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在挪威台灣人國籍問題 看中國與挪威關係

極光,是太陽的帶電粒子與地球大氣中的原子和分子碰撞後,能量被釋放所產生的光芒,是長年永夜的北國罕見的光芒。
圖/pikist

遙遙無期的正名之路

2017 年,一群在挪威的台灣人發起「在挪台灣人國籍正名運動」,控告挪威政府將台灣人居留證上的國籍寫為「中國(Kina)」。2018 年下半年,10 位台灣留學生在台灣發起群眾募資,獲民眾熱烈迴響,募得台幣 300 多萬元,聘請律師直接向奧斯陸地方法院提告。

他們主張,挪威政府強行更改團人的國籍,根據《歐洲人權公約》第 8 條、《公民與政治權利》第 17 條以及《挪威憲法》第 102 條,是侵害個人的身分認同及國家歸屬感等由隱私權所保障的範圍的行為。

然而,訴訟過程並不順利。從對挪威移民局訴願開始,一路上訴到高等法院和最高法院,日前,訴訟遭挪威最高法院駁回,挪威政府等同完全拒絕了台灣人的訴求。「在挪台灣人國籍正名運動」發起人Joseph 表示不會放棄,近期將向歐洲人權法院提出上訴。

「人權大國」挪威幹嘛怕台灣?

毫無疑問,挪威是所有自由民主國家的典範:根據無國界記者 2020 年的新聞自由度評比,挪威連續四年蟬聯世界新聞自由最高的榮譽;2019 年經濟學人資訊社的民主指數(Democracy Index)評比,挪威也被評為「完全民主(fully democratic)」,是所有國家中的第一名(滿分 10 分拿到 9.87)。

根據無國界記者 2020 年的新聞自由度評比,挪威連續四年蟬聯世界新聞自由最高的榮譽。
圖/無國界記者

但是,這個自由民主的典範卻從 2010 年開始,強行將境內台灣人居留證上的國籍從「台灣」改成「中國(Kina)」。不只如此,在今年的世界衛生大會(WHA)上,擔任主席的挪威前政府衛生部門高層拉森(Bjørn-Inge Larsen) ,竟打斷多個國家支持台灣的發言。

挪威為什麼如此懼怕台灣?一切當然都要從中國講起。

要鮭魚還是要良心?挪威的中國因素

每一年的 12 月 10 日,在挪威首都奧斯陸,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都會在挪威國王的見證下,將「諾貝爾和平獎」頒給對世界和平有重大貢獻的人。得到這項殊榮的,幾乎都是各個對抗極權與社會不平等的運動領袖,例如:美國黑人民權運動者金恩博士(1964)、推動廢除南非種族隔離制度的曼德拉(1993),以及藏人領袖第十四世達賴喇嘛(1989 年)。

然而,2010 年,諾貝爾委員會將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了中國人權運動者劉曉波,這個舉動著實惹怒了中國,引發對挪威一系列的制裁。

劉曉波(1955 – 2017)
圖/維基百科
報呱小教室

劉曉波(1955 – 2017)
生於長春市,曾取得北京師範大學博士學位。 1989 年 4 月,劉曉波中斷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學術工作,回到北京投入運動,並在 6 月 4 日清晨與解放軍戒嚴部隊談判。 六四過後,劉曉波持續因平反六四多次被捕和軟禁。2008 年,劉曉波和憲政學者張祖樺等人起草「零八憲章」,呼籲中共實現自由民主憲政,隔年被北京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 11 年。在庭上陳述時以「我沒有敵人-我的最後陳述」為題,強調以最大的善意對待政權的敵意、以愛化解恨。 2010 年,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劉曉波仍在獄中,其妻也遭到中國當局軟禁無法代領。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因而在頒獎台上放置一張空椅,自此,「空椅」就成為劉曉波的象徵。2017 年 6 月,劉曉波在監獄中被檢查出原發性肝癌,癌細胞已轉移到全身多處,遼寧省監獄管理局批准劉曉波保外就醫,劉霞也獲准前來陪伴劉曉波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同年 7 月 13 日,劉曉波在瀋陽病逝。

資料出處:中央廣播電台

在貿易上,中國不只單方面暫停了自 2008 年開始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甚至直接腰斬挪威的鮭魚進口。報導指出,劉曉波獲獎前,中國有 90 % 的鮭魚從挪威進口,2010 年後,這個數字猛然下降到不到 30 %,而這個龐大的缺口,也讓法羅群島與英國的漁民藉機賺得飽飽。

在外交上,中國暫停了雙方高級官員的互訪,還在 2012 年的一次簽證制度改革中,故意冷落了挪威。金融時報指稱,中國在 2012 年 12 月開放了大部分西方國家,在北京過境 72 小時內可以免簽證的制度,大部分的歐洲國家都享受到了這個福利,唯獨挪威被排除在外。

在貿易和外交的雙重壓力下,挪威不得不向崛起的強國低頭。 2014 年,藏人領袖達賴喇嘛為了參與諾貝爾和平獎獲獎 25 週年訪問挪威時,挪威政府還特地發布聲明,表示不會有任何政府官員或議員接待達賴喇嘛。一生被拒絕多次的達賴,也只能無奈地表示:「我對挪威政府沒有怨言。

泱泱人權大國挪威,為了鮭魚而犧牲了尊嚴。一個西藏人曾經這樣評論挪威的困境:「挪威必須在鮭魚(出口)與良心之間做出選擇。

一般食用鮭魚分為養殖為主的大西洋鮭(Atlantic Salmon,生物學上為鮭科 Salmo 屬)與捕撈為主的太平洋鮭魚(帝王鮭與銀鮭,生物學上為鮭科 Oncorhynchus 屬)。根據 Grieg Seafood(挪威)2018 年的報告,挪威的大西洋鮭(Atlantic Salmon)的全球市佔率超過 50% 。
圖/pikist.com

修補挪中關係?還是中帝藉北極擴張?

為了修補與中國之間的關係,挪威祭出了非常多的努力(討好)。除了拒絕與達賴喇嘛會面之外,還歸還原屬於北京圓明園的七個石柱。糟糕的是,挪威竟然積極邀請中國加入由極圈國家主導的「北極理事會(The Arctic Council)」,還與中國共同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北歐北極研究中心」,與中國合作展開對北極資源的探勘與科學研究。

報呱小教室

北極理事會(The Arctic Council)
北極理事會由 8 個極圈國家組成,是一個關注北極地區的環境、社會與經濟永續發展的國際論壇,總部設於挪威特羅姆瑟(Tromso)。組織起源於 1991 年八個鄰近北極的國家所簽署的《北極環境保護策略》,而 1996 年的《渥太華宣言》正式宣示北極理事會的成立。北極理事會的正式成員有加拿大、丹麥、芬蘭、冰島、挪威、俄羅斯、瑞典、美國。 2013 年 5 月 15 日,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非極圈國家,也被批准為北極理事會正式「永久觀察員」國。

資料出處:https://arctic-council.org/en/

殊不知,「北極利益」正中了中華帝國的下懷。2013 年,正是中國著手建立「一帶一路」,準備重返歐亞大陸(Eurasia)霸權帝國的時機。作為一個陸權帝國,中國對海洋的擴張一直不順遂,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航道的阻礙:在中國的「海上絲路」構想中,中國的商品必須一路從廣東出發,經過馬六甲海峽、印度洋、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最後才能夠將貨物運輸到歐洲。

因此,北歐諸國與中國合作開發「北極航道」,無異成為協助中國海權擴張的橄欖枝。2013 年 8 月,中國海運巨頭中遠公司的一艘貨運船從大連港離岸,後沿西伯利亞的北海海岸線航行抵達歐洲。這是中國第一次有貨船成功穿越北極航線。即使這個航線只有夏天能夠行駛,但平均能比舊航線減少 12 – 15 天的航行時間,對於 8 成以上對外貿易依賴海運的中國來說,已經是無比巨大的利益。

北極航道被中國稱之為「冰上絲路」,是「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延伸。北極航道可分為三條:第一條是連接亞洲與歐洲的東北航道(Northeast Passage),第二條是連接美洲與亞洲的西北航道(Northwest Passage),另一條則是從白令海峽出發,直接穿過北冰洋中心區域到達格陵蘭海(Greenland Sea)或挪威海 (Norwegian Sea)的跨北極航道(The Transpolar Sea Route)。
圖/dailybrief.oxan.com

嚐到北極航道甜頭的中國,也開始著手進行在北極的「科學探勘」,當然,背後都有莫大的戰略意義。2018 年,中國自然資源部(MNR)與第一海洋科學研究所合作下,中國自製的破冰科研考察船雪龍二號正式入列,在 2019 開始探勘北極航路上的資源。甚至有消息指出,中國開始研發「核動力破冰船」,美國軍事專家就警告,中國研發核動力破冰船的目的不只是要在北極破冰,可能是為了進一步打造更具戰略功能的核動力航空母艦

中國對北極的「探勘」意圖,不只是為了商業航道的開發——北極蘊含的大量石油,才更是中國覬覦的寶物。

中國改革開放後,經歷迅速的工業化,2001 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靠著低廉的勞動力吸引全球資本移入,成為先進發展國家的「世界工廠」。這個現象,自然也反映在原油進口需求的連年增長——中國在 2017 年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原油進口國。

中國年進口原油量逐年上升,換算起來,平均每日都增加 1000 萬桶以上的原油需求。
圖/美國能源資訊管理局

而挪威作為鄰近北海原油礦區最近的國家之一,也成為非 OPEC 國家中,少數依靠原油及相關產業出口來維持經濟的國家。根據資料顯示,2019 年挪威對外出口有 56 % 來自原油及石油化工產品,產值高達 582.4 億美元;挪威引以為傲的水產雖然是第二大出口商品,但也僅佔總出口的 11 %。

這個依靠石油出口支撐「搖籃到墳墓」福利財政的民主典範國家,最後不只打通了北極的冰層,為了出口石油,最後還是要與新興的中華帝國正式「破冰」。

2019 挪威出口值類別占比
圖/tradingeconomics

挪中關係正常化的代價:接受「一中政策」

2016 年 12 月,挪威與中國成功「破冰」,達成了關係「正常化」,不枉費挪威如此巨大的讓利(跪舔)。當然,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個協議背後的代價就是:挪威要承認中國的「一中政策(One China Policy)」,並承認中國主權領土的完整性——最後受苦的,當然是大地上所有被中國壓迫的人。

2016 年 12 月,挪中雙方共同發布「四點同意」聲明,宣告雙方關係的「正常化」,這份聲明可謂充滿了中國觀點:第二點變相要求挪威政府承認, 2010 年頒發諾貝爾和平獎給劉曉波,就是破壞挪中關係的元兇。不只如此,更加危險的是第三點:

「挪威政府重申對一中政策的承諾,完全尊重中國的主權與領土的完整性,對中國的核心利益與關懷表示高度重視,而挪威政府不會協助任何詆毀上述的行動,且會盡力避免對雙邊關係的傷害。」

《挪威中國雙邊關係正常化宣言》第三條聲明

這表示,在中國龐大的利益下,挪威寧可接受這種「領土完整性」論述,也不願意正視中國是個迫害人權的極權帝國。台灣人的國籍被挪威政府標上中國(Kina),不是挪威的一廂情願,是國際政治現實下的必然。

但具體來說,挪威到底從中國撈到了什麼好處?從 2020 年後設角度來看,在挪中關係正常化之後,挪威對中國的出口可以說直線起飛,尤其是去年 2019 年對中出口達到史上最高的 43 億美元。在非歐洲國家中,中國成為挪威僅次於美國的最大貿易夥伴。

石油出口不僅是挪威最主要的經濟來源,也是挪中關係正常化最大的受惠者。從 2017 年開始,挪威對中國的石油出口量急遽升高,2019 年更是突飛猛進。對於一個積極參與國際氣候協定,實質上是想把碳排放「外包」到發展中國家的挪威來說,這筆生意可說是穩賺不賠。

挪威原油與相關產品對中國出口額年度比。
圖/tradingeconomics.com

第二,挪威的鮭魚在中國賣得更好了。2015 年,中國以挪威鮭魚有「傳染性鮭類貧血」為由,禁止挪威三大產區的鮭魚進口到中國,使 2015 年挪威對中出口水產值大幅縮水。而在兩國關係正常化後,2017 年 5 月,挪威與中國簽訂了一項水產貿易協定,挪威水產署甚至還誇下海口,說要在 2025 年將對中國出口水產量提高到 14.5 億美元,中國甚至還讓阿里巴巴為了挪威鮭魚舉辦線上促銷活動

挪威對中國水產出口額年度比。
圖/tradingeconomics.com

在這一連串外交與經貿合作背後,更大的戰略目標當然是簽下「挪中 FTA」。從 2010 年開始停擺的「挪中 FTA 對話」,終於在 2017 年開始通通都回來了——直至今年疫情爆發前,兩國進行了第 9 到第 16 次的談判。而明年(2021) 年 9 月挪威即將國會改選,尋求第三度組閣的挪威保守黨在選舉壓力下,想必會持續加速與中國的 FTA 談判。

結語:帝國夾縫中的台灣人

「在挪台灣人國籍正名運動」即將向歐洲人權法院提出上訴,但是前景完全無法讓人樂觀。歐洲人權法院的判決效力,但是仍然面臨兩個問題。

首先,舊蘇聯體系的東歐國家人權案件眾多,幾乎佔了歐洲人權法院大部分的業務量——跟東歐動輒屠殺、酷刑等人權侵害的案件比起來,在挪台灣人國籍問題,是否會被歐洲人權法院的法官視為「雞肋」?殘酷一點來說,最後歐洲人權法院直接駁回不受理,都無非不可能。

此外,就算真的受理了,挪威政府是否確實執行會也是個問題。雖然歐洲人權法院在理論上對歐洲理事會會員國具有管轄權,做出判決也具有效力,但是就執行面來說,最後實際的執行還是得依靠各個主權國家的行政機關。「在挪台灣人國籍正名運動」在挪威申請司法救濟時,挪威法院都直接不實質受理了,挪威政府會真心甘願服從歐洲人權法院的判決嗎?這可能也要打上一個問號。

最後根本的問題,還是國際政治的現實。生而為台灣人,或者想要成為台灣人,即使離開了帝國夾縫中的西太平洋島嶼,仍然要受帝國的力量左右擺佈。而可笑的是,帝國只要少吃一點鮭魚,就可以讓台灣人受苦。

歐洲的國際政治現狀有機會被改變嗎?目前看起來也不明朗。

號稱要與歐洲盟友重修舊好的美國拜登政府,從目前的國安外交幕僚人選組成來看,還無法確信是否會延續川普政府的圍堵中國與印太戰略。而歐盟這些「先進自由民主國家」,嘴巴上雖然批判中國的人權問題,但是在現實的經濟與政治壓力下,能否意識到中國無非就是歐洲舊帝國的翻版,並拿出與批判的力量相符的行動來對付中國?

參考資料:
2012/12/16 Financial Times(金融時報) China snubs Norway in visa reforms
2013/08/10 RFI(法國國際廣播電台)中國海運首次取道北極航道前往歐洲
2014/02/11 SCMP(南華早報)Norwegian art museum to return seven columns from Old Summer Palace to Beijing
2014/05/08 RFI(法國國際廣播電台)達賴喇嘛:對挪威政府沒有怨言
2014/05/09 The Diplomat(外交家雜誌) Soul or Salmon? Norway’s Chinese Dilemma
2017/12/12 Open Insights by Nordea(北歐銀行開放觀點) Norway-China trade is back on line
2018/07/09 Reuters(路透社)Norway’s salmon exports to China seen tripling after restrictions end
2018/12/14 The National Interest(國家利益)Why Is China Building a Nuclear-Powered Icebreaker?
2019/01/30 The Diplomat(外交家雜誌)China’s Busy Year in the Arctic
(擷取時間 2020/12/07)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無國界記者) 2020 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 “Entering a decisive decade for journalism, exacerbated by coronavirus”
(擷取時間 2020/12/07)China FTA Network(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China-Norway FTA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