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內蒙古自治區強推漢語教學,蒙古人的強烈反抗引起舉世矚目,許多歐洲媒體都有報導,有些專注在眼前的新聞事件,《南德日報》則以〈被懷疑的語言〉為題,將內蒙古遭遇的問題作為一種中國政策下的普遍現象而為報導。

《南德日報》在文章開頭明白指出,對於可能對國家統一有所扞格的地區,數十年來中國都抱持著「牢牢掌控」的政策,這在東突厥斯坦(新疆)和圖博(西藏)最容易觀察到。維吾爾人和西藏人是少數民族,必須要漢化,要向「漢族」靠攏——假設真的有「漢族」存在的話。《南德日報》指稱中國將「多樣性」視為危險之物,若出現在「巨大帝國的邊陲」尤其危險,而內蒙古不幸就和東突厥斯坦與圖博一樣,都處在帝國的邊陲。

《南德日報》指出,就在新學期開始前數日,內蒙古官方突然宣佈了新的政策,未來的學校一律以漢語教授文學、政治和歷史,這是「長達數十年文化滅絕政策的最後一步」,因而導致當前內蒙古的空前騷亂。報導中說明,由於官方長年以來的重置政策,如今內蒙古 2,500 萬人口當中,蒙古人的比例還不到五分之一。儘管情況如此艱難,但蒙古人並不退縮,許多警察乾脆不去上班,免得被迫出手逮補民眾,中學生則在校園內遊行,高歌「保護母語」和「我們到死都是蒙古人」。

https://twitter.com/luxnox6/status/1298623861831892994

德國 ARD 電視一台的「今日新聞」(Tagesschau)節目也對內蒙古情勢做了報導,並且向觀眾說明,內蒙古「在紙上」是自治區,實際上所有重要決策都出自北京中央,內蒙古也是中國和蒙古的接壤地區,但蒙古是「民主治理」的國家。

荷蘭《民眾報》在關於內蒙古抗爭的報導中提到,目前內蒙古約有 30% 的蒙古人以母語接受教育,而在 30 年前,這個數字還高達 60%。專家認為,蒙古語一旦失去教學語言的地位,將很快淪為「廚房語言」,只在家庭環境中使用,不僅詞彙量有限,蒙古文字也可能被荒廢。鄰國蒙古已經在前蘇聯時代引進西里爾字母,現在已經不使用傳統的蒙古文字。一名錫林浩特的蒙古人說:「再過幾年,我們的蒙古孩子就會變成漢人了。有個蒙古名字,在身分證上有個蒙古族別,卻是自己文化的陌生人。」

參考新聞來源:
2020/09/04    Süddeutsche Zeitung(南德日報)    Sprache unter Verdacht
2020/09/05    Tagesschau(德國今日新聞)    Proteste gegen Sprachvorgaben in Schulen
2020/09/02    De Volkskrant(荷蘭民眾報)    Uitzonderlijk groot protest in Binnen-Mongolië tegen ‘verchinezing’ onderwijs, overheid reageert keihard

編輯推薦

中國造特殊用途接駁船 軍事專家:對台防禦造成壓力

根據外媒 「海軍新聞」(Naval News)網站報導,中國廣東造船廠至少在興建三艘新船,可能在兩棲入侵台灣時發揮關鍵作用。

January 13, 2025

拜登任內最後的晶片管制:中國或成最終受益者?

據美國智庫 CEPA 日前指出,在拜登政府卸任倒數階段,政府團隊仍計劃祭出新一波的晶片出口管制,防止先進技術落入中國和俄羅斯手中。

January 11, 2025


解放軍相關企業 中國騰訊、寧德時代進美國黑名單

網路科技公司「騰訊」和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等一批中國公司在今(2025)年 1 月 6 日被美國五角大廈認定為是跟中國軍方有關的企業,進入美國的黑名單。根據美國 2024 年國防授權法案(NDAA),自 2026 年 6 月起,美國國防部將禁止直接向中國軍事企業清單(1260H 清單)上的企業採購商品或服務,並從 2027 年 6 月起禁止間接採購。這向美企發出強烈訊號,跟這些中企有業務往來存有風險。

January 11, 2025


灰色作戰已敲響:退役軍人遭吸收、中國船隻破壞台灣海纜 

復康聯盟黨主席屈宏義等人,遭控長期接受中國金援,在台吸收軍職背景人員發展組織、充當內應,甚至密組武裝部隊,刺蒐國軍營區與軍事據點並謀求發動武裝攻擊,日前遭檢方依違反「國家安全法」起訴。

January 9, 2025

customplayer-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