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新美國安全中心及日本國際問題研究共同舉辦之「2021台美日三邊印太安全對話」於昨日(14)登場,本次會議以「繪製新世代民主議程」為主題,邀請台美日國會議員及專家學者討論「台美日合作契機」、「數位時代下之民主治理之機會與挑戰」及「民主供應鏈與既存貿易體制之衝撞與共存」等議題。
在「民主供應鏈與既存貿易體制之衝撞與共存」場次中,邀請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教授蔡明芳、新美國安全中心科技與國家安全專項資深研究員暨主任拉瑟(Martijn Rasser)、日本慶應大學經濟學教授木村福成(Fukunari Kimura)三位主講。
低價的代價(The Price of Low Price)
蔡明芳在會議中指出,目前全球供應鏈太過仰賴中國,與其說是「民主供應鏈」,不如說是「民主供應鏈與中國」。因為中國現在的低薪狀況與惡劣的勞動環境,而現在全球有著低廉貨物供應的代價就是犧牲人權,如果我們重視民主供應鏈,就應該拒絕新疆或中國的產品。
蔡明芳繼續表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每件事都有其機會成本,低價產品的機會成本,就是由中國人民而非中國政府承擔。蔡明芳強調,我們不能只尋求利益,更應重視其中的人權議題。
蔡明芳歸納出三個指標,用以區分一個國家是否是民主供應鏈的一環。首先是公平與自由的貿易環境,只有公平的貿易環境才有自由貿易。其二是透明度,這是民主國家才有的條件,在中國就不具備,中國的數據是被操控的,因此,外國投資人常常會在判斷上失策,因為根據錯誤的資料來源,就會做出錯誤的決策。最後則是可信度,而可信度也是基於透明度才可能具備。
最後,蔡明芳強調,台灣具備上述條件,我們的資料透明、政府可信並且遵循自由貿易的規則行事。
依賴中國的產業供應鏈—這個世代的國安危機
拉瑟表示,國家安全的概念在這個時代必須被重新定義,因為現在的國家安全圍繞著科技的發展、保護與應用展開,科技引領國家在政治、經濟與軍事上的成長。過去分散在不同領域的議題,諸如糧食、氣候、軍事等科技領域,現在都應該被整合在國家安全之下的不同面向。
拉瑟繼續表示,有幾個例子可以說明整合國家安全概念的必要性,其一是國家安全與經濟安全的強烈連結,美國在 2017 年已經清楚聲明,表示經濟安全就是國家安全;歐盟的領導人也大致提出了戰略自主與數位主權的構想,以保護其長遠的利益與競爭力;習近平也聲明科學與科技的競爭將是未來大國博弈的主要戰場。
談到供應鏈的問題,拉瑟表示,國際局勢已明顯失衡,很多國家的經濟資源與國安利益都太仰賴單一的進口國,而這個進口國就是中國。
拉瑟舉出兩個例子,證明供應鏈的脆弱性,以及供應鏈問題的複雜程度。一是天然資源與礦產,雖然全世界都有著豐富的儲備,但全世界高度依賴中國去處理及製造商品。
拉瑟表示,正因中國在這些產業具主導地位,因此必須整合志同道合的國家,一起努力建立新的產線及生產設施,進入到這些領域。但這需要提出新的產業政策才可能達成,不過,許多國家目前都還未能提出解決方案。
至於如何解決,拉瑟談到,需要某種政府建構的財務保護網,以確保未來無可迴避地,由北京所發動的削價競爭,就如過去在鋼、鋁、太陽能版等領域一樣。
拉瑟談到的另一個例子則是半導體,台灣在這個領域佔主導角色,但同時美、日、韓也在相關領域也是重要的參與者。為了啟動供應鏈的真正民主化,我們必須開啟更高層級的合作,這是過去在科技領域不曾達到的。
拉瑟最後總結道,這些議題非常重要,而且如果再加快腳步,我們在未來數十年將面臨更艱難的時代,因為中國是如此急切地想要在所有的領域中稱霸,並且會因中國掌控了大部分的供應鏈,而佔盡便宜。
前往未來的密碼 Mega-FTA
木村福成表示,目前亞洲工廠正面臨四項挑戰,武漢肺炎、地緣政治緊張情勢、電子科技、環保意識。
木村福成表示,中國在貿易上的量體越來越龐大,雖然最近有稍微消退的趨勢,但是在武漢肺炎期間反而壯大不少,因此對脫鉤(decoupling)設下限制並且保持自由且可預測的貿易區域,對私部門來講最有效的解決方式就是降低不確定性。
最後,木村福成對於大型自由貿易協議(Mega-FTA)提出看法,近期,利用大型自由貿易協議,來降低政治風險已是趨勢,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為例,許多國家得以直接與中國交涉,也因此他認為大型自由貿易協議會越來越被重視。
相關報導:台美日三邊印太安全對話》安倍晉三:脆弱會招致挑釁 籲民主同盟共挺台
相關報導:台美日三邊印太安全對話》蔡英文:沒有任何外在壓力 可影響台灣對民主人權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