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綠色轉型計畫有個不可或缺的要素「鋰」,這是製造電動車和風力渦輪等綠色設備所必須,而德國西南部的上萊茵河谷地正是歐洲最大鋰礦。今年 1 月德國政府宣佈擴大國內原材料開採計畫目標,到 2030 年要有 1,500 輛使用電池的電動車上路,且使用的電力有 80% 來自可再生能源。

現在有一些研究小組和企業正在開發以地熱鑽探提取鋰的技術,要在地下數千公尺深處的儲熱層鑽井,將富含鋰的鹵水送至地表,再精煉鋰到可供製作電池的程度。問題是,十多年前上萊茵河谷地採礦鑽孔引起地震,導致民居受損,現在要開採鋰礦便受到居民強力反對。現在圍繞著鋰和地熱的一波狂熱炒作,反對人士說:「簡直瘋了」。

從政治層面而言,德國只是配合歐盟的方向與計畫。預計歐盟執委會將於 3 月推出一項關鍵原材料法案,旨在減少歐盟對中國和俄羅斯的依賴,包括指定歐盟內部具有戰略利益的項目。而在德國內部,儘管現在聯合執政的綠黨過去並不支持此類開採計畫,經過一年能源危機與烏克蘭戰爭洗禮,態度已然大有轉變。綠黨籍的經濟部長哈柏克(Robert Habeck)表示,若國內採礦「能使環境較好,供應鏈更強韌,那麼國內採礦就比原料進口更可取」。

南美洲阿根廷的鋰礦區(圖╱FILE PERFIL)

與上萊茵河谷地居民站在對立面的還有汽車業。歐盟預計到 2035 年將禁止銷售新的石化燃料動力汽車,於是汽車製造業面臨往電動車轉型的壓力,目前汽車製造商斯泰蘭蒂斯(Stellantis)、雷諾、福斯都已和德澳地質學家合創的火神能源公司(Vulcan)簽署供應協議。火神公司目前計畫到 2025 年要開始採礦,此後每年要供應 4 萬噸電池等級的氫氧化鋰,且計畫逐年增加產量,目前正在測試採礦過程造成的污染。

支持開採鋰礦者有一個共通論點,說地熱開採比目前南美洲如智利、玻利維亞等地的開採方式更環保。德國能源公司 EnBW 的專家柯貝爾(Thomas Kölbel)表示,透過地熱提取鋰是好方案,因為這過程不排放碳,不消耗水,也不產生廢棄物。然而上萊茵河谷南部的抗議運動負責人羅瑟(Hans Roser)表示,一旦開始採鋰,地震一定頻繁發生。他並且發表接近以鄰為壑的言論說,如果地熱開採真的比較好,那德國企業應該去南美洲使用這種技術開採。

參考新聞來源:
2023/02/01    Politico EU(政客雜誌歐洲版)    Tremor fears lay down hurdles for Germany’s lithium mining plans

編輯推薦

中國造特殊用途接駁船 軍事專家:對台防禦造成壓力

根據外媒 「海軍新聞」(Naval News)網站報導,中國廣東造船廠至少在興建三艘新船,可能在兩棲入侵台灣時發揮關鍵作用。

January 13, 2025

拜登任內最後的晶片管制:中國或成最終受益者?

據美國智庫 CEPA 日前指出,在拜登政府卸任倒數階段,政府團隊仍計劃祭出新一波的晶片出口管制,防止先進技術落入中國和俄羅斯手中。

January 11, 2025


解放軍相關企業 中國騰訊、寧德時代進美國黑名單

網路科技公司「騰訊」和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等一批中國公司在今(2025)年 1 月 6 日被美國五角大廈認定為是跟中國軍方有關的企業,進入美國的黑名單。根據美國 2024 年國防授權法案(NDAA),自 2026 年 6 月起,美國國防部將禁止直接向中國軍事企業清單(1260H 清單)上的企業採購商品或服務,並從 2027 年 6 月起禁止間接採購。這向美企發出強烈訊號,跟這些中企有業務往來存有風險。

January 11, 2025


灰色作戰已敲響:退役軍人遭吸收、中國船隻破壞台灣海纜 

復康聯盟黨主席屈宏義等人,遭控長期接受中國金援,在台吸收軍職背景人員發展組織、充當內應,甚至密組武裝部隊,刺蒐國軍營區與軍事據點並謀求發動武裝攻擊,日前遭檢方依違反「國家安全法」起訴。

January 9, 2025

customplayer-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