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廣東省深圳市一起震驚社會的日本男童命案有了最新進展。本(1)月 24 日,中國深圳法院對該案被告判處死刑。然而,繼蘇州的日本母子襲擊事件後,日本人遭襲的原因依然不明。習近平政權面對美中對立,正在推動改善對日關係,中國法院速審速判似乎是急於了結這些事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相關報導:危邦不入》日籍男童在中國深圳遭中國人襲擊

殺害日童中國人判死刑 中國政府定調:偶發的個案

去(2024)年 9 月 18 日,一名 10 歲的日本男童在上學途中遭 45 歲的鐘長春持刀襲擊,隔天男童不幸離世。本(1)月 24 日,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被告鐘長春判處死刑。法院認定被告為了在網路上引起關注而購買刀具行兇,行為「極為惡劣且嚴重」,因此判處極刑。

日籍男童遇襲現場。
(圖/截圖自共同社YouTube影片)

值得注意的是,案發日期恰逢柳條湖事件 93 週年,該事件是滿洲事變的導火線。由於中國共產黨仍持續以歷史問題進行反日宣傳,所以就連許多中國網友都接連在社交平台上發表言論稱是「政府煽動反日情緒的後果」。

但中國政府堅持將此定調為「偶發的個案」,對日本方面要求真相的呼籲表示,將交由司法程序處理,拒絕透過外交管道進行解釋。

該案件的審理過程未對外國記者開放,24 日的初審於上午進行約一個小時,下午休庭後再開庭時,僅兩分鐘後就快速宣布判決。法庭上,犯行的動機被認為是「為了在網路上博取關注」,但並未涉及與日本有關的任何說明,最終,案件的真實動機依然未解。

據悉,被告曾在在庭審中多次擅自發言,其中提到「想跟被害者的家人、律師,還有日本大使館說話」,均被審判長制止。雖然其意圖不明,但這也表示他有意識到日本。

日本外務省表示駐廣州日本總領事館的貴島善子總領事等人有進入法庭旁聽。相關判決資訊由駐中國日本大使金杉憲治轉達給媒體。

深圳、蘇州接連襲擊事件 中國日人社群恐慌

在深圳案件判決前一天,另一起發生在江蘇省蘇州市的事件被告也被宣判死刑。去年 6 月,被告周加勝(52 歲)在日本人學校前持刀襲擊兩名日本母子,一名試圖阻攔被告的中國籍校車隨車人員胡友平,不幸遇害。法院判決認定周加勝因失業欠債、生活無望,產生報復社會的念頭而犯案。

這些襲擊日本人的事件雖然在判決書中都未提及未提及「日本」,也未指出被告是否針對日本人行兇。

事件發生後,在中國引發了日本人社群的恐慌。廣州日本人學校暫停部分活動,並建議避免在公共場所大聲說日語。多家日企如東芝、豐田等也提醒員工提高警惕,松下更表示願負擔相關人員回國機票費用。

日本的駐上海總領事館編寫的安全指引中,列了19個中國和日本有關的日子。在這些時間點,中國的反日情緒會浮上檯面,提醒日本人謹慎行事,外出遇到集會示威,就立即離開,前往自家或公司等安全的場所避難。
(圖/文件截圖)

在中國,司法系統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關於蘇州和深圳兩起事件,一位西方外交人士表示:「在調查階段可能曾出現『針對日本人』的供述,但汲取習政權意志的司法部門或當地當局可能已經封鎖了這些消息。」

中國左右為難 採冷處理、媒體被噤聲

儘管兩起事件引發日中社會輿論的高度關注,但《自由亞洲電台》報導提到,該台記者上網搜尋發現,除多家外媒和香港媒體報導了法院的宣判消息外,中國媒體幾乎沒有任何報導。

《報呱》也嘗試搜尋了深圳事件,以被告姓名搜尋的結果出現幾筆刊登在網易上的新聞,但點進去只剩 404 網頁失效的頁面;而蘇州事件多是引用日媒報導改寫成簡體中文的部落格文章。

在中國外交部 1 月 23 日和 24 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路透社》和日本《共同社》記者連續就這兩起案件的審判情況發問,要求中方評論。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都給了幾乎一樣的回答:「這個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中國司法機關將依法審理有關案件。」她還表示,「中方將『一如既往』採取措施保護在華外國公民的安全」。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
(圖/中國外交部)

旅居加拿大的前北京律師賴建平對《自由亞洲電台》分析說:「中國的官方和法院其實對這個案件是相當重視,他們很狼狽,左右為難。」

如果當局輕判,就無法向國際社會交代,因為殺人案如無特殊情況基本都要判死刑;但同時,當局還需要向國內民眾作出交代。賴建平說:「因為國內民眾的民族主義、民粹主義相當濃,仇日仇外心理特別強。在很多粉紅、民族主義者眼裡,這個殺人犯是英雄。這樣的話,你又不能大張旗鼓地去震懾這些仇日派。」

賴建平指出,中國當局現在是採取冷處理的方式,盡量不引起外界的關注,以使國內外兩方面的反應都能落在當局輿論掌控的範圍之內。

人權組織:中國執行最多死刑國家之一 具體數據未公開

人權組織指出,中國是全球死刑執行最多的國家之一,估計每年執行數千人,但具體數據未對外公開。去年全國發生 19 起無差別襲擊事件,嫌犯通常出於強烈的「報復社會」的情緒行事。

除了涉日案件外,中國近期還對多起重大暴力案件做出死刑判決。包含去年 11 月 11 日在廣東省珠海市,62 歲的樊維秋據稱因離婚後對財產分配「不滿」,駕車衝撞運動群眾,造成 35 人死亡;以及去年 11 月 16 日在江蘇省無錫市 21 歲的徐加金「因考試成績不佳無法取得畢業證書」而在自己就讀的學校內連續刺傷多名學生,致 8 人死亡。這兩起事件在去年 12 月被宣判死刑,並已在本月 20 日執行。

無錫的襲擊事件發生三天後,去年 11 月 19 日,位於南部湖南省常德市的一所小學校門前,一輛車在放學時闖入了學生與家長群體,造成 30 人受傷。當局表示,該名駕駛男子因遭遇投資損失與家庭矛盾,情緒爆發,選擇以這種方式發洩。

該名男子於也在去年 12 月被判死刑,但附帶了緩刑。若未來兩年內不再犯罪,他可能會被減刑至無期徒刑。

2025年抗日勝利80周年 中國反日情緒恐進一步升溫

對中國局勢熟悉的人士指出,這些造成大量受害者的殺傷事件反映了人們在應對經濟衰退等各種壓力時的困境,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的經濟學者馬格諾斯(George Magnus)指出:「社會緊張情緒似乎在升高,並且短期內沒有緩解的跡象。」

與此同時,習近平政權正致力改善對日關係,以應對美中關係惡化的局面。在經濟低迷之際,中國也期待透過吸引日企投資來促進經濟發展。

然而,中國社群媒體上的反日言論仍然普遍,加上今年適逢抗日戰爭勝利 80 週年,反日情緒可能進一步升溫。日本外務省表示,若旅中日本人的安全顧慮得不到解決,兩國關係的改善恐怕只能停留在表面。

參考新聞連結:
2025/01/24 時事 幕引き急いだ習政権 「反日」封じたか―中国・深セン男児刺殺
2025/01/25 BBC 深圳日本人学校の男児刺殺事件、被告に死刑判決
2025/01/21 BBC 中国・無差別殺傷2事件の死刑囚2人、同じ日に死刑執行 判決から1カ月足らず
2025/01/25 NHK 中国 日本人学校 男児死亡事件 40代被告に死刑判決 現地裁判所
2025/01/24 RFA 深圳日本男童遇害案凶手被判死刑 中国媒体为何噤声?

pourquoi more

報呱相關

危邦不入》日籍男童在中國深圳遭中國人襲擊

本(9)月 18 日早上在中國廣東省深圳市,一名日本男童在前往當地日僑學校上學的途中,遭到一名中國男子持刀襲擊,受傷的男童被送往醫院治療,但最終搶救無效在 19 日凌晨離世。這起事件在日本和中國之間引起了巨大波瀾。

陳怡菱‧ September 20, 2024

編輯推薦

習近平與多國發表聯合聲明強調一中原則 美日重申台海和平穩定之重要性

近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與多國發表聯合聲明,強調「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堅持「一中原則」。參與發表聲明的國家包括吉爾吉斯、汶萊及泰國等。另一方面,美國與日本 7 日在美國華府舉行峰會,並在會後聯合聲明中重申維護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聲明強調反對任何以武力或脅迫改變現狀的行為,並表達對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支持。

February 10, 2025

超越巴拿馬運河之爭:美國為何急著處理巴拿馬運河問題?

中國佔巴拿運河總貨運量 21.4%,僅次於美國。中國企業深入巴拿馬,在中國軍民融合的策略下,掌握關鍵港口就等於掌握了戰略資訊。而且不單單只是控制巴拿馬「運河」而已,中國企業也活耀於巴拿馬全國的建設計劃,中國的影響力更透過解放軍訓練滲入巴拿馬海空軍與警察等組織。除了巴拿馬政府以外,巴拿馬有影響力的家族也與中國有商業來往⋯⋯。

February 8, 2025


罕見大規模DDoS地毯轟炸 網攻日本民間基礎設施 急需主動網路防禦應對

據《讀賣新聞》本(2)月 3 日報導,在去(2024)年底至今年初(日本新年年假附近),日本國內的航空公司與金融機構等成為一系列網路攻擊的目標,其中在以發送大量數據的分散式阻斷服務(DDoS)攻擊當中,這次是屬於一種針對企業內部伺服器與網路設備進行大範圍攻擊的「地毯轟炸型」。

February 4, 2025


川普要求削弱中國影響力!巴拿馬總統宣佈退出一帶一路

本週日(2 日),美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與巴拿馬總統穆里諾(Jose Raul Mulino)會談,認為應減少中國對巴拿馬的影響。據路透社報導,穆里諾會後表示,巴拿馬不會與中國續約一帶一路倡議。該決定讓巴拿馬成為第一個退出該倡議的拉丁美洲國家。

February 3, 2025

customplayer-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