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臺灣國際人權影展即將展開,參展影片之一《市長先生的完美任期》(Mayor)是大衛・奧斯特(David Osit)導演所拍攝的紀錄片。本片導演進入巴勒斯坦,近距離記錄與耶路撒冷距離僅十公里的拉馬拉市(Ramallah)市長穆薩.哈迪德(Musa Hadid)的治理日常,也呈現了在以色列的軍事占領、殖民統治與種族隔離控制下,這位巴勒斯坦的市長如何試圖扭轉局勢並推動市政。
嚴肅刻劃出以巴問題 卻也安排許多黑色幽默穿梭劇情之中
2017 年 12 月 6 日,川普總統正式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表示美國將永久遷移大使館至耶路撒冷。此舉不但遭到巴勒斯坦總統反對,也將以巴關係推向更緊張的邊緣。巴勒斯坦重要城市拉馬拉(Ramallah)發生多起抗議,以色列鎮暴軍隊長驅直入,暴力一觸即發。
紀錄片中一幕,市長從衝突現場的慌張逃離後,在不遠處的山坡上,觀察以色列的軍人對示威民眾投擲催淚彈。在緊張的氣氛下,一位男士與兩個小朋友態若自如地向他問候:「哈囉,市長先生!」「你好嗎,小朋友?」,畫面的荒謬感讓人莞爾,卻也訝異在另一端世界竟有人能面對此情況仍然能夠稀鬆平常的應對。
奧斯特導演十分擅長透過衝突場景與荒謬情節製造出黑色幽默,當以色列軍隊入侵拉馬拉市,甚至跑到市政府前開槍時,影片拍攝市長一行人被困在市政府的大樓內。此時,記者打來一通電話,教市長開臉書直播以保平安,而市長一臉尷尬地表示他不會開直播,詢問記者是要打開直接就可以播了嗎?在緊張的節奏中,出現的台詞卻是稀鬆平常的開直播小問題,為觀影者營造出矛盾感而會心一笑。
影片諸多細節處理細緻 用影像紀錄說故事
有記者大喊,士兵正在在咖啡館裡打人,而導演十分細膩地將畫面對焦咖啡館的名稱,帶領觀眾發現,店名竟然諷刺地叫做「和平咖啡館」。同時,在兩方的衝突期間,見市長協助傷者處理因催淚瓦斯而淚流不止的雙眼,沒有過多的旁白、介入解釋,完全讓影像說話的手法,誠實地呈現了以色列軍隊的暴行,也讓觀者在觀影過程中身歷其境。
在拉馬拉這個巴勒斯坦的城市中,有不同宗教文化的影子,過去以基督徒居民為主,如今雖然穆斯林居民更多,兩者仍以「我們都是巴勒斯坦人」的政治、現代國家認同,和平的在同個城市中居住。攝影有用心的用長焦壓縮的技巧,捕捉清真寺與基督教堂在同一畫面的一幕,同時,穆薩.哈迪德更是巴勒斯坦內的基督徒市長,城市甚至會在聖誕節舉辦節慶活動。
本片打破了傳統意義上的宗教–國家衝突連結,可以發現作為基督徒市長,穆薩並沒有因此就與以色列較為親近,雖然以色列總統曾表示要保護巴勒斯坦的基督徒,但本片卻呈現出市長聲明:我們並非以基督徒的身分,而是以被以色列佔領的身分,希望世界保護我們。可見作為一個基督徒以前,穆薩與許多巴勒斯坦人,更是重視自己心中的國家認同。
給台灣的啟示:就算投入市政而謹慎對政治表態 霸凌者仍會持續羞辱
本片導演刻劃出一個沒有國家的市長,但是卻很用心地進行城市治理。從思考城市品牌、答應學生修理學校老舊的門,甚至舊城區廁所、火災、聖誕節活動都在他的工作範圍之內。然而,片中市長卻透露自己非常羨慕其他城市,有許多其他正常國家的城市能夠發展、嘗試的,他們卻無法做。
以色列佔領巴勒斯坦,摧毀他們的建設,為了蓋個墓園要爭取以色列同意,他們得等上 15 年,連蓋垃圾掩埋場都需要以色列答應。不但把他們當次等公民、摧毀他們在加薩的家,甚至還沒自己貨幣,只能用以色列幣。市長的工作內容幾乎都已經只與市政相關,盡量提醒底下的幕僚辦聖誕節活動不要表態、牽扯到政治了,還是會一直被以色列找碴。片中市長說到,以色列打巴勒斯坦平民,是為了提醒他們仍然被佔領、想要羞辱他們,但他們永遠不可能忘記自己現在仍然被佔領。巴勒斯坦跟台灣一樣不是一個受到國際完整承認的國家,然而台灣希望獨立的聲音還不夠多,還有許多人表示我們只需在意民生議題、不希望過度刺激中國,但曾經多元和平的拉馬拉市告訴我們 ——
2021臺灣國際人權影展
線上影展|10.22~10.31
聚落放映|10.15~11.30
講座活動|https://bit.ly/3CdVK6x
選片指南|https://bit.ly/3lYzB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