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假出遊錯了嗎?疫情下的休閒需求與階級差距

清明連假後防疫壓力明顯增加,指揮中心統計,6日單日的採檢量就達1800人次,比往常一日800、900人次增加超過1倍。
圖為2日晚間墾丁大街。
圖/中央社/郭芷瑄

報載「清明連假許多觀光景點人潮爆滿、尤以墾丁為最」,引發許多人擔心防疫破口,有醫護人員貼文稱「擋不住台灣人劣根性」,甚至防疫指揮中心發出國家及警報「暫勿前往墾丁附近景點」;另一方面也有人反駁「墾丁大街比捷運車廂開放多了」。

人潮擁擠的確容易造成感染,第一線醫護人員的辛勞/憤怒也值得尊敬/體諒,但「台灣人劣根性」的說法有待商榷。事前台灣並未發布明確警告(註一),民眾沒有警覺也可以理解。而且,整天悶在家裡也的確令人難耐,假日想出門走走、甚至想感受人群的溫度,都是正常的。即使在已經宣布封城的英國與西班牙,都還有人假扮成狗遛自己、或是把自己包裝成灌木叢溜出門,何況台灣並未宣布封城(註二)。而在墾丁擠爆人的同時,中國的黃山公園也同樣擠爆人。所以,此時前往熱門景點或許是考慮不周,但絕非「劣根性」、更非「台灣人劣根性」。

筆者的親友中,有人住百坪豪宅、坐擁高級音響或家庭劇院,冰箱有美食、酒櫃有美酒;對他們而言,「連假待在家」不是太大問題;即使他們悶壞了想出門,也可以自行開車前往收費昂貴的俱樂部花園,不必擔心人擠人。相對的,有人住在不到十坪的雅房中,沒有電視電腦也沒有廚房冰箱、甚至要與別人共用浴室……對這些人而言,「連假待在家(其實只是可以睡覺的地方)」是完全不同的一回事;而當它們悶壞了想出門,也只能利用大眾交通工具,前往他們想得到的、可能人潮擁擠的地方。此外,有些人因為工作習慣日夜顛倒,也不太可能在白天外出享受開闊的大自然。

African American Woman Working From Home
對於生活相對優渥舒適的人來說,「連假待在家」並不是一件很困難達成的事情。
圖/Envato Elements

日前《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Staying at Home During Coronavirus Is a Luxury」提到:即使伊利諾州政府要求居民盡量待在家哩,但 Ms. Benjamin 仍需每天搭乘巴士二十英里,為他的年老案主執行清潔烹飪與購物工作;她並非不知道感染風險,只是需要這收入活下來。而追蹤智慧型手機的移動記錄顯示:同樣身處疫情中,低收入者通常每天需移動更遠的距離,高收入者的移動距離較短;同樣因疫情而減少通勤或活動距離,但高收入者更早開始作此改變。

另一則報導指出:亞洲(或全世界)最大貧民窟、孟買的達拉維出現武漢肺炎死亡案例;而在人口稠密(不可能維持社交距離)、連自來水都沒有(難以執行日常清潔)的貧民窟中,大規模感染與死亡是可預見的 —— 而印度還有許多這樣的貧民窟、還有許多必須搭火車至外地工作的貧民。

在貧民區要防疫會是更困難的挑戰。
圖/REUTERS/Francis Mascarenhas

台灣的狀況不像美國或印度這樣極端;但一般而言,高社經地位者常有自用車、有較寬敞的居住空間(與同一城市其他人相比),還是比較可能避免通勤或居住擁擠造成的感染。雖然目前台灣染疫者多為有能力出國的、相對高社經地位的個體;但萬一台灣發生較大規模的社區感染,相對弱勢者將蒙受更大的傷害

事實上,在疫情中,弱勢群體不但有較高的染病風險(或許低於醫療人員);即使同樣未染病但遭隔離或封鎖(註二)、或是未遭隔離封鎖但生活在(受疫情影響的)經濟減緩社會中,弱勢者也會在物質或心理上受到更大的負面影響

本文論及「無論是工作日或假日、相對弱勢者更難乖乖待在家」,並非主張放任不管,任其造成防疫破口。而是想請評論者多點同理與鼓勵,畢竟:旁觀者越能體諒其處境,當事人越能聽進建議;旁觀者批評越嚴厲,越可能激起當事人的反彈。

清明4天連續假期,台東地區湧入大量人潮,為低迷的觀光產業注入活力;不過也有部分民眾擔心台東零確診恐會破功。
圖/中央社/盧太城

此外,經過這次連假人潮的教訓(希望不致於真的造成疫情惡化),政府或許可以更明確地告知國人「盡量少去人潮擁擠的地方」,甚至(模仿口罩地圖)建立人潮警示系統、讓人們可以避開已經擁擠的休憩地點、選擇相對開闊的空間。又或者,體諒到狹窄空間居住者的休閒與生活需求,政府可以加強公有設施(公園、社區圖書館、社區活動中心)的清潔消毒與人數控管,讓民眾能更安全的活動、或是有可用以打發時間的資源;政府也可以請網路業者(與影音平台業者、遊戲業者)提供更好更平價的服務,讓獨處的日子比較好過;也要請餐飲業者改善衛生(員工戴口罩勤洗手)、提供外帶服務,讓外食族吃得更安全…比起單純的呼籲「待在家裡」,搭配這些措施的勸導、應該更能減少社區傳播的風險。而且,所需的人力可以聘請因疫情失業(放無薪假)的人們,也可以減緩其財務壓力。

至於居住正義與資源分配,則是更長遠且根本的問題,無法在短期內改善。但可以預見:房價下跌將會是極少數的疫情正面影響之一。


註一:有網友提及:政府建議戴口罩,就代表不該在夜市吃東西;建議社交具距離,就代表不該去人多的地方。筆者同意這種說法,但似乎不是每個人都有這種推理能力。
註二:筆者回顧相關研究文獻與新聞報導,曾為文討論「隔離與封鎖的心理傷害、原因與預防」,可供參考。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