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奕瑾:臉書最常下架涉及中國的政治性言論 資訊戰爭早已開打?

台灣青年數位文化創新協會舉辦《 2022 資安、基礎網路與國家安全論壇》。圖為演講人杜奕瑾。(圖/擷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660jKNwnAI)

台灣青年數位文化創新協會舉辦《 2022 資安、基礎網路與國家安全論壇》今(12)日為第二場次。邀請到台灣 AI Labs 創辦人杜奕瑾進行專題演講,並邀請其他資訊安全與國防議題專家與會討論。議題圍繞俄烏戰爭中的資訊作戰,以及對於台灣資安的啟發,希望藉此活動能讓台灣社會更重視來自境外的資訊攻擊與認知作戰。

俄烏戰爭假訊息滿天飛 假消息該由誰認定?

台灣 AI Labs 創辦人杜奕瑾表示,在俄烏戰爭剛開打,網路上已經充滿假訊息。
(圖/擷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660jKNwnAI)

台灣 AI Labs 創辦人杜奕瑾說,這次的俄烏戰爭,在開戰時就充滿了假消息。假消息包含:「烏克蘭已經投降、澤倫斯基(烏克蘭的總統)已經逃離烏克蘭,或是普丁發表談話並與烏克蘭簽訂協議」。但這些假消息卻有很多主流媒體報導,甚至包含某些台灣主流媒體也跟著報導。從俄烏戰爭來看,一場戰爭的開打,同一時間線上線下的網紅、水軍、名人也一起開打。

假訊息該怎麼證實?大家以為是由官方來做澄清。可是,中國李文亮醫師第一時間指出武漢肺炎類似 SARS,但卻立即被中國官方否認與封鎖消息,只有台灣的 PTT 留下相關討論。顯然由官方來澄清並不一定能發揮作用。

2020 年 3 月 1 日美國開始有疫情之後,傳出假消息:「美國沒有衛生紙了!」。杜奕瑾當時剛好在美國,去超市看都還有貨。

可是這個假消息出來後,至少美國當地的華人社群會開始恐慌搶購。所以假消息會從閱讀中文的社群開始發酵,進而去影響整個國家。杜奕瑾說,以此發現一個模式,一個假消息會從美國、英國、澳洲、台灣、日本等國家一個一個開始散播假訊息。即使先影響中文世界,也能逐漸影響到整個國家。

疫情逐漸延燒時,疑似有假訊息炒作衛生紙等民生用品即將缺貨。最終的確造成台灣民眾恐慌、湧入賣場搶購
(示意圖/中央社)

除了官方澄清假消息之外,平台業者也開始做事實查核,甚至很多平台業者宣稱使用人工智慧查核假消息。但為什麼假消息還是無法妥善處理?因為人工智慧查得不好。也就是說,人工智慧本身也會產生偏見,只要沒有中立客觀的方式進行判斷,就會造成演算法(與人工智慧)的偏見。杜奕瑾舉例,如果台灣的假消息是由中國驗證,烏克蘭的假消息由俄羅斯驗證,大家會覺得怎麼樣?

社交平台業者也會使用廉價勞工進行查核。例如,我們都知道在臉書貼文出現「426」等字眼,會被臉書阻擋發言。也就是說,事實查核產業已經大量外包,審查人員的文化與習慣,以及在哪邊進行訓練,自然而然就會傾向哪邊的言論審查。

臉書在台灣封鎖最多的內容:居然都是政治性言論?

AI Labs 啟動《葉黃素計畫》,分析被封鎖與審查的臉書貼文內容,分析後發現,台灣被審查言論中,最多的關鍵字居然是:「中國、印度、台灣防疫」。所以並不是仇恨性言論,而是政治敏感的言論,才會被審查與下架。

AI Lab主導的《葉黃素計畫》,發現被下架的臉書貼文內容中,多數都是政治性言論,而非仇恨性言論。
(圖/擷取自:https://lutein.ailabs.tw/)

杜奕瑾指出,若從社群媒體的一般守則重新檢討這些被臉書下架的言論,其中高達 98 %是應該被公開好好討論的。真正不當的仇恨性言論只有不到 2%。換言之,大多數被臉書下架的言論內容,都只涉及到中國、印度、台灣防疫成功等。杜奕瑾提醒,在俄烏戰爭中,言論審查組織的事實查核已經被當作是一種作戰工具,事實查核組織的衡量標準是什麼?希望大家可以去好好想一想。

操作假訊息讓民眾不敢打疫苗 數位科技有必要適當制約

還有一個研究成果值得關注。杜奕瑾說,當台灣社會需要施打疫苗時,就會有一波假訊息的操作,讓民眾不敢施打疫苗。從他們的研究分析來看,一群操作假消息的「協同行為者」會開始放出假訊息,放大民眾對於疫苗的恐懼,從主流媒體、社群媒體,甚至是 PTT 都有人為操作的痕跡。這樣操作之後,讓某些民眾無論如何就是不願施打疫苗。

杜奕瑾指出,當台灣社會需要接種疫苗時,特定假訊息就會流出,讓民眾對於疫苗的恐懼放大。圖為曾參與百合花學運的民間人士共同發起「我們支持台灣疫苗」連署活動,眾人在記者會上捲起衣袖、露出手臂,並比出手勢表達支持。
(圖/中央社)

杜奕瑾最後指出,社交媒體平台已經是主要的認知作戰戰場,而且這是一個無國界的戰場。可以用中文也可以用英文去攻擊。任何政治公關公司,都可以透過民主國家的媒體去操作。這也是為什麼各國現在開始重視建立認知作戰的防衛機制。現在講到數據科技,不再只以賺錢為主,大家已經發現人工智慧與數據等科技的發展,已經成為一個Super Power,如果不予以制約,將造成一定危害。

俄烏戰爭是資訊戰的第一章 台灣成為下一個資訊戰場?

中興大學資訊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廖宜恩說,2015 年 12 月,烏克蘭西部地區電網輸配電 SCADA 系統與客服主機遭受到攻擊,造成 225,000 用戶停電 3 至 6 小時。2016 年 12 月烏克蘭國家電路公司遭到駭客攻擊,造成基輔北部停電 1 小時。

俄烏開戰之後,烏克蘭關鍵基礎設施,在一週之內(3 月 23 日至 3 月 29 日)遭受到 65 次的網路攻擊,2 月 24 日至 4 月 8 日之間,微軟證實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 200 次以上的攻擊,其中 37 次很有破壞性。

中興大學資訊科學與工程學系廖宜恩教授提醒,網路戰爭已經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戰場前線不再是「真正的」前線。
(圖/擷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660jKNwnAI)

廖宜恩說,這樣的攻擊,就是要設法削弱烏克蘭人民對政府的信心,中斷可以讓軍隊、金流、人流移動的關鍵基礎設施。廖宜恩強調,網路攻擊是很有破壞力的,在現代網路戰爭中,俄烏戰爭只是第一章,從俄烏戰爭中我們可以得知,前線已經不再是最前線,網路戰爭已經是兵家必爭之地。

台灣電網欠缺韌性 必須建立資安的文化與防禦策略

接著,廖宜恩提醒,目前台灣智慧電網的總體規劃方案,尚欠缺系統智慧電網韌性的框架,也就是欠缺針對數位化的智慧電網元件以及系統進行檢測,以建立全面且具備戰略縱深的資安防護策略。所謂的韌性,指的是一個系統能夠抵抗並降低外在破壞的能力,以及能多快從攻擊事件中恢復。

2022年3月興達電廠設備故障,造成全台大停電。當時台電也遭到外界強烈建議,若是電網韌性不足,應立刻著手改善。
(圖/台電提供)

廖宜恩提醒,物聯網時代的興起,使得個人、組織、企業、國家都面臨更大的資安挑戰,需要有 Secure By Design(資安設計)的思維,以及具備資安即利潤的價值觀。

在政府推動淨零排放路徑的政策思維下,智慧電網將是複雜且相互依存、多系統的數位化電網,更需要有系統性的框架、工具、方法評估韌性。台灣電網從智慧電表、資料收集器,到傳統的發電、輸電、配電等,都需要有資安設計的思維。廖宜恩認為,台灣有許多優秀的資安公司,政府與企業應與之合作,建立重視資安的文化與防禦策略。

(影/2022資安、基礎網路與國家安全論壇,上半場直播存擋。)

參考資料:
台灣青年數位文化創新協會(TYCCL)
葉黃素計畫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