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行人地獄的標籤 台灣基進:打造人本優先的交通政策

台灣基進今(18)日舉行記者會,希望打造人本優先的交通政策。圖/潘柏廷拍攝

台灣交通路權問題長期為人所詬病,每年因交通意外傷亡的人數遠大於部份發達國家,進而引發外媒關注,將台灣冠上「行人地獄」的稱號。

台灣基進今(18)日舉行記者會,表達會參加 820 遊行外,除了要求改正因中國國民黨的交通幫長期扭曲的台灣路權,更承諾台灣基進未來四年推動包括以「安全」為主體的交通政策,落實以經濟、城鄉、南北「平權」為原則的交通建設,打造以「人本」為優先的交通文化政策

台灣基進相關報導:離島駐軍網路只剩中國移動 雙手奉上國防機密?

吳欣岱:下了車 我們都是行人

台灣基進台北黨部主委吳欣岱。圖/潘柏廷拍攝

台灣基進台北黨部主委吳欣岱表示,台灣職業傷害的傷亡人數曾在過去三十年間超過二十萬人,當時透過產業轉型、法規進步和勞資教育改善狀況。如今,台灣面臨嚴重交通問題。光去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就超過三千人,其中有 394 位都是無助行人,堪比現代戰爭死亡人數,因此交通議題是台灣內戰,必須嚴肅面對。

吳欣岱以醫師角度稱,執業過程中看過非常多因交通號誌或道路設計問題而導致的傷亡,在她的選區內湖南港的交通,正好是一個錯誤城市規劃,加上台灣現有交通沉痾的集合體,大眾運輸使用率普遍低於一成,另外,汽機車交通標線、號誌問題連連。 因此,台灣交通須提出以整體安全系統為導向的公共政策。

吳欣岱指出,現時以汽車為本位的交通設計,令行人、自行車、機車皆成為系統性受害者。例如:行人安全應增加人行道建設預算和穿越設施的安全保障,道路規劃和設計須優先考慮行人需求,同時應加強人本交通教育訓練,甚至最好從行政單位內部開始教育,並且透過媒體宣導,向公眾傳達重要的道路安全訊息,讓停讓行人成為全民共識。

吳欣岱最後呼籲,為兼顧駕駛安全應進行現有標線、標誌及交通設施法規全面評估,調整駕駛培訓制度和再換照的機制以及強化交通執法。她認為,交通方式是個人生活選擇和習慣的產物,但交通安全不可妥協。正如同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的訴求「下了車、我們都是行人」

李宗霖:國民黨籍政治人物不要用軌道建設分化南北

台灣基進台南市議員李宗霖。圖/潘柏廷拍攝

台灣基進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交通平權代表城市與鄉村與南北平衡的平權。然而,當南部要發展軌道建設時,前台北市長柯文哲曾表示「鄉下就要有鄉下的樣子,不是每個縣市都需要捷運」,李宗霖反問「難道真是這樣子嗎?南部人不值得有捷運這樣的軌道建設嗎?」

李宗霖強調,南部交通建設經費永遠都低於北部,他拿數據表示北部 TPASS 軌道建設經費是 1 兆 6774.2 億、中部是 2602.62 億、南部則是 6129.87 億,呼籲「中國國民黨籍政治人物不要用軌道建設分化南部,在南部擁有較多的經費時為了顧及北部的選票就攻擊南部」

李宗霖提到,北部的高架都在處理塞車的交通問題,反觀南部,雖然高雄到台南的科學園區在發展,同時地交通安全也越來越嚴重,但是中央政府並未對此超前部屬,希望可以透過交通改革時機來解決南部交通問題。

李宗霖最後說到,台灣基進其中一項交通政策希望能兼顧旅遊安全,南部雖然有很各式各樣的旅宿和觀光政策,但是在交通配套並未加強,導致在南部旅遊都需要開車,和日本的方便旅遊軌道建設相比差太多,呼籲交通平權必須擴及南北到各個城市鄉鎮,擁有各式各樣的規畫才能讓更多人認識台灣。

楊佩樺:望基進入國會努力交通問題

台灣基進高雄黨部執行長楊佩樺。圖/潘柏廷拍攝

台灣基進高雄黨部執行長楊佩樺提到,台中捷運發生的意外讓人反思,交通安全不僅僅是道路上、用路人、行人的安全,大眾運輸安全也是重要的一環。她引述台灣基進高雄市議員張博洋在議會的要求,台灣基進同樣呼籲地方局處應加強安全監管的環節,並嚴格監督施工處周圍是否有遵守交通相關安全規範,保障用路人及大眾運輸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楊佩樺指出,除運輸安全外,促進多元交通方式也是他們努力的方向,例如高雄通勤月票政策包括渡輪在內所有高雄大眾運輸都涵蓋在內。張博洋議員更進一步要求,普及大眾運輸周邊的 youbike 站點,希望透過政策讓市民靈活運用不同的交通工具。 

楊佩樺強調,台灣基進在高雄台南都只有一席議員情況下,對於重要的交通議題亦努力在推進,不僅在議會進行質詢或會勘,更在休會期間舉辦交通工作坊。她期盼,接下來能讓台灣基進進入國會,讓相關議題無論在地方或中央都有基進努力的機會。

王興煥:交通平權就是落實人本交通

台灣基進黨主席王興煥。圖/潘柏廷拍攝

台灣基進黨主席王興煥表示,交通安全的核心就是「人本交通」,人本交通則是一場平權運動,我們爭取不只是交通工具的平權,更本質是人的生存需求必須擁有的交通平權。

王興煥以他在歐洲十六年生活經驗比較,他認為台灣不只是行人地獄,整體交通邏輯幾乎就是「叢林法則」,因為一開始台灣交通邏輯不是平權人本,而是功利主義,原因在於中華民國到台灣以後,國民黨的交通幫扭曲台灣路權觀念,因此,交通叢林現象不只是法規和設施的落後,更是文化的野蠻。

王興煥強調,交通方式的選擇差異有結構性因素,包括經濟階級、都市規劃與城鄉差距,台灣是對經濟弱勢非常不友善環境,當公共資源沒辦法在短期內平等周全,現在急迫要爭取是法規救濟與輿論的人道精神,不要再對交通平權、弱勢救濟投以歧視眼光,這已經是最低的要求

王興煥總結台灣基進六項交通政策:行人安全、駕駛安全、旅遊安全、發展平權、運輸安全和道路平權,他代表台灣基進向人民承諾四年在國會任務:一、推動以安全作為主體的交通政策;二、落實以平權原則的交通建設;三、打造以人本為優先的交通文化。

王興煥最後強調,台灣不只是有錢人、布爾喬亞和台北人的台灣,台灣是所有經濟階級、百工百業、城鄉住民的共同體,在共同體內人人平等,沒有人是次等國民,爭取交通平權就是爭取生存與工作的平等尊嚴,落實平權的台灣共同體,才能成小國小民變成好國好民。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