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暴打法人?GME事件的始末梳理

GameStop(股票代號:GME)軋空事件的緣由

相信許多台灣的六、七年級生(尤其男性),小時候一定到電玩零售店,看著架上玲瑯滿目的電玩商品,默默站在試玩區的一旁,即使那些遊戲不屬於自己,一股內心的滿足感就會油然而生。

GME 就是這樣的電玩零售商,只是規模更大,在全世界擁有超過 6000 家分店,並以 GameStop、EB Games 和 Micromania 等零售品牌運作。由於 GME 這種實體零售店,原本在網路電商崛起的商業環境下,業績已經受到顯著影響,加上近期武漢肺炎的疫情,更是雪上加霜的衝擊。

因此,華爾街的機構香櫞研究(Citron Research),對 GME 發出看空的研究報告,甚至在推特上發文說,買進 GME 的股民都是笨蛋(suckers,圖一),還發布一個影片闡述香櫞認為 GME 股價應該只有 20 美元的理由。然而該影片發布後令眾多網路鄉民感到不滿,Reddit 網友群起圍攻之,認為這是華爾街機構惡意做空股票,GME 被做空的股數,高達已發行股數的 140%,這些金融操作行為皆讓散戶感到不滿,因此串連發起 YOLO(You Only Live Once,人生只有一回)行動,鼓吹網友買進 GME 股票,軋空(Short squeeze)這些做空機構。

Citron Research在其官方推特上寫道,他們認為GME只值20美元,買進GME的人是笨蛋。
圖一/Citron Research/Twitter

原本 1 月 19 日的時候,GME 的股價已上升近一倍,來到 39 美元,但經過香櫞與鄉民一番網路叫罵後,GME 頓時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的熱門話題,股價最高飆升到 483 美元,漲幅超過 1200%。至 1 月 26 日,與香榭隸屬同一個集團的梅爾文資本(Melvin Capital),也是這次大力做空 GME 的法人,已被市場盛傳即將破產的消息(圖二),以及為了彌補虧損必須大量拋售股票,換取流動現金,引發股市將大幅修正的疑慮。但筆者在事發當下即認為,即使它真的破產而拋售持股,對股市也僅是短期影響,股市若下跌是便宜的買進機會,因為公司本身應有的價值不會受到此事件而有任何減損。事後,梅爾文資本受到 Point72 及 Citadel 兩家私募基金的注資,免於破產危機。

市場盛傳梅爾文資本即將破產,並可能拋售手中阿里巴巴的持股
圖二/擷取自WallStreetbets & Co.推特

真的只是「散戶vs.華爾街」這麼簡單嗎?

事實上,在散戶號召進場買股之前,早就有其他的專業投資人發布看好 GME 的消息。2020 年 9 月 9 日,Reddit 的 wallstreetbets 論壇上有一位暱稱 Jeffamazon 的鄉民,發表一篇名為「世紀空頭大爆倉」(The REAL Greatest Short Burn of the Century)的文章,表示非常看好 GME 未來的發展,理由包括美國最大的寵物電商 Chewy,其創辦人 Ryan Cohen 透過他的風險投資公司 RC ventures 買入 GME 10% 的股份,有助於 GME 未來的產業轉型成功;以及電影《大賣空》的著名人物 Micheal Burry 計畫買入 60 萬美元的「買入看漲選擇權」(call option),原因是他認為 GME 帳面上的現金充足,足以度過這次的疫情危機。Jeffamazon 發布這則貼文之後,鄉民們可是完全不捧場,一面倒看衰他的想法(圖三),當成笑話一則,可見鄉民是很看風向的。

報呱小教室

買入看漲選擇權(call option)
未來可以用特定價格購買商品的憑證,如果股價在合約期間內大漲,就可以用較低的價格買入股票,而且選擇權還能有額外的獲利;相反就是「看跌選擇權(put option)」。選擇權合約屬於衍生性商品,採用「保證金交易」,而保證金在帳戶中通常稱為「權益數」。此商品的操作難度較高,一般投資人不建議輕易嘗試。

圖三/擷取自 Reddit 討論串

以做空中國概念股著名的 Carson Block,在接受 Bloomberg 的採訪中認為,推動 GME 暴漲的因素不單純是散戶進場,還包含了同業廝殺。筆者相當程度是認同這個觀點,確實在量化交易的投資策略中,有一種「Momentum trading」的交易模式,中文稱作「動能交易」,這種交易方法,是透過電腦程式持續監控市場上的金融商品,若發現有商品波動變大,例如成交量大幅增加、價格突破一個範圍,就會執行買進,即使當下買進可能是股價的高點,但因為動能強勁,很有機會賣到更高點。

因此整個事件驅動因素,確實一開始風向突然成形,散戶的不滿情緒擁入推動股價,導致股價大幅上漲個幾十 %,而後法人的動能投資策略、加上市場上的軋空買盤,以及後面持續追價的散戶,才有如此驚人的動能,將股價推上幾十倍的漲幅,也讓眾人驚覺,原來法人也有被散戶情緒吞沒的可能,成為足以載入金融史的經典案例。

科技巨頭再次出手干預

然而到此故事還沒結束,在美國時間 1 月 28 日,正當散戶氣勢正盛,想要繼續追買將股價推上 1000 元大關,徹底讓做空機構倒閉,美國著名的大型券商,例如 Robinhood、Firstrade、Interactive Broker 都無預警的宣布禁止客戶買進 GME、AMC 等大量被法人做空的股票,遭散戶抨擊這是變相幫忙做空機構解套。甚至連社交平台也莫名其妙攪進這場大亂鬥,接連傳出 Facebook 關閉 GME 的討論社團、wallstreetbets 在 Discord 的論壇也遭到刪除,彷彿華爾街與券商、科技巨頭有私下協議,要幫華爾街做空機構倒打散戶一把,各種陰謀論又甚囂塵上。

事後,有人對於 Robinhood 禁止客戶買股的解釋是,因為《陶德佛朗克華爾街改革及消費者保護法》(簡稱陶德-佛朗克法案,Dodd-Frank Act)的要求,客戶下單買股以後,券商必須向交易結算組織交付保證金,若客戶同時瘋狂下單,券商會出現無法繳納足額保證金的週轉風險。也有人認為,金融系統給予法人的空頭槓桿太大,若最後導致金融體系失靈,散戶也將蒙受其害,因此限制措施是對的。

至截稿日 2 月 3 日為止,GME 股價已經回落至 90 美元,從最高點 417 美元算起來,股價回撤幅度有 78%,散戶的瘋狂也逐漸回歸理性,未組織化的群眾終究有持續動能不足的問題,後續難以為繼。而公司的內在價值與暴漲的股價,就如同主人與小狗,當小狗過度興奮跑太遠時,終究是要回到主人的身邊。但是曲終人散之後,社交平台的言論管制行為,從刪除川普帳號,到這次箝制鄉民「聚眾炒股」,以穩定秩序的名義做預防性言論管制,凸顯了這些科技巨頭為所欲為卻無法可管的窘境,仍是懸而待解的議題。

而且我相信,這些事件都不會是最後一次。

Tagged:
About the Author

臉書粉專「思想機器 投資的筆記」版主
@thinking.inves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