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和平獎於 10 月 7 日出爐,由一名個人及兩人權團體獲得。分別為白俄羅斯(Belarus)人權領袖畢亞利亞茨基(Ales Bialiatski)、俄國人權團體「紀念」(Memorial)及烏克蘭人權團體「公民自由中心」(Centre for Civil Liberties)獲得。此份名單凸顯對俄羅斯壓迫人權的關注。
位於挪威的審查委員會表示,多年來,這些獲獎者不僅於公民社會中提倡人權,也勇於批判權力。更在對抗戰爭罪、侵犯人權和濫用權力等領域付出了傑出的努力。他們一同證明了公民社會對和平、民主的重要性。
白俄人權領袖》對抗當局酷刑虐待 屢被監禁為人權奮鬥不退讓
白俄羅斯人權領袖畢亞利亞茨基,畢生致力推動國內民主與和平的發展。於 1996 年,當時白俄羅斯因憲法修正案賦予總統專制權而引發社會抗爭,畢亞利亞茨基所組成的團體「春天」(Viasna)在該抗爭中發揮關鍵角色,並且提供示威民眾支持。
畢亞利亞茨基多次面對來自政府的壓迫,也曾被監禁、未經公正審判而遭逮捕入獄。然而,即便面對強大的壓迫,他並未退縮,仍堅持留在白俄羅斯為同胞爭取人權與民主。
俄人權團體「紀念館」》面對過去蘇俄罪行 防止未來重蹈覆徹
由蘇俄時期的人權團體成立的「紀念館」,是俄國最大的人權組織。理念是面對過去曾犯下的罪行,防止未來再犯,並確保曾被共產政權所逼迫的受害者不被遺忘。
- 在俄國從事社會運動代價極高。各種提倡人權促進民主的團體,多年來無不收到威脅、不公正審判、被監禁,嚴重者甚至失蹤、遭到殺害。
- 2021 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之一,俄國獨立媒體「新報」總總編輯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也面臨龐大壓力。「新報」在俄烏戰爭後不久遭當局要求停止出刊,穆拉托夫也因勇於報導遭當局壓制的訊息,而面臨人身安全的威脅。2022 年 9 月,俄國法院吊銷了「新報」的發行執照。
「紀念館」將俄國政權過去曾政治壓迫、侵犯人權所留下的資料系統化編列,使其成為俄國政治犯檔案最權威的來源。並且,「紀念館」無畏當局者強權,仍舊堅持促進人權,打擊軍國主義。
- 「紀念館」的創始人之一(Andrei Sakharov)也曾於 1975 年因在蘇聯政府下爭取人權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 2009 年,「紀念館」於車臣分部負責人埃斯蒂米洛娃(Natalia Estemirova)因工作被殺害。
2021 年,俄國政府強制清算「紀念館」,並永久關閉所屬的受害者文獻中心,然而「紀念館」的相關人士不接受此項決定,仍勇於發出反對的訊息。
延伸閱讀:「俄殺聲命」俄國最後獨媒遭停業
烏人權團體「公民中心」》俄烏戰爭中冒險紀錄 有助未來提供證據
審查委員會也提到正在進行的俄烏戰爭,並將此獎項頒給即使身處戰地,為了守護人權,仍持續紀錄俄國侵害作為的烏克蘭人權團體「公民中心」。
- 「公民中心」2007 年成立於烏克蘭首都基輔,旨在促進烏國的人權及民主,強化烏克蘭的公民社會,並抵抗當局的壓迫。
在今年 2 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公民中心」便擔起了紀錄俄國對烏克蘭犯下戰爭罪的責任,委員會指出,該中心是先鋒的角色,在未來可以讓有罪的一方為罪行負責。
參考新聞連結:
2022/10/07 NobelPrize.Org The Nobel Peace Prize 2022
2022/10/07 RFE/RL Nobel Committee Champions Human Rights With 2022 Peace Pr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