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0 日,是中華民國國慶日,俗稱雙十節,由於台灣複雜的歷史背景下,該節日涉及到台灣國家定位問題。對此,今(10)日,台灣基進召開記者會,由秘書長王興煥領軍,偕同台北港湖吳欣岱、桃園藍士博、台中林宜蓁,以及台南吳依潔,檢討「雙十國慶」的殖民象徵本質,以及台灣在轉型正義上、抵抗中國文化統戰的未竟之事。
台灣基進相關新聞報導:韓國瑜拋出凍結台獨黨綱和調整課綱才可避戰 台灣基進:強盜代言人
王興煥:將中華民國國慶改為台灣國慶,是麻痺台灣主體意識
台灣基進秘書長王興煥開宗明義表示「10 月 10 日不是台灣人的國慶。」王興煥提到,國慶是國家認同的大典與禮讚,但是 10 月 10 日中華民國在台灣辦國慶,則是年復一年的烙印中華民國對台灣的殖民與羞辱!
王興煥認為,對中華民國而言,在台灣舉辦國慶,這是殖民體制的展示,中華民國的名稱、象徵與歷史,透過所謂國慶則是宣告「台灣的主體性仍然被壓迫」。對台灣而言,在台灣舉辦中華民國國慶,這是被殖民地認同錯亂的悲劇;台灣人歡慶中華民國的生日,意味著,台灣社會對中華民國之名體制的認同,被雙十國慶所淹沒的是台灣人的受殖傷痕,以及台灣共同體尚未建國的真相。
王興煥批評說到,蔡英文總統以「中華民國台灣」之名,將台灣元素置入雙十國慶,甚至改名為 Taiwan National Day,這是令人極度不解之事,我們不知道台灣在哪年的 10 月 10 日建國?哪年的 10 月 10 日發生了哪件足以決定台灣國族的大事?中華民國 111 年的紀元就標誌著中華民國台灣,仍然是那個成立於 1911 年的中國,將中華民國的國慶改名為台灣國慶,這不是轉型正義,而是麻痺台灣的主體意識,以及反抗中華民國的意志。
王興煥認為,台灣需要的是將雙十淨空、去中華民國化,而不是將台灣鑲嵌進中華民國的框架。中華民國體制是無法完成本土化的歧視性體制,台灣的轉型正義必須要兼顧從威權到民主的價值轉換,以及從中華民國認同到台灣認同的國族再確認,台灣國族打造的缺席會導致治理失序的國家失敗,中華民國認同的鞏固則會以一個中國的統戰聲氣相通。
「執政黨在這一天最好的作為就是無視這一天!」王興煥認為,這一天對台灣而言,如果一定要做些什麼,那就是控訴中華民國體制在台灣的殖民罪刑。在 1911 年誕生的野蠻國家,1945 年在台灣殖民犯罪到今天還沒有被清算,作為屢次拒絕出席雙十慶典的政黨。台灣基進要再次強調「國慶是極具國家認同意義的節日,10 月 10 日是中華民國的國族慶典,這慶典在台灣是宣揚殖民的暴力行為。」
王興煥最後強調,台灣的國慶是在未來的獨立紀念日,不應隨著殖民體制頌揚中華民國。10 月 10 日的今天,中華民國旗幟在台灣大肆歡騰,這個景象在台獨運動者眼中是無盡諷刺與悲傷。在本土的執政黨對中華民國認同選擇妥協之際,仍然有台灣基進始終堅持台灣建國,10 月 10 日是中華民國的國慶,不是台灣國慶。
吳依潔:在生活中進行轉型正義,使台灣的日常成為正常的台灣日常
台灣基進台南市永康區市議員候選人吳依潔首先表示:「台灣的轉型正義,不只應致力於『從威權到民主』的價值轉換,也應推動『從中國到台灣』的認同轉型。」
吳依潔提到,台灣政治即使在解嚴後漸漸開放並走向民主轉型的道路,甚至被譽為「亞洲民主的燈塔」,但在這座民主的燈塔上,仍殘留著過去獨裁體制所留下的符號與痕跡以及中國意象。在台灣社會的環境氛圍下,我們時常選擇遺忘或是不願去深入討論,甚至對這些毫無台灣歷史脈絡的符號習以為常而不自知;也正因如此,我們需要有更多的反思與檢討,避免不義繼續被「常態化」,甚至合理化的存在於我們生活中,被日常所掩蓋。
吳依潔表示,從「十月十日不是台灣的國慶日」到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路名、地名改革,我們需要根本性的檢視這些被社會習以為常的日常。台灣全台各地有超過 381 條道路被冠上「中正」、「中山」或「介壽」等名。而我所在的城市——台南,自詡為文化之都、民主聖地,卻含有高達 38 條「中正路」,位居全台之冠,遲遲未見推動路名轉型正義的具體計畫。過去台灣基進台南黨部也多次透過和平、柔性但衝突現有體制的貼路牌實際行動,來喚起大家對於轉型正義的意識。
吳依潔認為,路名、地名的賦予,不單只為交通指示,更涉及了空間認知和在地認同,反映出地方歷史脈絡以及區域特色,更具有凝聚地方意識與地方情感的功能。近年來在國際上,以道路命名作為一種價值的表達、對抗威權獨裁政權的手段,在自由民主的國家中比比皆是。例如在近期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立陶宛便將俄羅斯駐立陶宛大使館所在的街道命名為「烏克蘭英雄街」;為抗議中國迫害維吾爾人、圖博人並且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內圈地設立學校,布達佩斯市長便將中國收購土地的周圍道路命名「達賴喇嘛」、「自由香港」、「維吾爾烈士」。
吳依潔強調,在西方自由民主制的意義裡面,公共空間不應只是實體的空間,它更應該是一個政治對話與論述的空間。台灣應該透過這樣的對話與審議來形成所謂的公眾力量,成為社會浪潮以及改革動力!這才是加速台灣民主深化、脫離中國脈絡的根本作法!
吳依潔最後說到,近年來,地方與中央的文化部門也陸續揭露與定位了不義遺址的文資價值。台灣基進在此呼籲社會:「這些不義遺址,必須透過記憶與再造的方式,讓人記憶威權主義的可怕,記憶自由民主的可貴,也記憶屬於台灣的歷史。」台灣自詡為自由民主陣營的一員,更應重視生活中轉型正義工作的推動!我們要讓台灣的日常成為正常的台灣日常。
介紹白色恐怖漫畫《流麻溝十五號》 藍士博:在這節日提醒大家這些故事離我們不遠
台灣基進桃園市議員候選人藍士博表示,國慶日涉及台灣作為一個民族國家如何面對過去威權殖民體制的集體慶典。他引用社會學家紀登斯(Anthony Giddens)《民族國家與暴力》指出,國慶究竟是不是慶典仍可被討論。
藍士博認為,台灣基進過去一直提到,轉型正義一方面是民主,但也需要兼顧從民生、甚至民族的未來,轉型正義在於我們對節慶思索、是否符合自由的價值,同時,對於轉型正義的思考,也存在便利性的考量。
藍士博以吳依潔提到路名轉型正義為例提到,之前在記者會也提到全桃園都有中正路,但是卻沒有桃園路、中壢路,對於轉型的過程,也提出用在地的地名來取代威權的象徵,同時,也要思考,台灣這個民主國家未來形塑的過程,怎麼符合多元價值的標準,如何讓不同記憶在這塊土地上深根,他認為,這是在 10 月 10 日,我們更應該思索:如何讓這個國家變得更好,而不是盲目的讚美。
藍士博最後向大家介紹有關於白色恐怖時代的漫畫《流麻溝十五號》,他說到,台灣對於轉型正義、白色恐怖議題開始不斷有記錄、寫實、甚至有二創,在今天和大家提醒這件事情,不外乎是:這些故事離我們不遠,也需要在這國家的慶典的同時,用更多元的方式讓大家記住這個島嶼更多故事。
吳欣岱:看到孩子受到統戰繪本影響,想到自己受到國民黨大中國教育
台灣基進台北市內湖南港市議員候選人吳欣岱說到自己女兒已經上小學,突然有一天在車上突然說出「中國第一位皇帝是秦始皇」、「中國最長的河流是長江」吳欣岱問她女兒說,台灣有哪些河流?台灣歷史以前領導者有哪些人,卻完全沒有概念。
吳欣岱分享一本繁體中文的繪本,很明顯受眾是台灣人,繪本問到:「熊貓的故鄉是哪個國家?」背景圖片卻是包含台灣的輪廓,對於小朋友而言,會自然而然地將這知識吸收進腦子裡面。
吳欣岱接著表示,類似的文化統戰,其實一直在台灣呈現,她好像看到過去的自己,如何受到國民黨的教育,中國國民黨透過教育來維持中國的主體性洗腦,讓所有學生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而不是台灣人,吳欣岱以自己是醫學系出身舉例說到,身為學術體制下面的學生,對於這些信條壓式的教育,思想上會根深蒂固,中國近代史的國仇家恨透過學校的教育跟課綱,一代一代複製在台灣人身上。
吳欣岱強調,我們身在台灣,卻遠望中國,這樣會造成錯亂跟扭曲的民族自卑感,身為一個母親,不希望她的小孩,因為中國國仇家恨跟國土混淆的意識形態,爭議持續複製到她的孩子身上,那台灣未來仍然糾結在中國的統獨爭端,甚至因為中國主義的思想讓中國統戰有機可乘,中國黨的中國思想變成中國統戰順理成章的邏輯,我不希望他們學到的是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希望他們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台灣人。
吳欣岱期盼說到,希望小孩子可以從自身、土地出發,小朋友可以學習到台灣在地鄉鎮的歷史、地理、語言、文化、風土,真正可以認識台灣,認同台灣,建構非常健康的國家意識,如此一來,他們以後才會成長一個有自信的人。
吳欣岱說到,執政黨開始慢慢的重視本土史地課綱、鄉土語言,可是政策能不能落實,其實很有賴於地方政府的持續努力,比方說,中國透過出版具有統戰內容的教材繪本,企圖透過文化統戰影響台灣認同,包括鄉土教育的教師權益、師資是否浮動?各地的市政府教育局是不是有重視?也都會間接影響學生學習台灣在地知識的成長。
林宜蓁:台灣基進堅守立場,教官必須退出校園
「捷運台大醫院站的 3 號出口,整個走廊佈滿了中國熊貓的圖樣,居然還有中國熊貓跟台灣黑熊一起觀賞國慶煙火的畫面,竟然還有中國熊貓跟台灣黑熊一起觀賞國慶煙火的畫面,甚至還有中國熊貓撫摸台灣黑熊,在最後長廊的頂端,台灣捷運上的象徵竟然不是台灣黑熊,而是中國熊貓」這是台灣基進台中市太平區市議員候選人林宜蓁今日到台北後,看到的畫面,林宜蓁疑惑說到,在雙十節如此敏感地時候,不知道台灣人究竟是在慶祝哪一個國家的生日?希望台灣人可以逐步打造自己的國族認同、起造台灣的新共和。
林宜蓁談到近日討論的「教官是否退出校園」議題,她說到,站在教育立場,教官雖在台灣解嚴後,慢慢撤除在威權時代的情報系統,但實際上,台灣還沒有實際做轉型,教官現今在學校的職責其實都可以有其他更專業師資來代替,教育部其實已經開放了全民國防教育的專任師資培訓。
林宜蓁對此呼籲,希望各地方的政府可以更加重視,實際開出專任的國防教師名額,也呼籲在校的教官可以重新去學習新型態的全民國防與民防。林宜蓁指出,現在教官在學校的國防教育,其實還是流於形式,並不是新型作戰需要教導的部分,而教官退出校園是台灣民主化非常重要的歷程且有意義的事情,台灣基進仍堅守立場表達教官必須退出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