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汽車晶片引深思 德媒:民主與獨裁的選擇在現實政治中很困難

德媒:民主與獨裁的選擇在現實政治中很困難(圖/中國外交部)

全球汽車晶片爭奪戰方興未艾且愈演愈烈,上週四(2 月 18 日)德國《商報》刊出一篇評論文章,直指〈德國需要對台策略〉。

文章開篇以「島嶼共和國」(Inselrepublik)來指稱台灣,直陳台灣因為高科技實力而「日漸成為地緣政治的核心」,而美中爭霸更迫使全球「反思其一個中國政策,並尋求台灣問題的新解法」。

包括德國在內的外國企業已經習慣為市場而屈服於中國的淫威,例如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或不將台灣劃入中國地圖,產品就會受到中國的抵制等等。然而忽略台灣重要性這樣的態度本身有其風險,且風險之大已經於最近由聯邦經濟部長阿特麥爾(Peter Altmaier)明確展示。當阿特邁爾向台灣經濟部長王美花尋求汽車晶片的供應協助,王美花表示希望德國協助台灣取得武漢肺炎疫苗以為交換,然而台灣媒體「從左到右一體拒絕要給德國優先待遇」。

《商報》引述台灣的英文報紙《台北時報》:「若是德國要求協助卻又不將台灣當作友國來對待,那不啻打了王美花一個耳光。」報導並指出,台灣媒體一體舉證德國自 1972 年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的唯一代表以來,始終奉行的一個中國政策。

半導體晶圓(圖/Enrique Jiménez/CC BY-SA 2.0)
《商報》指出,台灣因為高科技實力而日漸成為地緣政治的核心,而美中爭霸更迫使全球反思其一個中國政策,並尋求台灣問題的新解法(圖/Enrique Jiménez/CC BY-SA 2.0)

《商報》指出,德國並未將台灣(中華民國)當作一個國家來承認,然而台灣人對此愈是惱怒,如今就愈是驕傲身為全球高科技供應鏈不可取代的成員。台灣人更惱怒的是德國 2020 年接受了台灣 100 萬片口罩的援助,卻連一句謝謝也沒有。《商報》強調,若以為不理會台灣人的不滿不會帶來不良的後果,那就大錯特錯了。晶片其實還只是問題的表面。真正的問題在於,在美中爭霸的全球地緣政治大棋中,台灣是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因而也就成了「危險的麻煩點」,各界很快將必須對台灣的定位有個更清楚的表態。

《商報》從經濟面來分析,認為德國企業事實上禁不起選邊中國的後果。一旦選擇中國,可能就要失去重要的合作夥伴,甚至可能成為日益張狂中國政權的幫凶,當然同時這也會激怒作為盟友的美國。從道德面來考察的話,民主與獨裁之間的選擇看似容易,在現實政治(Realpolitik,利益政治)中卻很困難,因為德國對中國的經濟依賴相當的高,再者中國政府政經不分,一國在政治上得罪北京,該國的企業通常也被連坐。

《商報》的報導並未做出任何結論,只是敦促德國各界必須正視台灣問題,或許德國可以表態支持台灣成為 WHO 的觀察員,以此釋放一些訊號。報導中稱台灣在本次疫情中表現優異,有許多經驗可與他國分享。不過文章中沒有提及,既然台灣在獨立於世界衛生體系的情況下還能良善控制疫情,是否成為 WHO 的觀察員,對台灣又有何價值?

參考新聞來源:
2021/02/21    Handelsbaltt(德國商報)    Deutschland braucht eine Taiwan-Strategie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