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金融時報》(Economic Times)報導指出,北約正在商議若俄烏戰爭情勢升級,將收回中國設在歐洲的基礎建設。
十多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機,讓歐洲開放中國對當地投資基礎建設。但時至今日,由於中國對俄羅斯在戰爭中的支持,這些投資已成為一種「負擔」。
隨著俄中戰略聯盟持續加強,也讓北約盟國將這些投資看作是「潛在的負債」。因此,北約正在研擬如何搶先一步收回這些建設。
- 近期在美國舉辦的北約 75 週年高峰會,共 32 位北約高層發表聯合聲明,指稱中國是俄羅斯戰爭的關鍵支持者,展現出北約的明確立場轉變。在 2023 年的高峰會中,北約盟國並沒有對中國有強硬的表態。
前情提要:北約華府峰會:新面孔、跛腳鴨、黑羊與騎牆派
批評中國支持俄羅斯 衝突升級北約憂反遭北京威脅
據報載,北約官員擔心若衝突擴大,北京會利用位在歐洲的基礎建設援助俄羅斯。因此,北約的目標是在衝突升級前事先制定戰略計畫,且討論範圍已擴大到高科技領域,如量子電腦、半導體及電信基礎設施。
- 中國在歐洲擁有的基礎建設,大多仍在發展初期,北約成員國的參與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在這議題具領導地位的美國,需要確保在北約成員國中獲得必要的支持。
- 自 2013 年起,中國透過一帶一路倡議(BRI)在歐洲投資數百億美元,投資標的包括建設連接東歐、中國的鐵路,以及北海、波羅的海港口。
北約官員指出,一旦爆發戰爭,這些關鍵基礎建設必定會被收歸國有,或是依照各國的緊急安全官定被政府接管營運權。這時,中國便有機會在事後透過訴訟起訴各國政府。
- 2022 年俄烏戰爭爆發後,歐洲國家處理俄羅斯在歐洲的資產,為這類活動提供了前例。例如:芬蘭在 2023 年,將國內由俄國營運的造船廠出售給加拿大公司。
歐亞國家共同面臨安保問題
美國務卿布林肯在北約峰會上強調,俄烏戰爭讓歐、亞國家之間的安保問題浮上檯面。如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曾說過,「今日發生在歐洲的事情,明日也可能發生在東亞」。
當俄國侵略烏克蘭,而日、韓、澳洲、紐西蘭都為烏克蘭挺身而出時,顯示出各國意識到這些挑戰背後有著緊密的關聯。
即便多數北約會員國關注中國的基礎建設問題,擔心北京政府會利用這些設施威脅北約;但仍有部分官員認為,這些應該由監督經濟事務的歐盟來處理,而非北約。
- 特別是來自法國的官員指出,北約不是反抗中國的合適組織。
參考新聞連結:
2024/07/11 CNN NATO allies are discussing reclaiming some Chinese-owned infrastructure in Europe
2024/07/12 TheEconomicTimes NATO discusses reclaiming Chinese-owned infrastructure amid Russia conflict concer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