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願承諾為應對氣候變遷的貧困國家提供資金,現在這成為西方國家外交官手頭一大棘手問題。

對抗氣候變遷的全球性努力需要每年籌集數千億每年公共資金,用於資助潔淨能源、建造海堤、種植耐熱作物等等,這些資金主要由富裕國家提供。根據 1992 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中國不是富裕國家,無需提供資金。但三十年過去,中國不僅變得富裕許多,也成為全球第一大單一污染源,也是僅次於美國和歐盟的第三大氣候變遷貢獻者。

西方國家因此向中國施壓,要求中國提供資金給去年新設立用來援助受氣候變遷影響社群的基金,但被中國拒絕了。

今年 11 月各國將在氣候峰會上設定新的資金籌集目標,要求中國提供資金將是首要議題。

美國氣候特使凱瑞(John Kerry)2021年的訪中行程遭到中國無禮對待,成為一場無效的外交資源浪費。現在還是持續對中國有期待嗎?
圖/新華社

​上個月,美國氣候特使凱瑞(John Kerry)​以特使身分發表的最後一項聲明中指出,下一屆締約方會議(COP)將著重於財務問題,包括資金提供者是否會增加、有能力的國家是否會挺身而出等。

週一(4 月 8 日)歐洲氣候特使團抵達北京,要尋求這些問題的解答。這些特使來自歐盟、德國、法國、丹麥、荷蘭等,他們希望中國向較貧困國家提供資金方面可以「提高透明度」。

2015 年,習近平訪美,向當時的美國總統歐巴馬承諾,將設立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提供 30 億美元,以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遷。但將近十年後,外界並不清楚中國總共支付了多少。甚至有一份報告指出,中國提供的資金可能只有原議的 10%。

除了中國,美國和歐盟的聯合聲明中也提到,希望更多國家加入資金捐贈者名單,這當然包括富裕的波斯灣國家。上個月歐盟成員國外長會議的聲明也稱「所有國家」都應「依據其財政能力」為新的氣候融資目標做出貢獻。

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中國氣候中心主任李碩表示,關注「所謂的捐助基礎」可能反而錯失重點。他認為,富裕國家試圖將氣候變遷歸咎於中國,這在許多發展中國家看來具有入侵性、威脅性,並無堅實的法律基礎,被認為是「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延伸到氣候政治」,因此整體而言,各國亟需找到一個更好的架構,才能激發集體作為。

參考新聞來源:
2024/04/08 Politico EU(政治雜誌歐洲版) EU and US push China to help them write big new climate check

編輯推薦

中國造特殊用途接駁船 軍事專家:對台防禦造成壓力

根據外媒 「海軍新聞」(Naval News)網站報導,中國廣東造船廠至少在興建三艘新船,可能在兩棲入侵台灣時發揮關鍵作用。

January 13, 2025

拜登任內最後的晶片管制:中國或成最終受益者?

據美國智庫 CEPA 日前指出,在拜登政府卸任倒數階段,政府團隊仍計劃祭出新一波的晶片出口管制,防止先進技術落入中國和俄羅斯手中。

January 11, 2025


解放軍相關企業 中國騰訊、寧德時代進美國黑名單

網路科技公司「騰訊」和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等一批中國公司在今(2025)年 1 月 6 日被美國五角大廈認定為是跟中國軍方有關的企業,進入美國的黑名單。根據美國 2024 年國防授權法案(NDAA),自 2026 年 6 月起,美國國防部將禁止直接向中國軍事企業清單(1260H 清單)上的企業採購商品或服務,並從 2027 年 6 月起禁止間接採購。這向美企發出強烈訊號,跟這些中企有業務往來存有風險。

January 11, 2025


灰色作戰已敲響:退役軍人遭吸收、中國船隻破壞台灣海纜 

復康聯盟黨主席屈宏義等人,遭控長期接受中國金援,在台吸收軍職背景人員發展組織、充當內應,甚至密組武裝部隊,刺蒐國軍營區與軍事據點並謀求發動武裝攻擊,日前遭檢方依違反「國家安全法」起訴。

January 9, 2025

customplayer-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