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呱台灣新聞選摘(2019/08/03)

吳音寧:紅媒入侵台灣 如福壽螺破壞平衡

任台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時被媒體胡亂扣上「百萬實習生」帽子的吳音寧,以「福壽螺」形容紅色媒體入侵台灣言論市場 —— 如果放任不管,平衡就會被破壞殆盡。吳音寧任北農總經理時常被外界質疑專業不足,媒體只要報導吳音寧,會刻意誤導她坐領高薪卻無法幫助農民,這讓吳音寧感觸很深。

回憶那一段歷程,吳音寧接受中央通訊社記者專訪表示,有時對媒體提出的質疑和問題,「我沒有辦法一項一項地回應」,像記者要她回應台北市長柯文哲的指控和批評,她都會想「我幹什麼要回應他」,她只想講她負責的市場改建。

自認「講話方式就是平平的」吳音寧心裡明白媒體想要什麼,「就是標題和誇張鮮明的動作」。她說,雖也有回應,也知道「這不是媒體要的」,但仍堅持要以 自己的方式回答問題。

吳音寧表示,台灣就是這樣,訊息太多,「很愛看演戲」,大家講來講去,但不想討論實質問題。每個議題出現時,大家都無法花時間好好理解,言論就已經「 把我們淹沒了」。「我們為什麼需要這麼大的新聞量?」她說,台灣很奇怪,為什麼大家願縱容那麼多電視台24小時不斷播新聞,塞給大家無用的訊息。

吳音寧表示,要讓生態環境更好,就是要讓其他原生種可存在,但紅色媒體入侵就像台灣當初剛引進福壽螺時,把福壽螺說得很好,可炒來吃,後來農民都說福壽螺太強勢,如果放任福壽螺在田間生長,就破壞生態平衡。「要訂出一個因應的政策,把紅線劃出來」,她說 ,強勢資本試圖入侵,會瓦解被入侵的地方,要如何防範,就要訂出規則,台灣言論市場才能維持「平衡」。

香港公務員集會反送中 4 萬人冒雨參加

香港個別公務員昨晚發起反送中集會,參加者擠爆中環遮打花園,他們以手機亮起燈海 ,中途大雨也不退去,最後和平落幕。大會宣布有逾 4 萬人出席,警方則指高峰有 1.3 萬人。 《立場新聞》報導,集會發起人、勞工處公務員顏武周在會上發言表示,公務員屬於體制的一部分,走出來不容易,但政府可以拔走他的公務員身分,拔不走他的香港人身分;他的前途可以犧牲,香港人的前途不可以犧牲。

前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王永平也在會上發言指出,公務員「政治中立」的守則,是他當年在位時寫的,雖然 他現在已經沒有權勢去詮釋什麼是政治中立,但有資格解釋。王永平強調,參與集會的公務員,完全沒有違反政治中立原則,有人以為政治中立等於向行政長官和政府 忠誠,但其實公務員不是向個人忠誠,而是向體制、制度忠誠,向核心價值、整個社會忠誠,向市民忠誠。

據報導,過去一個多月的反送中運動,退休人士黎先生都沒有出席,但他與太太到場參與公務員集會。他認為,公務員走出來需要很大的勇氣;出席集會的公僕都是「難能可貴」,所以他們特別要身體力行支持。

2019/08/02 香港反送中遊行 ft. 香港公務員
圖/Studio Incendo (CC BY 2.0)

此外,一群來自不同界別、跨政治光譜的公共知識分子就香港面對的管治危機發表連署聲明指出,修訂「逃犯條例」運動引發官民激烈對立,警民間的武力衝突不斷升級,一旦仇恨滋長,社會各界必然長期敵對。連署人包括圓桌創會主席沈旭暉、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教授邢福增、資深演員岑建勳、 專欄作家梁啟智、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教授周 保松、前 TVB 主播柳俊江等人。

聲明提出 6 大訴求:撤回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堅持 香港的法治核心價值,恪守公平公義原則;保持克制, 避免事件惡化帶來傷亡;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以檢討施 政及提出改善建議;行政長官應考慮特赦涉案者;恢復 社會契約,鞏固市民信心。

香港時事評論作家區家麟今天撰文形容,這是香港史上第一次各級公務員大集會,落雨不散、人太多擠在會場外,默默參與也不散、完全聽不到大會音響也不散 。響徹雲宵,是「香港人,加油!」、「公務員,加油 !」從近日發展可見,林鄭政府已逐步失去不同專業界別支持,喪去公務員群體的尊重,中央政府與特首已失去一整代年輕人的信任。區家麟認為,林鄭月娥唯一可嘗試做的,是換換腦袋,深切反省,設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同時承認力有未逮,承諾把社會對立安頓下來後擇日辭職。

全球化行銷在地特色 來台旅客人次翻倍成長

中國限縮來台自由行,恐衝擊台灣旅遊市場,不過根據台灣跨境旅遊電商觀察,透過全球化行銷深耕各國市場,將台灣在地特色推向國際,統計顯示各國旅客來台人次也翻倍成長。

而交通部也祭出新台幣 36 億元國旅補助,但面對開發多元觀光市場,要如何面對市場波 動,台灣跨境旅遊電商 KKday 認為,答案在於透過全球化行銷深耕各國市場,將台灣特色體驗推向全世界。

圖/全球化行銷在地特色,來台旅客人次翻倍成長(圖/カク チエンホン/CC BY-NC 2.0)
全球化行銷在地特色,來台旅客人次翻倍成長。圖為九份的景色。
(圖/カク チエンホン/CC BY-NC 2.0)

KKday 全球品牌行銷總監林家綝指出,台灣除了九份、日月潭、阿里山等眾所熟知的景點,近來許多具特色的在地體驗,例如手作檜木筷子體驗、景美夜市英語導覽、穿旗袍遊台南等,都因接觸到各國旅客,進而人氣竄升、訂單呈現指數型成長,業者也藉此發現特色體 驗與世界接軌的無窮潛力。她說,過去因為交通、語言問題等自由行旅客較難抵達的景點,如東北角海岸、高美濕地、彰化鹿港等地 ,也能透過一日遊行程,吸引更多外國旅客到訪。

行銷台灣特色體驗,根據業者內部統計,2019 前兩季韓國、日本來台旅客都超越翻倍成長,而北美、歐洲 、大洋洲及東南亞地區人次也有顯著提升,平均成長達 9 成以上。在外國旅客分布上,業者指出,旅客以韓國與日本占比最高,分別占 29% 與 26%,其他地區共占約 44%,而中國旅客則僅占 0.86%,多元而健康的旅客結構,面對市場波動自然處變不驚。

合歡山暗空觀星獲國際認證 台灣第一座

經多年努力,合歡山獲得國際暗天協會認證,成為台灣第一座國際暗空公園,許多觀星族得知都非常高興,官方與民間單位將持續推動降低光害、完善硬體等配合措施。

合歡山生態資源豐富,高海拔及低大氣擾動,促成良好觀星條件,經台灣星空守護聯盟、清境觀光協會等民間單位發起,南投縣政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共同合作,去年 7 月正式向國際暗天協會(International Dark-Sky Association,IDA)爭取認證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

圖/合歡山暗空觀星獲國際認證(圖/南投縣政府108/8/2新聞稿)
合歡山獲得國際暗天協會認證,成為台灣第一座國際暗空公園,許多觀星族得知都非常高興,官方與民間單位將持續推動降低光害、完善硬體等配合措施。
(圖/南投縣政府 108/8/2 新聞稿)

國際暗天協會近日公布通過認證,合歡山鳶峰到小風口區域成為國際暗空公園,是繼日本、南韓之後亞洲第三座、台灣第一座暗空公園。南投縣政府觀光處長李孟珍今天說,通過認證是一個開始,縣府除持續規畫南投星空季,也將爭取納入交通部觀光局台灣觀光年曆。

李孟珍表示,爭取認證過程非常努力,協會要求承諾如何使光害減量,甚至要明訂法令,經由縣政府、東勢林管處、太管處簽訂守護暗空公園公約,並將透過如燈具調整朝下照射、更換低光害燈泡、學校推行光害教育、號召業者響應夜間關燈等,全力使光害降到最低。

李孟珍說,國際暗天協會發信祝賀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通過認證,原本規畫召開記者會,但縣長林明溱希望將暗空公園周邊環境整理成國際級觀星環境後再宣傳;這封信已鼓舞民間與官方推動單位,更宣告責任即將開始,縣府著手整建公廁、觀星平台、景觀意象等硬體,並規畫向觀光局爭取逐年補助經費。

國際暗天協會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土桑市(Tucson),是國際性非營利組織,致力保護夜間天空環境黑暗、避免人造光源影響,並為保護星空推動國際暗空公園認證;合歡山通過認證後,已列入協會網站詳細介紹位置、高度、面積、特色等資訊。

棲地保育有成果 我們與黑熊的距離越來越近

從台灣黑熊在橋上與火車相遇到闖入校園、還有南安小熊、廣原小熊的出現,讓大家意識到「我們與熊的距離」,即將回到「有熊國」;專家也看到緩衝區的重要性。

台灣黑熊於 1989 年依「野生動物保育法」,被列為瀕危動物,2001 年被選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野生動物。過去雖然有傳出疑似黑熊破壞農作物,但很少面對面碰觸,直到近 10 年,在花東地區才和黑熊有近距離接觸。

2011 年 7 月 11 日晚上 10 時許,一隻碩大的台灣黑熊跑到台東縣海端鄉火車鐵橋上,和自強號列車擦撞,鐵軌上留下嘔吐物;事後經過專家調查,這隻黑熊從南橫公路下山,進入部落偷蜂蜜後跑到橋上,事後消失無蹤。

圖/棲地保育有成果 我們與黑熊的距離越來越近(圖/Abu0804/GNU1.2)
棲地保育有成果,我們與黑熊的距離越來越近。
(圖/Abu0804/GNU1.2)

接著這幾年嘉明湖步道,不僅發現黑熊媽媽帶著幼熊進入向陽山屋翻箱倒櫃,還和山友近距離面對面,在這 2、3 年每年將近 2 萬人次、幾乎每天都有人進出的嘉明湖步道上,碰到黑熊已經是很平常的事。

去年 7 月間,一隻落單的黑熊寶寶出現在花蓮南安瀑布步道,相隔一年,今年的 7 月 29 日又在同樣地方出現落單的小黑熊驚險過馬路,所幸這 2 隻南安小熊都平安回到森林。

今年 6 月間,一隻碩大的黑熊悠哉的逛進海端鄉南橫公路旁的霧鹿國小校園,和撞見的替代役男相距不到 5 公尺,當地的布農族人說,住了半世紀,從未見過黑熊進入部落。就在上個月 27 日又有一隻黑熊寶寶和媽媽走失,闖入海端鄉廣原部落,遭到 2 隻狗追趕,幸好王姓農民及時救援,目前這隻黑熊寶寶尚在等待媽媽接回。

台灣黑熊和人類越來越接近,「我們與熊的距離」引起關注。住在台東延平鄉的獵人山豬王吉呀努說,這幾年的確黑熊越來越靠近部落,不只是海端鄉,這一年接獲許多延平鄉民反映,山豬闖入農田,但是他過去查看,發現是台灣黑熊,不是山豬所為。

吉呀努說,台灣黑熊往山下移動並不是因為山上沒有食物,而是這幾年保育觀念提升,吃山產的民眾減少,很少人上山狩獵,動物也跟著豐富。再者,布農族人是不會獵捕黑熊,老人家說,打黑熊會帶來倒楣,獵山豬的才是真正英雄。因此,這幾年在布農族的傳統台東的延平鄉、海端鄉和花蓮的卓溪鄉山區,黑熊的數量有增多,每隻公熊的領域約 2 公里範圍,被打敗的黑熊就會往外遷徙。

另外,春夏之際,容易看到黑熊媽媽帶著寶寶在低海拔,主要是覓食,台灣黑熊非常喜歡吃姑婆芋的果實。姑婆芋生長在 500 多公尺以下的低海拔,因此有姑婆芋的地方,黑熊出現的機率就高。

林務局也在臉書森活情報站貼文表示,台灣黑熊的歷史分布區域本來就包括淺山地區,隨著過去 30 年來政府與民間對於中央脊梁山脈國有森林的棲地保護與復育,台灣黑熊早已度過了最壞的處境。而棲地逐漸改善下,族群逐漸向淺山靠近,特別是原本熊口就相對穩定的區域(例如花蓮卓溪與台東海端山區),「熊出沒」是必然的結果,並不是高山生態出現了問題。

面對未來台灣黑熊可能日漸頻繁出現在鄉村聚落周遭,該如何因應將會是大家要共同修習的全新學分,這門課除了動物學,還包括社會學,甚至會有政治學。面對這全新的課程,想請大家一起,以謙卑的態度共同學習,彼此包容,理性溝通,共同面對即將回來的「有熊國」。

Tagged:
About the Author

報呱編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