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12 月 6 日)立陶宛外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致信歐盟貿易執行委員杜姆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及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指陳該國因與台灣互設代表處而遭到中國的政治和經濟壓迫,程度「前所未見之高」,令人「無法接受」,並要求歐盟有所行動。
藍斯柏吉斯在信中證實,立陶宛出口商已經無法進入中國市場,因為他們不再名列通關清單。
藍斯柏吉斯在信中指出,自今年 8 月以來,中國就不斷對立陶宛施壓,他很難不將當前情況視為中國以商逼政意圖的一部分。他信中並且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當局對一歐盟成員國所為,對整個歐盟和我們共同的貿易政策都造成影響。我懇請您們代表立陶宛介入此事,以求解決當前問題」。
藍斯柏吉斯在信中強調「歐盟統一和團結」的重要性,關於此事必須在歐盟的層次上對中國作出強烈的反應,令其了解以商逼政的作為不可接受,也不會被容忍。
目前立陶宛置身抗中最前線,但並不是唯一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的歐洲國家。上週英國《經濟學人》有一篇文章指出,東歐國家如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斯洛伐克等傾向與台灣結盟,原因之一是這些國家都受過共產專制統治,但這不是唯一的原因。捷克也已經轉向台灣,除了歷史因素,也有一部分是因為中國積極干預捷克政治和媒體。2018 年捷克情報機構甚至指稱中國的諜報活動造成的影響比俄羅斯更大。
《經濟學人》引述任職台灣世代智庫葉皓勤(Marcin Jerzewski)的意見指出,現在中歐及東歐有愈來愈多人意識到「台灣是分享抵抗專制實踐的最佳夥伴」。
政治因素之外,經濟也是一大原因。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斯洛伐克等國在 2000-19 年間獲得中國直接投資約 1 億歐元,但這遠比其他歐洲國家的投資要少。例如斯洛伐克的 GDP 只有 1% 來自中國的直接投資,但有 7% 來自德國的直接投資。但若獲得更多的投資,這些國家又不免憂慮中國設下的債務陷阱。幾番因素加總,台灣於是把握機會,在今年 10 月由國家發展委員會展開東歐投資之旅,造訪捷克、立陶宛和斯洛伐克,研議高科技業合作的可能。這自然是各國所樂見,因為台灣正是在這個領域領先世界。
延伸閱讀:
不敢惹怒中國?藍委全體缺席波羅的海訪團歡迎會
立陶宛議員團訪台:很榮幸被極權中國列入黑名單
台灣代表處成立 中國暴怒:和立陶宛關係降為代辦級
參考新聞來源:
2021/12/06 Politico EU(政治網歐盟版) Lithuania asks EU for ‘strong reaction’ to Chinese pressure
2021/12/02 The Economist(英國經濟學人) Why are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cosying up to Taiwan?
pourquoi more
報呱相關台灣代表處成立 中國暴怒:和立陶宛關係降為代辦級
前副總統陳建仁應立陶宛外交部邀請,出席 11 月 19 日至 20 日在首府維爾紐斯舉辦的「民主未來-對抗極權主義高階論壇」,20 日並以貴賓身分,在午餐演講會中以「台灣是民主的試金石」(Taiwan as a Litmus Case for Democracy)為題發表演說,向國際社會分享台灣的民主經驗與成果,並呼籲民主國家團結合作捍衛理念價值。
王義銘‧ November 21, 2021
立陶宛議員團訪台:很榮幸被極權中國列入黑名單
2021 年開放國會論壇將於 12 月 2、3日登場,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主席馬爾德基斯率領的國會議員團今天清晨抵台,他預期,這趟旅程會再為立陶宛與台灣帶來更進一步的了解。
王義銘‧ November 28, 2021
不敢惹怒中國?藍委全體缺席波羅的海訪團歡迎會
楊是命‧ December 3,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