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南韓人發現中國把石鍋拌飯列為「中國無形文化遺產」,大為激憤。南韓外交部 9 月 20 日甚至發了聲明表示,「將堅決因應中國扭曲歷史的行為」。拌飯(비빔밥)未必皆需放在熱騰騰的石鍋裡,如果有看 Netflix 推出的高成本南韓料理實境節目《黑白大廚》就知道,朝鮮半島上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拌飯,大概就跟台灣各地的魯肉飯作法、口味都不同一樣。
話說回來,南韓政府發現的有點晚,因為 2021 年吉林省就把石鍋拌飯以「朝鮮族石鍋拌飯製作技藝(烹調技術)」名義列為省籍文化遺產,距離變成國家級文化遺產只有一步,更不能排除未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能性。
不過,關於文化超越國界流動這件事,其實過去類似的爭議也發生過。早在 1986 年大韓民國就把當地祭孔的特殊儀式 ── 釋奠 ── 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第 85 號,中國人二十年後上網才知道,不免也激起兩國之間糾紛。
如果把眼光放到整個大東亞文化圈,其實祭孔儀式在日本、南韓都有悠久的歷史,只不過日本明治維新後成功脫亞入歐,所以沒有花什麼心力糾結在祭孔是不是日本無形文化遺產。網路上流傳的玩笑段子寫道:
「中國自稱的文化其實很有意思,把元朝留給了蒙古共和國,把唐朝留給了日本,把明朝留給了南韓,但卻把清朝義和團留給了自己。」
元朝本來就是蒙古人的朝代蓋無疑問,日本保留了大量唐代風格的美麗木製建築古蹟,南韓保留了明朝的儒學與社會階級制度,而這則段子主張,現代的中國保留最徹底的,只剩義和團的心態。
孔劉與「孔子後代」
石鍋拌飯到底是誰的文化,就跟孔子到底是誰的文化象徵一樣,不足以定義那個國家人民的自我認同。吃石鍋拌飯不會讓你變成韓國人,祭孔也不應該讓你變成中國人。孔子是春秋時期諸侯國的一名教育家,他不會講半句北京話,也不知道「中國」是什麼。他不知道台灣存在,更別提無法預知之後整個東亞文化圈會怎樣「魔改」他對在紛亂的世界中治理小小魯國的看法。
南韓影星孔劉據說曾自稱是孔子後代。有些「華人」可能對此感到不以為然,但如果仔細想想,山東跟南韓的距離遠比山東跟台灣的距離近得多,魯國孔家後人搬到朝鮮半島的機率,應該就跟「在台灣主張自己是孔子第幾世孫一樣『高』」。
每到九月,台灣人迎來出處不明的「孔子誕辰」,以其作為教師節。孔子誕辰在九月二十八日毫無證據的程度,就跟耶穌十二月二十四日出生在馬柩一樣,重點不在於日期是真是假,而在於一顆「相信的心」。
對孔子的崇拜可以說是一種宗教信仰,更或許是一種有利於特定族群高壓統治的宗教信仰。我們稍晚將回來談這件事,先把時間撥到 1945 年。
「大學可是台灣人的大學?」
比起距今兩千多年前而且語言不通的魯國人孔子,我們更該認識的可能是 1945 年協助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大學(原台北帝大)的林茂生。他是台灣第一位留美教育博士,有一個夢想就是打造「屬於台灣人的大學」,讓高等教育真的能夠反映台灣的人文精神與歷史記憶。
京都大學教授駒込武撰寫的《台灣人的學校之夢》一書指出,當國民政府邀請他協助接收台大,林茂生真的以為這是台灣人擁有自己的高等教育的契機。然而不到幾個月後,他就發現事情不是如此。到了 1946 年,林茂生對其子林宗義說:「這幾個月來,每時每刻,所見所聞,都是壞的徵兆,都是新的痛苦……。我不得不懷疑以前的期望了。」他更說,台灣人沒有社會地位,沒有參政機會,在公共場所使用台灣話也被禁止。才短短幾個月時間,要台灣人怎麼學會講「國語〔中國話〕」,他們完全不考慮台灣人的心情,藉口說:「因為你們台灣人不會講國語,所以不能當行政官僚或教員……。」
1947 年,二二八爆發,無辜的林茂生被六名便衣人士從家裡抓走,從此天人永隔。在未經任何正當程序的狀況下,只根據時任「三青團主任」蔣經國呈報給蔣介石之電文,聲稱林茂生「要求美國提供武裝以推翻在台政權,而美國已經給予經費」,他就被槍決,且從未發還遺體予家人。無人知道林茂生最後幾天是怎麼過的,根據口述歷史書籍,有大稻埕當地人莊永德表示,自己在大橋頭親眼看到漂浮在水面上的林茂生屍體;除了被鐵絲綁住外,身旁還有 7、8 具屍體。
十分可笑的是,傅斯年不過當了台大校長兩年(1949~1950),現在校園裡就有傅鐘、傅園,但沒有任何一處是用以紀念更早想要改革台大最後遇害的林茂生。如果國民政府是一個真正民主的政府,1949 年不會需要外省菁英傅斯年來接管台大,而會讓台灣自己的教育家好好治理校園。
陳文成輾轉墜落,林茂生漂流水上,只為了一個讓台灣人抬頭挺胸平起平坐的夢想。
八佾舞於庭
除了自認「保留明朝正統」的韓國之外,祭孔大典可以發生在非常奇怪的地方,譬如東突與黑龍江,近年來都有當地政府特別精心營造的盛大祭孔儀式。很難想像這兩個地方的民族與文化究竟與孔子有何關係。
祭孔的八佾舞,更是孔子當年非常唾棄的「僭越」表演。《論語》如此記載: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白話解釋,就是孔子批評魯國的大夫季孫氏:「以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麽事不能容忍?」孔子認為事物應該按照自己的身分地位規格來做,不能越格,像暴發戶一樣大灑幣,如此不符合「禮」。按照這個標準,孔子應該對於後世用他特別罵過只有天子拜拜時可以用的八佾舞來祭祀自己,感到十分尷尬丟臉才對。
然而,為何孔子只是一般中階貴族,最後卻能享有八佾舞的尊榮呢?簡單來說,這跟中國幾乎每個朝代皇帝都想要讓自己有個漂亮的名分統治天下有關。而蔣氏作為另類的土皇帝,當然特別要把自己扯上三皇五帝一脈相承的妄想正朔。
國民政府自稱「接續華夏正統」,利用祭孔、把「孔子誕辰」訂成教師節,來維持自己在文化統治上的正當性,但很明顯的,看他們怎麼對待台灣首批留美教育家就知道,國民黨才不在乎教育,他們在乎的是洗腦跟控制,教育只是順便。
泛藍媒體人黃暐瀚日前在社群媒體上寫下「秋節愉快」,被中國網友群攻擊「刻意『去中』,其心可議」。這聽起來像是個笑話,但若你注意到中秋前後同時有多少帳號在所有台灣名人與組織的公開貼文底下寫「你們只准過『台秋節』」,大概就笑不出來了。
在中國經濟崩盤的時刻,文化的宗主國地位好像是他們尊嚴最後的威而剛。眾所皆知,現行農曆根本不是中國人發明的,甚至不是「陰曆」,而是來自歐洲傳教士參考伽利略、哥白尼理論協助修訂的陰陽合曆《時憲曆》,這是個天文學的基本問題。中秋更是包括越南、韓國、日本在內多個東亞地區共享的節日。
不過,問題也不是在於到底一項文化起源於哪裡,而是它落腳的地方如何詮釋它?如何賦予新生命?否則,難道全世界的人都要因為古羅馬人一套拼音文字而自我認同為義大利人,或者因為使用阿拉伯數字而自認是阿拉伯人嗎?更別提「零」的概念阿拉伯數字裡沒有,是古印度人發明的。
因此,既然南韓祭孔沒有讓他們誤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我們也不該如此。此外,倘若我們的社會連七十年前近在眼前的歷史都可以選擇性忘記,兩千年前遠在他方的歷史又有何緊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