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推動換發晶片身分證 NGO發起連署反對

「開放文化基金會」近來發起一項連署活動,希望政府停止推動「全面換發晶片身分證」,他們強調,如果未解決資訊安全風險的晶片身分證,恐擴大中國不當取得我國國民身分驗證相關資料時所造成的傷害,並提高資訊外洩的風險,從而影響我國的國家安全。

開放文化基金會說,行政院於近日內接連公告《數位身分識別證(New eID)─新一代國民身分證換發計畫》(下稱「換發計畫」)以及《國民身分證全面換發辦法》(下稱「換發辦法」),顯示政府使用晶片卡方式全面換發身分證(下稱「晶片身分證」或稱 「eID」)的步伐,不僅並未因疫情而減緩,更利用疫情引發大眾渴求安全與便利的心理,趁勢加速推動。

開放文化基金會發起連署,希望政府停止全面換發數位晶片身分證
開放文化基金會發起連署,希望政府停止全面換發數位晶片身分證。
(圖/開放文化基金會)

他們表示,檢視過換發辦法及換發計畫,發現晶片身分證可能帶來的法律爭議、新增的隱私及資安風險,都未在前述兩份公開文件上得到妥善的處置。作為公民社會的一員,我們本於良知,嚴肅地向行政院及執政黨,提出以下三點訴求。並邀請各方學者、專家、NGO(非政府組織)、政黨,一起加入這個連署。

訴求一:全面換發晶片身分證有違大法官釋字第 603 號解釋,政府應保留「無晶片身分證」的選項。

在不限制身分證號使用的前提下,強迫每一位國民都領取晶片身分證,實際上就只是要將氾濫的身分證使用,複製到數位生活領域,協助打造一個「在數位生活領域中若不使用晶片身分證就寸步難行」的世界,迫使全體國民「自願」開通晶片身分證上的憑證功能,並承受隨之而來的各類衍伸風險。

假「換發」之名,行資訊佈建的「擴權」之實,與大法官在釋字第603號解釋中,保障個人資訊自主控制權利的意旨,明顯有違。為避免個人資訊自主權遭無理剝奪,他們要求行政院及執政黨,應保留無晶片身分證的選項,莫讓晶片身分證成為違憲的產物,更莫使其成為資訊社會的夢魘。

台權會等團體曾於今(2020)年1月要求執政黨不能通過eID(晶片身分證)預算,圖為台權會秘書長施逸翔
台權會等團體曾於今(2020)年1月要求執政黨不能通過eID(晶片身分證)預算。圖為台權會秘書長施逸翔。
(圖/台灣人權促進會)

訴求二:政府應暫停既有的換發作業,先就資安及隱私風險,進行立法或修法

我國在晶片及印製設備上無法自產自足,須仰賴國外廠商的部分協助,可能成為我國資訊安全管理上的長期隱憂;而數位身分驗證一旦被廣泛使用,個人數位身分集中管理而被駭的風險與代價也將大幅提高。

在隱私風險上,強制換發晶片身分證將大幅創造未來日常生活中進行數位身分驗證的需求。大幅衍生的風險包括全面實名制的數位社會、資料被大規模蒐集的演算法監控社會、或身分小偷冒用身分的方式,亦都非使用紙本卡可相比擬,也可能有違法、甚至違憲的疑慮。

訴求三:政府應先建立獨立的隱私保護專責機關

自 2010 年修正個資法時,民間便訴求應建立獨立的隱私專責機關。這類機關的功能多樣,但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要監督個資相關法規在各公、私部門的落實,並調查可能違反個資法的案例。

我國至今仍未有獨立的隱私專責機關,基於我國個人資料保護機制並不週全的現況,我們因而格外憂慮行政院核定的「換發計畫」中,有關晶片身分證應用於串連政府 T-Road 上的資料庫(頁1、6、21),以及晶片身分證可帶動及型塑產業新發展的願景(頁7-8)。

晶片身分證雖可能提升 T-Road 上資料交換的安全與效率,但政府是否會以此為由,試圖降低不同政府部門間交換個人資料的門檻,實乃一大隱憂;此外,使用晶片身分證進行數位身分驗證,並進行電子交易,恐怕更非政府口中的「產業新發展」,而只是以溫水慢煮的方式,強迫人民進入全面實名生活的惡夢。

連署網站:【敬邀連署】 反對全面換發晶片身分證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