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7 月 23 日)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 抵達中國,與中國外長王毅展開會談。這是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烏克蘭首度有高層官員訪問中國,也是 2012 年以來首次有外長訪問中國。不過直到目前為止,中國都不曾譴責俄羅斯的侵略烏克蘭。
庫列巴此次訪問,正值美國總統大選前、各種和平提議紛陳時刻。拜登領導下的美國一直是烏克蘭的最大支持者,但可能重返白宮的前總統川普曾揚言削減對烏克蘭的軍援。庫列巴抵達中國時,在 Instagram 寫道,為了避免「和平計畫之間的競爭」,烏克蘭與中國直接對話非常重要,並期望中國能在結束戰爭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本月稍早,北約(烏克蘭的另一重要盟友)在美國華府舉行峰會,發表一份聲明,公開指責中國協助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在戰爭中扮演決定性的角色。北約要求中國停止向俄羅斯輸送武器部件及其他重要技術。
在此之前,北約僅將中國視為遙遠的威脅,到 2019 年才在正式聲明中以溫和措辭稱中國是「憂慮」,現在則明確加入美國的行列,直接譴責中國。
當時這份聲明提到「中國大規模支持俄羅斯國防工業」,並稱中國有此作為「其利益和聲譽不可能不受到負面影響」。聲明中沒有具體說明中國可能為此付出什麼代價,《紐約時報》的報導指出,合理的第一步大概是對中國實施經濟制裁,禁止中國進入部分全球市場。
美國《外交家》的一篇分析文章指出,北約成立時,宗旨在於「阻絕蘇聯,留住美國,壓抑德國」,75 年後的現在,考慮到川普可能再度當選美國總統,北約的任務已經進化成「再次留住美國,阻絕俄羅斯在歐洲的侵略行動,預防中國在印太地區擴張」。
文章指出,歐洲專家傾向於認為,世界局勢主要由歐洲發生的事件決定,例如目前就以烏克蘭和中東的戰爭為最重要的大事,但全球安全穩定的關鍵戰場可能在印太而不在歐洲,尤其「中國和朝鮮半島」相關事態,對於印太地區乃至全球安全都有直接而重大的影響。也就是說,在美國的主導下,北約的戰略中心已經從大西洋轉向印太。
參考新聞來源:
2024/07/23 Reuters(路透社) Ukraine's foreign minister arrives in China to discuss 'fair peace'
2024/07/22 The Diplomat(美國外交家) NATO’s New Mission: Keep America in, Russia Down, and China Out
2024/07/10 The New York Times(美國紐約時報) For First Time, NATO Accuses China of Supplying Russia’s Attacks on Ukra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