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新執委會主席出爐,德籍馮德萊恩成首位女性主席
歐洲議會於 16 日投票後,德國籍現任國防部長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以 383 票同意,327 票反對,22 票棄權,當選新一任歐盟執委會主席,也將是歐盟成立以來第一位女性主席。
馮德萊恩於 7 月 4 日接受德國公共媒體德國之聲(Deutsch Welle)專訪時表示,現今美、歐之間的分歧讓彼此充滿了不確定;在北約問題上,美國希望歐洲國家能在國防預算上達到 GDP 百分之二的標準,這點歐洲國家的確有在努力,也必須做得更多;在俄羅斯與東歐問題上,歐盟必須投注更多心力在東歐地區,推進東歐國家的民主化進程;在面對俄羅斯上,無論是德國或是歐盟,都不該表現出軟弱或屈服的姿態,尤其在克里米亞半島危機後,歐洲必須更認清ㄧ個事實:「唯有團結才能面對危機」。
在中國問題上,馮德萊恩直言「歐洲對中國了解的不多,也關注的太少」,歐洲更應關注當前中國正有計劃地擴張其影響力,尤其是將經濟影響力轉換成政治影響力的企圖。北京當局正以聰明且有計劃的方式推動對外政策,且態度上始終友好;對歐洲來說,中國是重要的貿易夥伴,卻也無法忽視中國的政經影響力,以及獨裁專制的本質,和對內部人權的迫害。
這位新當選的執委會主席也談到歐洲不會有集中化的軍隊產生,亦即不會有所謂的歐盟軍隊,但歐洲各國的確該加強自身防衛藉以組建所謂「歐洲的軍隊」。這不會與北約之間有所競爭,但雙方需要更深入且緊密的合作。
針對英國脫歐,馮德萊恩會尊重英國的決定,卻也擔憂未來歐盟將僅有法國一個安理會成員,勢必會損及歐盟的國際影響力,至於地中海持續不斷的難民問題,馮德萊恩坦言歐盟成員國目前缺乏一個互信的溝通過程,也希望能找到一個訓練難民或者給予協助的方式,讓這些人能夠回到原來的國家。
參考新聞來源:
2019/07/16 德國N-TV Chronik einer steilen Karriere – Wie Ursula von der Leyen aufstieg
2019/07/16 德國公共廣播聯盟(ARD) Von der Leyen – “Beim Klima läuft uns die Zeit davon”
2019/07/04 德國之聲(Deutsch Welle) Listicle: Wofür steht Ursula von der Leyen?
歐洲導航衛星伽利略系統失效中
自 7 月 11 日以來,歐洲伽利略系統(Galileo)迄今都處於失聯以及地面導航系統失效的狀態,負責營運該計劃的「歐洲全球導航系統衛星局(GSA)」表示,問題應該是出在地面設備,而非衛星本身,而詳細原因仍有待相關人員的檢測。目前伽利略系統暫時性的失效並不影響私人使用和手機導航,因為這些相關設備在收不到伽利略系統時,會自動切換至美國的GPS系統,相關的緊急搜索定位與救援服務也一樣不受影響。
伽利略系統是歐洲太空總署近 20 年來一個相當重要的計劃,目標是打造出屬於歐洲的導航定位衛星系統,重要性不下於亞利安火箭(Ariane)的開發。該計劃於 2005 年 12 月 28 日發射第一個實驗衛星 GIOVE-A,後於 2011 年 8 月 21 日發射第一顆伽利略系統衛星,於 2016 年 12 月 15 日正式啟用。GSA 迄今已發射了 30 顆衛星,但其中有 4 顆失效,預計於 2020 年底前會再補上這 4 顆導航衛星。
此次系統失效並非是伽利略系統第一次發生問題,早在 2017 年 1 月,伽利略系統中有幾顆衛星的原子鐘(Atomic clock)就出現過嚴重失靈現象,導致定位延遲及失準的問題。目前伽利略系統提供全球約 70 種款式手機與導航系統的定位服務,也是全球唯一標榜接受民間單位控制的系統(背後投資者為德國航太協會 DLR、義大利的 Telespazio 與義大利李奧納多航太 Leonardo-Finmeccanica S.p.A)。
儘管伽利略系統標榜比美國 GPS 的定位差距更小,在挪威、瑞典北方等高緯度地區的定位服務也更精準,但該計劃上線時間從 2008 年一路順延至 2016 年底才推出,以及推出後系統的不穩定,導致上百萬使用者並不十分認識伽利略系統。
對亟欲打造太空戰能力的北約來說,伽利略系統象徵歐洲全球定位技術自主的開端,但系統尚未穩定化的現況卻也成為一個沉重的壓力與負荷。相較於中國的北斗衛星系統,以及俄羅斯的格羅納斯系統(GLONASS),如何讓伽利略系統變得更穩定,進而贏得使用者的信任,將是未來的一大課題。
參考新聞來源:
2019/07/15 德國公共廣播聯盟(ARD) Satellitennavigation – Galileo kämpft mit Systemausfall
2019/07/15 德國世界報(Die Welt) Das Galileo-Desaster offenbart Europas Schwäche im All
2019/07/16 德國明鏡(Der Spiegel) Ausfall des Galileo-Satellitensystems -Europa hat Sendepause
印度臨時取消月球探測計畫
今年適逢人類登月計劃 50 周年紀念,印度也期許自己能成為登月俱樂部的成員之一,因此原訂在 15 號於印度達萬太空中心(Satish Dhawan Space Centre)發射登月探測器「月船二號(Chandrayaan-2)」以及其搭載的「Pragyan探月車」,前往目前尚未被人類探索過的月球南極地區。這項引起各國高度關注的計畫卻在發射前一小時喊停。目前印度太空中心僅說明是技術問題,何時重新發射,以及臨時停止的詳細原因尚待印度官方公佈。
印度於 2008 年已發射過「月船一號(Chandrayaan-1)」月球軌道衛星,以及於 2013 年 11 月成功發射「火星軌道任務號」(Mars Orbiter Mission,MOM),並於 2014 年 9 月 24 日成功進入火星軌道,開始繞行火星執行觀測任務。此回印度挑戰登月計畫,被視為印度太空計畫的新里程碑。
印度打算在登月計劃後,接續發展技術自主的太空站,以逐步加強自身太空軍事武力的能力。
參考新聞來源:
2019/07/15 德國公共廣播集團(ARD) Indiens Mondmission – Absage kurz vor dem Start
2019/07/14 德國公共廣播集團(ARD) Indiens Weltraummission – Start zum angesagtesten Fleck des Mondes
中國第二季經濟成長率大幅放緩至 6.2%,近 30 年來最差
中國正面臨著 30 年來經濟成長最慢的一季:今年第二季經濟成長率僅達 6.2%。相比過去動輒超過 7% 的成長率,中國持續放緩的經濟成長,意味著更深一層的經濟發展困境。
中國當局正試圖透過減稅、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及擴大基礎建設等方式來刺激經濟成長,然而這也牽動著中國自身日益沉重的債務負擔,以及結構性經濟問題。彭博社專家預估,中國當前債務比重已佔 GDP 的 271%,遠高於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時的 164%。
當前中、美貿易戰對中國而言,國內經濟情勢還是在可控制的範圍內。然而中國原本預期貿易戰能在 G20 高峰會後有所緩和,最終卻事與願違。越來越多國家認同美國發起貿易戰的主要訴求:「中國應對外資企業更加公平、開放,並尊重智慧財產權」,這將使中國面臨遠出乎原先所預期的對外貿易壓力。
在可預見的未來,隨著自身勞動力下降、人口高齡化、過剩的工業產能等問題,將對中國經濟發展形成另一層挑戰。在貿易戰後,包括中國的華為等擁有國家背景強力奧援的企業,也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提防。這也突顯中國在推銷自我經濟實力的同時,其背後總是帶有讓人無法信任的因素。
基於國家安全的理由,美國率先將華為列為黑名單,並要求與華為有商業往來的企業都要先取得許可批准,包括高通、英特爾等晶片製造商都在這批需要取得許可的清單上,Google 所開發的服務軟體也暫停供應給華為手機,何時能再次開放仍是個未知數,使得華為手機在德國的銷售也有所下滑。
除此之外,如何給予私有企業(包括外國投資)更自由、更公平與更開放的市場進入門檻,亦是中國另一個無可迴避的問題。
參考新聞來源:
2019/07/15 法蘭克福匯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 HANDELSKRIEG BREMST CHINA : Wachstum auf 6,2 Prozent gefallen
2019/07/15 新蘇黎世報(Neue Zürcher Zeitung) Chinas Wirtschaft wächst so langsam wie seit 30 Jahren nicht mehr
2019/07/15 德國明鏡(Der Spiegel) Handelskrieg bremst – Chinas Wirtschaft wächst so langsam wie seit 27 Jahren nicht mehr
賽普勒斯天然氣開採糾紛,希、土兩國互不相讓
這是一場持續一個多月的天然氣開發權爭議;賽普勒斯共和國與多家能源公司簽署合約,共同開發賽普勒斯外海的天然氣,土耳其則自行派遣船隻進行探勘。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
自 1947 年分裂後,當前賽普勒斯分為以希臘裔為主、普遍受到國際社會承認、並且是歐盟之一的賽普勒斯共和國(南賽普勒斯),而由土耳其裔所組成的北賽普勒斯,則僅有土耳其承認,被視為傀儡國家,政權長期為土耳其所把持。自賽普勒斯外海發現大型天然氣田後,南、北賽普勒斯的衝突越演越烈,目前賽普勒斯共和國與法國道達爾(Total)、美國美孚石油(Mobil)、義大利埃尼石油(Ente Nazionale ldrocarburi)三家石油公司簽署了探勘與開採協議,土耳其則認為此舉忽視了其在賽普勒斯海域的的權利,要求這幾家國際石油公司不要跟賽普勒斯共和國有所接觸和合作,並且繼五月派出探測船「征服者(Fatih)」後,第二艘探測鑽井船「雅夫茲號(Yavuz)」也於上週末開抵賽普勒斯外海。
之後,東南歐合作高峰會議(The Southeast European Cooperation Process,簡稱 SEECP)於 7 月 8、9 日在波士尼亞的塞拉耶佛召開,土耳其與歐盟在會中針對此事針鋒相對。土耳其認為自身收容了龐大的難民,歐洲國家卻從未對土耳其的安全與經濟有所奧援,反而挑在此時對土耳其所擁有的探勘權大做文章,土耳其總統艾爾段(Recep Tayyip Erdogan)索性召開記者會抱怨歐洲人都沒看到土耳其付出的貢獻。
這場爭議於 14 日出現新的進展,北賽普勒斯總統 Mustafa Akinci 提議由南、北賽普勒斯合組開發委員會,共同探勘天然氣田,只是土耳其總統埃多安仍堅持土耳其與希臘在探勘與開採上享有同等的權利,希臘片面與石油公司簽署合約,就是意圖破壞南、北賽普勒斯的穩定。對此,歐盟認為由聯合國組成觀察團介入此事,將有助於雙邊緩合緊張的關係,並呼應北賽普勒斯的提議,希望土耳其能停止片面探勘的舉動。
參考新聞來源:
2019/07/14 德國公共廣播集團(ARD) Zypern-Gasstreit – EU berät über Sanktionen gegen die Türkei
2019/07/15 德國公共廣播集團(ARD) Türkische Sicht des Gasstreits – Drohungen, Fakten, Kompromissvorschläge
美國重啟 301 條款調查法國開徵數位稅
美國總統川普於 7 月 10 日下令對法國重啟 301 條款,調查法國課徵數位稅(Fiscalité du numérique,德語 Die Digitalsteuer)是否造成「歧視與不公平」的問題。歐盟於 2018 年 3 月提出數位稅的概念,隨後在成員國之間引起不同意見與批評,法國則於今年 3 月 6 日宣佈會課徵數位稅,主要適用範圍涵蓋「數位廣告、社群媒體、電子票劵、電子零售、電子商務」等。
美國認為歐盟提出數位稅的概念,無非就是針對美國而來,因為當前主要電商、社群媒體、電子網路平台等企業多半來自美國,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於 10 日發表的聲明即指出,數位稅的課徵項目都是美國企業領先的領域,已涉及對美貿易的歧視與不公平。法國則無視於美國啟動調查的舉動,由參議院在 11 日通過課徵 3% 數位稅的提案,預計可創造 7.5 億歐元稅收,同時認為數位稅的課徵,將能更公平地對待新創產業,妥善因應未來將不斷出現新興網路企業與新型態服務的局面,也能在稅賦公平上對傳統產業有所交代,並非如美國政府所指控說法,只是為了針對特定企業。
參考新聞來源:
2019/07/11 德國公共廣播聯盟(ARD) Trotz US-Drohungen – Frankreich verabschiedet Digitalsteuer
2019/07/11 德國公共電視第二台(ZDF) Digitalsteuer beschlossen – USA drohen Frankreich mit Zöll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