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新美國安全中心及日本國際問題研究共同舉辦之「2021台美日三邊印太安全對話」於今日(14)登場,本次會議以「繪製新世代民主議程」為主題,邀請台美日國會議員及專家學者討論「台美日合作契機」、「數位時代下之民主治理之機會與挑戰」及「民主供應鏈與既存貿易體制之衝撞與共存」等議題。
在「數位時代下之民主治理之機會與挑戰」場次中,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沈伯洋(Puma)以台灣受到資訊戰的經驗案例,與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戴雅門(Larry Diamond)、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桒原響子(Kyoko Kuwahara)針對台美日民主國家在數位時代的治理進行討論。
線上線下的中國滲透
沈伯洋在會議中指出,中國境外勢力對台灣的影響已在近五年內有所擴張。針對中國嘗試傷害台灣公民社會的過程採取的行動,沈柏洋表示,中國不但可駭入政府機構,竊取台灣人民資訊,甚至能夠透過使用企業資料,了解哪些人比較容易被滲透。甚至中國也可透過使用 Facebook 小遊戲、心理測驗包裝的方式,在網路上獲得更多資訊。同時,除了線上的作法,線下的中國滲透,包括幫派與公廟組織更難以被察覺。
沈柏洋歸納三點資訊戰形式
為了更加了解中國的資訊戰策略,沈伯洋也歸納出三點:資訊操縱(information manipulation)投資(investment)以及認知作戰(ideology),並以此分析中國對台的行動。首先,針對最直接的資訊操縱部分,沈伯洋指出除了各種圍繞假訊息與「小粉紅」翻牆流言的資訊,更難處理的是內容農場以橋接的方式,混合新聞與不實或偏激的訊息,將其轉變為陰謀論,再透過轉貼、連載大量傳播。
相較於直接進行操縱,沈伯洋更指出第二種中國資訊戰的作法:投資(investment)。透過給予在地協力者金錢與指令,中國政府或人民不必自己擔任製作者與散播者,僅需透過援助計劃投資宣傳機器。甚至更幽微的透過長期培育的直播主與粉專,在關鍵時刻影響在地議題。
最後,沈伯洋指出第三點——認知作戰(ideology)的部分,即便不需要捐錢,中國透過建立意識形態的市場,吸引極力希望批判台灣政府的這些親中份子,在藉由吸收台灣意識形態偏中的地方分子後,讓他們自動自發宣傳中國的內容。
美日:與台合作尋求民主治理機會
本次會議邀請史丹佛大學政治學者,美國權威民主理論學者戴雅門(Larry Diamond)與會。戴雅門專長領域為比較民主發展和美國外交政策。他的著作「妖風」(Ill Winds)一書,特別點出全球民主大蕭條的危機,並提出挽救與反擊之道。在線上討論中,戴雅門分享美國經驗,並提出擔心俄羅斯傷害美國民主,以及中國威脅下,民主社會能有哪些可能。
包括建議學習歐盟建立《通用資料保護規則》(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GDPR),對個人關於數據保護和隱私進行規範,保護歐洲境外的個人資料出口;監督如臉書等社群軟體,並發起不信任的運動 (anti trust campaign);在民主社會內部建立標準的法律規範;訓練新聞業,以達到擁有新聞自由但知道媒體責任的程度;教導公民如何負責任使用社群媒體;以及建立對抗極端團體的法律。
對此,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桒原響子(Kyoko Kuwahara)也表示,他認為台灣日本可以合作,一同處理為求政治利益散播的假訊息問題。