,臺灣在追求轉型正義的道路上不能只停留在「促進」,這座島嶼於威權統治後的灰燼中,昂首邁向浴火重生的時刻,早已刻不容緩。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於 2018 年 5 月 31 日上午揭牌促正式成立/圖: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臉書。

在這場記憶與遺忘的鬥爭中,任何人都無權說「讓過去的事過去吧」,然後揮手間一切就真的過去了。我們不能忘記南非大主教戴蒙斯.屠圖(Desmond Mpilo Tutu)發人深省的話語:「過去的一切並未消失、沉寂。除非我們能徹底地解決一切,堅定地直視它的核心,否則它就會不斷回過頭來糾纏我們,甚至挾持我們;因為這正是它奇特的本質」。

筆者認為,政府應放眼國際,參考自紐倫堡大審以來,尤其是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之後的眾多國外轉型正義之經驗,轉型正義機制並非只有審判(落實刑事正義),聯合國人權理事會(United Nations Human Rights Council)在 2008 年的決議提到轉型正義的核心內容應包含四個程序:正義(justice)、真相(truth)、補償(reparation)及制度改造(institutional reform)。此外,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ffice of the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強調公眾必須要有機會且有意義地參與不同轉型正義的制度,如此才有助於社會轉型。

根據筆者觀察,就民眾是否已經能充分參與轉型正義這點而言,在臺灣仍是未竟之業,因此希望政府著手考量臺灣是否適合真相委員會(Truth Commission)、修復式正義(Restorative Justice)等多元的形式去落實轉型正義,而非讓身為任務型機構的促轉會一延再延。唯有繼續廣泛地納入不同群體開啟社會對話、還原威權時期的歷史真相、並釐清人權侵害者應背負的責任,才能讓這座島嶼真正走出威權遺緒的陰霾,迎向和解與共生。

守護轉型正義聯盟針對行政院長同意促轉會延任之共同聲明/圖: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

今天,2021 年 7 月 2 日,正好是陳文成博士逝世四十週年的日子,謹以此文紀念在天之靈的陳文成,還有過往所有堅決抵抗國家暴力的勇者們,並期盼未來陳文成廣場的說明牌能順利設置,命案的真相也能早日水落石出。

【臉書】陳文成事件 40 週年紀念線上悼念響應/圖:陳文成事件 40 週年紀念。

● 【臉書】陳文成事件 40 週年紀念 線上悼念響應
一九八一年,年輕學者歸台探親,才剛踏回自己的土地,卻遭到警備總部帶走。隔日,他的屍體橫躺在台灣大學研究生圖書館旁的空地,全身多處外傷。不只台灣社會譁然,也驚動美國法醫來台驗屍,作結是「死於他殺」。警備總部卻堅稱,他是「畏罪自殺」,調查從此沒有結束,真相從未明白。
這件事發生的前一年,一位黨外運動者遭人滅門,在家中的四人只有長女獨活。再前一年,是美麗島事件,與風聲鶴唳的大逮補。
那曾經是台灣最黑暗的時刻。
二零二一年,年輕學者陳屍的地點,終於落成為「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中間巨大的黑盒子,訴說四十年來從未明了的真相。一旁的「三一矮牆」,即將刻上文字:「紀念一位堅決抵抗國家暴力的勇者」。
但在刻字案通過後,說明牌的設置隨即遭到反對者強力阻擋,甚至被退回的手法,幾乎和十年前紀念碑第一次被提出時,如出一徹。
同一年,獨裁國家隱瞞下爆發的疫病終於侵入台灣社會,日常生活面臨劇烈轉變;
香港國安法拖動巨大的國家機器無情輾過追求自由的年輕靈魂,就連反對政府的媒體工作者都遭到拘捕與凍結資產,只能在雨夜發出最後一份報紙;
緬甸爆發軍事政變,民選政治領導人遭到拘捕,同時各地的聲援者面臨血腥鎮壓。
我們差點也要以為,這是台灣、是支持自由的世界,最黑暗的時刻。
在這樣的時刻,我們更要紀念那一位「堅決抵抗國家暴力的勇者」 回首來時路,不只是要知道,我們曾撐過更艱難的關卡;也是去記得,什麼樣的價值與堅持,引領我們至今日的民主自由。
這一段歷史提醒我們,校園民主與轉型正義的未完成。
也是告訴緬甸與香港的友人,台灣人與他們站在一起,用過去流血流汗今日民主自由的經驗,做為緬甸和香港的未來的希望。

今年雖然無法在廣場相見,但我們仍邀請立法委員林昶佐 、香港問題研究社陳璿安同學、緬甸張如明同學 ,與更多支持轉型正義與民主運動的夥伴,以短講的方式,紀念陳文成事件四十週年。
此外,儘管無法在廣場相見,我們仍邀請各位朋友,於活動期間,和陳文成一起在陳文成廣場打卡,也可以點支蠟燭,拍照上傳到活動頁面。為台灣、緬甸,和香港,及其他為自由而努力的朋友,聲援打氣。
|講者|立法委員林昶佐、香港問題研究社陳璿安同學、緬甸張如明同學、國家人權博物館陳俊宏館長、國史館陳儀深館長⋯⋯等等
|紀念|拍照打卡在 #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 與 @陳文成 ,為台灣、緬甸,和香港,及其他為自由而努力的朋友,聲援打氣。

● 網址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29202257812778

參考資料:
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TYAD 臉書
財團法人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 陳文成案調查報告
爭取十餘年 台大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動土
臺大學生會 NTUSA 109 – 2 期末校務會議聲明
促轉會:國民黨數千筆檔案未通報 含陳文成命案文件
陳文成廣場碑文爭議 台大:長設須校務會議討論 | 生活 | 中央社 CNA
台大陳文成廣場 將設文字紀念抵抗國家暴力勇者 | 生活 | 中央社 CNA
針對行政院長同意促轉會延任之聲明(守護轉型正義聯盟| 2021.5.12)​
陳文成紀念廣場啟用 管中閔:盼早日真相大白 | 生活 | 重點新聞 | 中央社 CNA
「太政治化、太激進、自己 Google 就好」 臺大校方否決陳文成紀念廣場設說明牌
胡慧玲。2013。《百年追求:台灣民主運動的故事 卷三民主的浪潮》。臺北市:衛城出版。
李怡俐。《當代轉型正義的制度與規範脈絡:兼論南韓與臺灣的經驗比較》。臺大法律學院傑出博碩士論文叢書 博士論文;5。臺北市:元照。
Human Rights Council, Resolution 9/10. Human Rights and Transitional Justice, September 24, 2008

About the Author

γνῶθι σεαυτόν
臺北人,現為東吳人權所碩士生
願做獨立的人,做自由的臺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